档案编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思路

2021-11-18 07:57周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问题

【摘要】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档案资源及相关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撰的工作。具体来讲,是指档案工作人员把具有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档案信息采集、分析、加工、整序、综合制成档案信息,或将特定题目的档案文件或档案信息集中、系统化,主动开发提供给社会各界利用,它是档案业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编研 问题 对策思路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档案资源及相关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撰的工作。具体来讲,是指档案工作人员把具有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档案信息采集、分析、加工、整序、综合制成档案信息,或将特定题目的档案文件或档案信息集中、系统化,主动开发提供给社会各界利用,它是档案业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来说,尽管我们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编研提供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就总体而言,档案编研还不能完全承担社会和大众对它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交流必须准确、简明、适用、及时的要求。档案编研工作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陈旧、选材不精

选题是档案编研工作中的首要环节,并带有决策性质,直接关系到编研工作社会效益的发挥,关系着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但现在的编研选题,存在着择材面窄、选题不合理、实用性不强的传统编研思路,对现实的参考作用不大。在选题的选择上缺少层次,缺乏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的设备、手段,跟不上时代和现实工作的要求,并且由于加工时间与传递时差长,忽视材料的二次、三次加工,结果编出的成果缺乏新颖性,时代特色不够明显,吸引力不强,既不具有“长课题”的深度和精度,又不具备“短课题”的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档案编研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编研工作的水平。对档案工作全局也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一部好的编研材料不仅能为利用者带来效益,而且还有具有宣传作用。反之,粗劣的编研材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二)观念落后、认识不足。档案是真实的原始记录,维护档案的原貌是档案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档案编研成果基本保留了档案的原貌,使得档案的原始性得以完整的保存。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档案资料的原始性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在实践中人们仅仅将编研工作看作是档案业务的其中一环节,或者认为编研工作可有可无,往往更倾向于抓基础、搞开放服务,对编研工作缺乏研究和投入,如选题立意不新,与经济联系不紧密,研究少、汇编多,成果显示缓慢等都足以说明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方面,都缺乏开拓性的思想意识。

(三)挖掘深度不够、成果质量不高。档案编研工作本身包含两层含义:一为“编”,一为“研”,所谓“编”就是对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与汇集,而“研”主要是对档案内容的研究与考证。二者互为一体,又互相递进。“编”与“研”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成果。但大多的档案编研人员都重视“编”而忽视“研”。档案编研工作大多只是把档案中已有的一些统计数据、现成材料照搬摘录,忽视了在汇编的基础上加以研究这一方面。编研成果往往质量不高,过于简单化。

(四)材料不足、结构单一。编研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是直接体现编研工作水平的硬指标,不但关系到编研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档案工作全局亦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一部好的编研材料不仅能为利用者带来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反之,劣质编研产品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会产生误导,造成恶劣影响。

(五)理论滞后、指导乏力。总的来看,现阶段的问题是档案编研的理论跟不上实际工作发展的需要。我国档案编研理论研究历史不长,实际工作中,主要致力于档案基础理论和宏观管理的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学虽然比较系统,但主要是论述史料的文献编纂工作。许多企业的档案编研,缺乏理论指导,编而不研,简单汇总,档案编研成果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思路

对于档案编研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去应对解决。要想做好档案编研工作,需多方合力,扬长补短。针对档案编研的问题,我谈几点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思路。

(一)编研成果与文化作品相结合。档案编研工作是主动、系统、广泛的开展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追求精神层面上满足。档案编研可以适度提高公众参与度,多出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成果作品,可适度借鉴当时期文化艺术作品,比如结合庆祝建党百年活动,编研具有活动特色,展现企业在百年历程中奋勇前行的作品。也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编研有关民风民俗的年鉴等作品。

(二)编研成果要满足社会需要。满足社会需要是档案信息开发和实现其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发展需求。档案信息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取决于档案信息对社会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说明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效果就越好。档案编研要从档案馆内走出去,就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与社会脱节。要了解社会发展动态,社会当前热点,与社会相融合。借助外力搞编研。在现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编研中应注意扩大编研信息来源,引进社会力量编研。走协作开发的路子。将本部门、本地区与兄弟单位的档案、图书、情报及从民间收集的档案资源纳入选材范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验。

(三)利用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编研的理念、方式、方法和展现形式都发展了质的改变。信息技术时代的档案编研更高效便捷、灵活多样。编研工作可依托信息系统强大的存储、检索、传输功能,借助于计算机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功能,使信息采集更方便、信息加工更快捷。不仅可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也使得编研选题更灵活。编研成果的利用者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号,便可查到相关内容和信息,节省了人力也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率。

(四)引入市场机制。搞好编研工作,需要编研人员的高业务水平,需要丰富的馆藏,但还有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必要的档案经费。在编研工作中,由于经费不足,使得编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编研工作也可顺应时代潮流,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计划可公開出版的档案编研成果,在编研过程中,就可同步引入广告业务,在不影响内容阅读的前提下,刊登彩色插页广告。或参考书籍出版行业,引入出版投资者,按需编研,以编研养编研。挖掘档案编研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王保忠.略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五期:67-70页

[2]寇雪盈.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9卷:87-89页

[3]安文君 李贵平.档案编研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内蒙古石油化工,第30卷:76-77页.

[4]邓绍兴 陈智为主编.档案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276-280页.

作者简介:

周慧(1981—),女,汉族,籍贯:湖南益阳,学历:本科,职称:无,单位: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档案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问题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谈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编研工作探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