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简“赛祷”仪式探赜

2021-11-20 11:16魏红玲
荆楚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仪式

魏红玲

摘要: 赛祷,是中国古代人们为感谢神灵赐福所举行的一种酬报感恩仪式。这一仪式更多地为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战国楚简文献所证实。赛祷,意为报神福佑之祷,即祈祷时与神灵达成某种契约,只要祈祷之事实现,神灵便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经缀合分析,这一仪式的具体流程得以还原,表现为赛祷缘由主要是疾病困扰、侍王不顺;赛祷的时间不固定,由祭祀缘由决定;所祷神灵遍及天神、地祇、人鬼;祭品以玉器和牺牲为主。

关键词:楚简;赛祷;仪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1)05-0030-09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赛祷是其众多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说文》云:“祷,告事求福也。”《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誄。”郑司农注:“祷,谓祷于天地、社稷、宗庙,主为其辞也”[ 1 ]  661 。《说文》无“赛”字,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塞,实也。……盖有所祈祷,许以牲礼为报,自实其言,故谓之塞也。”[ 2 ]  377《史记》:“冬塞祷祠。”司马贞《索隐》曰:“‘塞与‘赛同。塞,今报神福也。”[ 3 ]  1123赛祷,即古人答谢神灵福佑的一种祭祀方式,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祈祷神灵而后得到了福佑,因获福而报之,即赛祷,亦即报祠。《周颂·丰年》为报祠诗歌之典范,“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4 ]  1325,感谢神灵保佑取得丰收,并祈求来年再降福瑞。

目前学术界对赛祷的关注度不高,只有零星的分析。从现有文献看,各位学者对赛祷的性质几无异议,如古敬恒先生在《〈望山楚简〉札记》中引《正字通》“今俗报祭曰赛愿”解释何为赛祷,并指出赛祷的一大特点就是举行祭祷以谢神灵[ 5 ];李零先生在《中国方术考》中直言“‘赛祷的‘赛是报答之义”[ 6 ]  286;刘信芳先生在《楚系简帛释例》中指出赛祷是指“祈祷于神,开具种种条件,是与神达成约定,赛祷即实施此约定”[ 7 ]  260。也有学者认为楚简中的举祷、赛祷是各自集团内使用的祭名,实质并无差别[ 8 ]。但杨华先生《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一文非常明晰地分析了举祷的性质,指出举祷是“楚人以杀牲盛馔的举食之礼来祭祷鬼神”[ 9 ]  77。这与赛祷的所行之礼是不同的,详见下文具述。

目前已公布的楚简中,包山楚简、望山楚简、葛陵楚简、天星观简、江陵秦家嘴简等出土文献载有大量的赛祷记录,其“赛祷”常写作“        祷”或“塞祷”。要注意的是,楚简中关于赛祷的记载多为卜筮简,具有预设性质,并非实际应用的记载,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九辑中的《祷辞》。程浩先生言“简文中用以赛祷神明的祭品,大致可分为币帛、酒食、牺牲三类”[ 10 ],表明《祷辞》所述祭祀活动属于赛祷。本文将从赛祷缘由、时间、对象、祭品四个方面探讨楚人赛祷的一般规律。

一、赛祷缘由

(一)因病赛祷

古代医学不发达,面对棘手的疾病,人们常归因于鬼怪作祟。《公羊传·隐公四年》:“于钟巫之祭焉,弑隐公也。”何休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音也。”[ 11 ]  43巫觋行医者之劳在先秦历史中是常见的现象,祷神祭祀不可避免地有巫术的印记。睡虎地秦简《五十二病方》记录了多种禳除鬼祟求病愈的方法及对神灵宣告的祝祷辞。传世文献亦记载多件鬼祟作怪事件,例如《左传》中记载了昭公元年晋平公有疾,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生病,占卜得知是河生祟导致的。生疾而祷,将治病疗伤的任务交给神灵,病愈则举办赛祷祭祀仪式以表感激。如下例:

