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科技特派员结构特征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1-11-20 08:58陈志峰王天鸿邓力喜冯超阳高智席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选派特派员遵义市

陈志峰 梁 静 王天鸿 邓力喜 冯超阳 高智席

(1.遵义师范学院 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2.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遵义 563006;3.遵义师范学院园艺研究所,贵州遵义 563006;4.遵义市农科院,贵州遵义 563006)

2014年以来,贵州省遵义市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技术需求,连续8年,共选派了12550名科技特派员及科技副职,深入到全市15个县(市、区),为农村基层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等技术服务,在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农业农村产业革命的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贵州省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需要,笔者在调查分析贵州省遵义市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现状的基础上,从科技特派员队伍的规模、年龄结构、来源渠道及从事专业等方面对当前科技派员队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当前遵义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优化和改革提供参考。

1 遵义市科技特派员规模特征分析

当前,遵义市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255人,各县(市、区)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平均数量为84人,其中播州区最多,为265名,占全市的23.04%,其次是湄潭县151人,占13.13%,新蒲新区和仁怀市最少,仅为23人和26人,分别占全市的2.0%和2.26%。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正安县、绥阳县、汇川区、习水县、湄潭县和播州区等6个县(市、区),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2014-2021年各县区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人数

从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GDP)拥有的科技特派员数量来看,全市平均值为87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正安县、绥阳县、汇川区、习水县、湄潭县和播州区等6个地区,具体如图2所示。可见,不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亿元GDP拥有的科技特派员数量来看,正安县、绥阳县、汇川区、习水县、湄潭县和播州区均处于全市前6位,说明这些地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更为重视,为科技特派员支撑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总之,从整体来看,遵义市各地区科技特派员数量呈现出差异较大的特征。

图2 各县区科技特派员人数与地方经济情况比较

2 科技特派员的来源渠道特征分析

从遵义市科技特派员的来源渠道来看,来自科研院所的最多,占科技特派员总数的51.05%,其次是政府机构(主要包括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占科技特派员总数的24.01%。而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数量则相对较少,其中来自高校的占21.01%,来自企业的仅占3.67%。可见,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是遵义市科技特派员的主体力量,而来自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数量则相对较少。

以科技特派员单位所在地是否位于遵义市范围内为标准,把来自遵义市区域内的科技特派员称之为市内,所在地区域外的称之为市外。总体来看,遵义市科技特派员来自市内的占比72.1%,来自市外的占比为27.9%。

3 科技特派员的专业、年龄及职称结构分析

通过统计2014年以来遵义市科技特派员所从事的专业发现,遵义市科技特派员从事专业有56个之多,从事专业覆盖面广,包含农学、理学、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图4)。科技特派员人数最多的前5个专业分别为农学、畜牧养殖、气象学、土壤学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科技特派员专业相关度与贵州纵深推进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及遵义市8大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一般。可见,当前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与遵义市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度有待提高。

图4 科技特派员从事的专业及所占比例

从科技特派员年龄结构(图5)来看,科技特派员队伍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逐年增高,而50周岁以上的科技特派员比例正在逐年下降;科技特派员职称结构中(图6),初级和中级职称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而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科技特派员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见,随着遵义市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了科技特派员队伍,遵义市科技特派员队伍正在向年轻化发展。

图5 科技特派员职称结构分布

图6 科技特派员年龄结构

4 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4.1 科技特派员队伍规模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上述调研数据分析可知,遵义市科技特派员现有规模可基本满足当前全市农村产业革命和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内在需求,且正在逐步形成以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为主、高校和企业为辅的区域化发展格局,全市科技特派员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从各个县(市、区)科技特派员选派情况来看,科技特派员队伍依然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农业产业革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分析各县(市、区)每亿元GDP拥有的科技特派员数量等数据发现,仁怀市、红花岗区等GDP较发达地区,却明显落后于全市其他县(市、区),反映出遵义市部分地区存在着科技特派员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内在失衡的问题。

图3 科技特派员的来源渠道及所占比例

4.2 科技特派员选派渠道相对单一

当前,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是遵义市科技特派员的主要来源,占比达75%以上,而科技创新实力更为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占比仅为21.25%,基层服务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种植大户等占比仅为3.68%,这反映出遵义市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从选派标准来看,主要以职称和学历作为参考,选派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科技特派员虽有职称学历,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解决基层技术服务需求。

4.3 科技特派员从事专业与区域产业技术需求结合度较差

从遵义市科技特派员服务辐射区域来看,科技特派员来自市外的比例较低,反映出各地区科技特派员的流动性不高。结合科技特派员从事专业来看,遵义市科技特派员从事专业有56个之多,专业覆盖面广,但存在着与区域主导产业技术需求结合度较差的问题。部分科技特派员在选择服务区域时,通常不是考虑自身从事的专业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而更多考虑的是服务区域所在位置、交通及对服务区域的熟悉程度等,这会进一步加剧遵义市内外科技特派员比例的失衡,进而影响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效率和效果[2]。

5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的意见和建议

5.1 多部门联动,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

当前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主要由贵州省科技厅根据各市州提交的技术和人才需求,统筹进行选派。而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管理、考核、监督,需组织、人事、农业、科技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建议选派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科技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等联合选派,便于协调多部门,形成合力,形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管理、服务、监督和考核的长效机制[3]。

5.2 优化科技特派员选派标准

一是选派原则为“以需定派”。以县为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技服务中心、各乡镇共同商议,列出需求清单及意向专家,报市科技局复核,由市科技局统一协调选派,专家人数不够时,由省科技厅补充选派。二是选派标准,“以质定派”。省市选派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农技服务情怀的农技专家,特别是动员具有实践的经验的农技专家参与选派。三是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3]。选派专家范围不局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破除唯学历、唯职称选派。县级相关产业领域知名的“土专家”“田秀才”或企业合作社产业带头人可作为选派对象,充分发挥本土技术专家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伍。

5.3 强化科技特派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强化考核机制。以县为单位,成立考核组。建立“县级部门+乡镇+企业大户”为主体的考核领导小组,重点考核各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成效[4][5]。二是科技特派员考核与派出单位绩效考核挂钩。一方面将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列入各科研和高效的职能目标考核。另一方面,将科技特派员的考核列入事业单位人员年终绩效考核。三是建立奖惩机制。一方面探索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及或派出单位的表彰奖励制度,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热情。如为优秀科技特派员设立优秀科技特派员奖项,并作为职称晋升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探索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退出机制[6],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动态监测,实行科技特派员动态管理。四是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一方面省市科技部门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支持科技特派员结合地方产业,与地方企业联合申报专项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另一方面省市级科技项目适当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对积极参与、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科技特派员给予重点支持。

猜你喜欢
选派特派员遵义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