1. □无咎,疾迟瘥,有续。以其故说之□(乙三39)□之,        (赛)祷太一□(新蔡葛陵楚简乙二:20+零75)( 1 )

2. □无咎。疾迟瘥□(甲三173)□有续。以其故说之。        (赛)祷北方□(新蔡葛陵楚简乙三:61)

3.范获志习之以白灵,占之:恒贞吉,稍有戚于        =(躳身),有祟说之。择良日八月赛祷劳□戠豢,酒食。占之:吉。(天星观楚简:28)( 2 )

4.史丑习之以长灵,占之:恒贞吉,稍有戚于        =(躳身),以其故说之,迻盬狂之说,择良日赛祷惠公戠豢,馈之。(天星观楚简:30)

5.稍有戚于        =(躳身),有祟,以其故说之,赛祷夜事戠豢,乐之(天星观楚简:79)

6.□祷之于五世王父王母训至新父母,疾……速赛之。(秦家嘴M99:第10简)( 3 )

7.秋三月則良月良日,与祷大地主一 ,与祷太……,缨之吉玉。疾速瘥,速赛之。(秦家嘴M99:第14简)

8.□□毋以其故敓之,速□其胸,祷之,速瘥,赛□(望山楚简:52)( 4 )

9.□无大咎,疾迟瘥,有祟,以其故敓之,赛□(望山楚简:61)

10.□        陵君肥冢酒食        祷北子肥豢酒食。速瘥,赛之。(望山楚简:116)

11.许吉以保家为左尹卲        贞,以其下心而疾,少气……病良瘥,有祟……赛祷行,一白犬。(包山楚简:218-219)( 5 )

12.至新父后,思紫之疾速瘥,紫将择良月良日将速赛。(秦家嘴M1:第3简)

病祷辞一般的格式为“求贞者的病症+占卜情况+赛祷仪式的安排(祭祀的神灵、祭品及其他)”。占卜情况的一般表达方式为“恒贞吉,稍有戚于躬身,有祟”或“恒贞吉,病迟(或良)瘥,有祟”,即将病未愈归咎于鬼祟作梗。要告知神灵,即“以其故说之”。

以上事例只有天星观简(例3、4、5)、包山楚简(例11)具体描述了求贞者的病症。晏昌贵先生将“戚”释为“慼”,《广雅·释诂一》:“慼,忧也”,《龙龛手鉴·戈部》:“慼,忧也,惧也,病也。”[ 12 ]  281天星观求贞者“稍有戚于        =(躳身)”,是说他自身忧愁,心情不悦。包山楚简整理者指出,“下心”指胃部[ 13 ]  56。包山简求贞者“下心而疾,少气”,即胃部患疾,气息不通。其余楚简均未详尽记载所患疾病,仅简单叙说病情变化,如“疾速瘥”、“疾迟瘥”、“疾良瘥”。《说文解字·疒部》:“瘥,愈也。”“速瘥”表示病情快速好转或者痊愈;“迟瘥”即病愈速度不理想,希望鬼神再一次降福。

(二)因“侍王”赛祷

巫神观念历史悠久,以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之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也不例外。赛祷便是人们策划的一次与神灵沟通,期望获得祝福以保证工作顺利的方式。天星观楚简、秦家嘴楚简、包山楚简记有一些因“侍王”而赛祷的卜筮祷辞,与病祷格式类似。具如下例:

1.盬狂以承命为君月贞:侍王,尽冬        (夕)之月,尚自利顺。占之:恒贞吉,稍有戚于□,(1-1)有祟示,以其故说之,择良日冬        (夕)赛祷……(天星观简:1-2)

2.史丑以长灵为君月贞:侍王,尽夏        (夕)之月,尚自利顺。占之:恒贞吉,稍有戚【于】(4-1)         =(躳身),且有间恶,有祟,以其故说之,速赛祷……(天星观简:4-2)

3.盬丁以长宝为邸阳君番胜贞:侍王,从十月以至来岁之十月,集岁尚自利顺。占之:(13-1)恒贞吉,稍有戚于        =(躳身),有祟,以其故说之……择良日献马赛(13-2)祷……(天星观简:13-3)

4.获志习之以白灵,占之:恒贞吉,稍有戚于宫中,以其故说之,择日冬        (夕)赛祷宫地主一羖……(天星观简:29)

5.尚毋又(有)咎?占之恒贞吉,少有慽于宫室,以其故敓之。方秋三月,赛祷五……(秦家嘴M13:第14简)

6.自荆        之月以就荆        之月,尽卒岁,躬身尚毋有咎。占之:恒贞吉,少外有慼,志事少迟得。以其故说之……志事速得,皆速赛之。(包山楚简:199-200)

7.自夏        之月以就集岁之夏        之月,尽集岁,躬身尚毋有咎。占之:恒贞吉,少有慼于躬身与宫室,且外有不顺。以其故说之……赛祷东陵连嚣,冢豕,酒食,蒿之。(包山楚简:209-211)

8.出入侍王,自夏        之月以就集岁之夏        之月,尽集岁,躬身尚毋有咎。占之:恒贞吉,少又有恶于王事,且有慼于躬身。以其故说之。迻故,赛祷……(包山楚简:213-215)

《说文》:“侍,承也。”段注:“承者,奉也,受也。凡言侍者,皆敬恭承奉之义。”[ 14 ]  654天星观1号墓主人番勅是邸        这个地方的封君,既是封君,又常常贞卜侍王是否顺利一事,可知此人与楚王室关系密切[ 15 ]。秦家嘴M13墓主人名字不详,晏昌贵先生推测此人身份为“士”等级,资历尚浅[ 16 ]23。包山楚墓主人卲        官居左尹,属于“大夫”级,曾主管楚国的司法工作[ 13 ]  前言。这三位墓主人虽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却都对侍王一事分外关注,可见积极入世、胸有抱负之态度。另外,通过赛祷以求工作顺利,可见人们对神灵依赖性较强,渴望通过祈福的手段获得事业成功。

二、赛祷时间

从赛祷缘由可以看出,赛祷的举办与人们的需求是直接挂钩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进行的祭祷仪式。望山楚简简89、90分别记载了两次赛祷仪式,期间只相差六天,虽然具体原因未知,至少证明赛祷并无严格的时间要求。现列楚简赛祷时间的相关记载:

1.择日于八月之中賽祷□(新蔡葛陵简甲三:303)

2.□夏        、        (享)月        (赛)祷大水,佩玉。(新蔡葛陵简乙四:43)

3.择良日冬        (夕)赛祷惠公戠(特)        (豢),馈之。(天星观简:1-2)

4.择日冬        (夕)赛祷宫地主一羖,择日冬        (夕)至尝于社特牛。(天星观简:29)

5.秋三月,择良日赛祷白朝戠(特)        (犝),乐之。(天星观简:155)

6.秋三月擇良月良日,与祷大地主一 ,与祷太……,缨之吉玉。疾速瘥,速赛之。(秦家嘴M99第14简)

7.□己未之日赛祷王孙巢(望山楚简:89)

8.乙丑之日赛祷先□(望山楚简:90)

9.至秋三月,赛祷卲王,戠牛,馈之。(包山简:214)

根据出现频率,“秋三月”赛祷的记载有三次,且分布在不同的楚简;“冬        ”出现了两次,均为天星观楚简中的记录;“夏        ”、“        月”各出现一次,均为葛陵楚简的记录。根据刘信芳先生《楚系简帛释例》秦楚月份对照表,可知楚之“夏        ”、“        月”分别是秦之二月、三月,属于春季;楚之八月相当于秦之五月,属于夏季;楚之“冬        ”即秦之十月,属于冬季[ 17]286。综上,楚人一年四季都会举行赛祷,而秋季较为集中,或如晏昌贵先生预测那般,“楚人大约有秋天赛祷的习俗”[ 18 ]。

月贞、岁贞相对而言时间较为固定(具例参照第一节)。天星观简1-2、4-2为典型的月贞,即卜官为墓主人番勅贞问冬夕与夏夕这两个月侍奉君王是否顺利。占卜结果几乎相同,都是说后续稍有不适,原因是邪祟使然。驱赶邪祟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选择良日赛祷惠公,并以“馈礼”相待。《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馈食享先王。”馈礼,即祭祀先王惠公的一种方法。

“卒岁”“集贞”“集岁”是“岁贞”所指时间段的不同表达。《尔雅·释诂》:“卒,尽也”,“尽岁”即一年。至于“集岁”,可从天星观简13-3“从十月以至来岁之十月,集岁尚自利顺”的描述中明确地得出“集岁”就是满一年的结论。又《尚书·洪范》:“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孔颖达疏曰:“一曰岁,从冬至以及明年冬至为一岁,所以纪四时也。”[ 19 ]  306岁贞,即表示一年贞卜一次。相较于月贞,岁贞祭祀的神灵范围更广,祭品更为丰盛。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次贞卜都会举行赛祷,如包山楚简197-198、201-204、232-233进行岁贞,却未举办赛祷仪式。

楚人赛祷的时间大多是笼统概念,很少明确指出具体日期,常用的表达是“择良日……赛祷”。类似的表达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中的《祷辞》篇也出现过,如“曾孙某今日令辰吉日”。《仪礼·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郑注:“令、吉,皆善也。”[ 20 ]  49“良日”即良辰吉日,是古人择取的适合祭祀的日子。占卜在古人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大祭祀,则视高命龟;凡小事,莅卜。”意思是说,国家大小之事,都可以通过占卜来确定。陈来解释道:“人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的结果没有把握,在面临选择时没有把握,为了避免由个人性的选择带来实际的伤害,便把决定权拱让给占卜,由占卜对事态发展来负责。”[ 21 ]  60《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是国之大事,必然要提前占卜,以保证顺利进行。

三、赛祷对象

《楚辞·九歌》描述了较为完整的祭祀系统,这对楚简中出现的神灵解读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楚人赛祷亦是按照本地祭祀文化进行,祭祀对象遍及天神、地祇、人鬼。上至楚人视为至高神的“太”,下至负责主管道路的行神;远及楚人祖先神,近到父母神。兹将众神灵按三大类归类制表,以便更好的分析(见表1)。

(一)天神

1.太

包山简213、天星观简92之赛祷均以“太”为祭祀神灵之首,可见“太”神在楚人心中的地位极高。李零先生认为,太“在简文中是列于众神之首,从地位看,应即太一”[ 22 ]  438。《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良辰,穆将愉兮上皇。”王逸注:“上皇,谓东皇太一也。言己将修祭祀,必择吉良之日,斋戒恭敬,以宴乐天神也。”[ 23 ]  56

2.司命、司祸

《礼记·祭法》言“司命”为五祀之一,郑注曰:“司命,主督查三命”,孔疏云:“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谪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 24 ]  1203《楚辞·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王逸注曰:“阴主杀,阳主生。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23 ] 71司命神掌管寿命以及吉凶祸福,为生命之神。

《说文》:“祸,害也,神不福也。”李零先生:“祸可读为过。《开元占经》引《黄帝占》谓文昌六星的第五星为司中,‘主司过诘咎……此神与司命有关。或前者为大司命,此即少司命。”[ 22 ]  438《九歌·少司命》云:“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王逸注曰:“言司命执心公方,无所阿私,善者佑之,恶者诛之,故宜为万民之平正也。”[ 23 ]  75司祸神掌管惩恶扬善之事,为司法之神。

据包山简213、天星观简92,司命、司祸紧跟在东皇太一之后,这意味着二神也是楚人心目中祭祀的重点对象。楚人乐生恶死的生命观与此二神掌管的职能休戚相关,无论是求病愈,还是求工作顺利,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缩影。

3.大水

赛祷“大水”所用祭品往往与献给“太”的祭品相同,包山简同用“佩玉一环”、天星观简同用“一”,这说明楚人非常重视“大水”之祭礼安排。包山楚简原整理者认为“大水”即“天水”,《史记·封禅书》:“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 13 ]  56刘信芳先生引《大雅·云汉》郑玄笺云:“云汉,谓天河也”进一步说明:天水即云汉别称,《九歌》中的河伯是人格化的水神[ 7 ]  235。

4.二天子

“二天子”只出现在包山简213-214所载赛祷记录,所赋祭品规格同于同一祭祀仪式的司命、司祸。《山海經·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二女为天帝之女,有呼风唤雨之本领,符合神灵的身份与功能设置。刘信芳先生结合楚辞中的湘夫人形象,认可袁珂先生所说“尧之二女即天帝之二女”的说法[ 25 ] 。陈伟先生进一步拓展,认为二天子是湘山之神[ 26 ] 。

5.夜事、白朝

文献对二神的介绍少之又少,学者对其关注度也不高。笔者认同晏昌贵先生所言,即将夜事看作掌管夜晚的天神,而白朝与之相对,为司职白天之神[ 16 ]  115。

(二)地祇

楚简赛祷的地祇神有方位神、山神、土地神、行神四种。

1.北方

《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郑玄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句芒在东,祝融、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在北。”[ 27 ]  153北方神是四方神之一,主管一方和平顺意。葛陵简乙三61为残简,只留有“赛祷北方”,无其他详细资料,不利于分析探究。好在新蔡葛陵简乙四148:“□酉之日,与祷太、北方□□”,简零178:“……太、北方、楚[先]……”提供了些许线索,“北方”神紧随“太”神之后,又列于楚先之前,说明“北方”神在楚人心中的地位高于祖先神。另外,秦家嘴M99第11简“缨之吉玉北方一环”,赛祷北方神的祭品与赛祷太的祭品相同,侧面印证了北方神的地位。

2.   山

“   ”作“峗”,《庄子·在宥》有“投三苗于三峗”之语,《集韵》言为“峗崪,山貌”,故“峗”指的是三危山。晏昌贵先生认为楚人之所以祭祀峗山,是因为该山与古三苗民的长生不老信仰有关[ 16 ] 142。

3.土地神

赛祷的地神包括地主、宫地主、后土、宫后土。陈来先生认为:“作为农业民族的华夏族,最早产生的大神观念,可能就是地神。”[ 21 ] 93《说文》:“社,地主也。”《礼记·月令》“命民社”,郑玄注:“社,后土也。”“地主”与“后土”可以互证,而“宫”有“室”之意,“宫地主”与“宫后土”为同一神祇的不同表达。刘信芳先生对此进行了细致区分,“后土”一般指土地神之神灵;“宫地主”特指地神之土宫 [ 7 ]  238。

4.行

《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五祀,岁遍。”孔颖达疏:“五祀,谓春祭户,夏祭灶,季夏祭中霤,秋祭门,冬祭行也。”[ 27 ]  154“行”为五祀之一,另《礼记·祭法》中对不同阶层祭祀的神灵做出了限制,“行”神的祭祀对阶层要求较低,说明“行”神地位不高。

(三)人鬼

人鬼是楚人主要的赛祷对象,往往以“五世”为一个整体单位。“五世”在古代有着特殊意义,《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郑玄注:“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亲尽无属名。”[ 27 ]  1005秦家嘴楚简M99第10简“赛祷之于五世王父王母训至新父母”即表示祭祀的对象为亲生父母以及父母之辈向上五代先祖。同样,包山楚简213-214也记载了一次赛祷对象为“五世”的祭祀活动:对象有昭王、文坪夜君、郚公子春、司马子音、蔡公子家,其中昭王单独列出,且祭品与他人不同。陈伟先生认为昭王即楚昭王熊轸,为楚国昭氏始祖;文坪夜君即昭王之子子良;郚公子春为昭王之孙;司马子音为昭王之曾孙,又称“新王父”,也就是昭佗的祖父;而蔡公子家是昭佗的父亲,与“新母”为夫妇[ 26 ]。

葛陵甲三第5简“赛祷于荆王以逾,训至文王以逾”,“荆王”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呼,代表在荆山生活过的祖先,陈伟先生以为其范围为楚熊到楚武王[ 26 ]。荆王时代之后,文王是与之相续的第一位君主,是墓主平夜君成这一族系的先祖,故君成以“荆王至文王”为一个集体进行祭祀[ 28 ] 。

望山1号墓所出简文是为墓主固卜筮的记录。祭祀的先人包括简王(原为“柬大王”)、声王(原作“圣王”或“圣   ”,是墓主的高祖),悼王(原作“   ”,即墓主曾祖)、东宅公(原作“   ”或“厇”,即墓主祖父)、王孙喿(原或作“巢”,或为墓主之父)[ 29 ]。赛祷的祖先有柬大王、圣王、   王、王孙巢,多以单独祭祀的形式。

关于天星观1号墓的资料较少,所涉及的“惠公”“卓公”尚缺乏讨论,只能根据简13-3“赛祷卓公至惠公大牢”与简30“择良日赛祷惠公戠豢”,以及同时期楚简(如秦家嘴M99)的祭祀规律,推测惠公为墓主番勅的近亲,而卓公为其五世之祖。

四、赛祷祭品

《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郑司农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郑玄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吴月,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 1 ]  499祭祀不同的神灵用的祭品也不同,方见古人祭祀讲究配位。楚人赛祷的祭品以玉器、牺牲为主,不同的简有不同的享祭规则(见表2)。

(一)玉器:吉玉、环、少环、   (玦)、玉

赛祷天神、地祇类神灵时以玉器为主,有吉玉、环、玉   等种类。中国用玉传统已久,神灵观念盛行时,玉被当做具有超现实力量的“神物”,起沟通天人的作用[  30  ]。这与玉本身的特殊含义是离不开的,甲骨文“玉”(   )字像系玉之形,连接天地。玉器在祭祀中广泛应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秦家嘴M99墓简11赛祷北方神采取“缨之以吉玉”的方式,晏昌贵先生认为这是一种以玉祭神的专称[  18  ]。在文献中常见“吉玉”的表达,比如《山海经·西山经》:“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郭璞注曰:“玉加彩色者也。”[ 31 ]  58

包山简213-214赛祷天神、地祇主要用“环”,根据神灵的不同地位,祭献不同规格的玉器。予太、大水一环;后土、司命、司祸、二天子各一少环;予峗山一   。《说文》:“环,璧也。”“玉一环”,或指玉的形状为环形。而“少环”或是对环的大小的区分。陈伟先生将“   ”字视作“玦”[ 26 ],《说文·玉部》:“玦,玉佩也。”《楚辞·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洪兴祖注曰:“玦,如环,而有缺。”[ 23 ]  64包山简214“赛祷……峗山一玦”,即以玦玉祭祀峗山。

葛陵简赛祷用玉名曰“   玉”或“玉   ”,《玉篇·兆部》:“   ”,同“兆”。“   玉”,即“兆玉”。《周礼·春官·典瑞》:“玉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郑玄注:“缫有五采文,所以荐玉,木为中干,用韦衣而画之。”[ 1 ]  533刘信芳先生认为“兆玉”是“吉玉”的另一种说法,简文中的“   玉”或是以缫为玉之礼[ 7 ] 275。

(二)牺牲:牛、羊、猪、白犬

楚人赛祷土地神、行神、祖先神,一般只用牺牲做祭品。其中,赛祷宫后土、宫地主、地主用羊属,包括   、羖、牂;赛祷祖先神用牛或豕,包括戠牛、戠豢、戠   等;赛祷行神一般只用白犬。

包山楚简整理者认为“戠”似读作特[ 13 ]  53。《礼记·王制》:“归,假于祖祢,用特。”郑注:“特,特牛也。”[ 27 ]  364《说文》释“特”为“朴特,牛父也。”《玉篇》释之为“牡牛”,即公牛。牺牲原义是指毛色纯一的整只动物,牲以牛为重。《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牢之礼指牛、羊、猪同时献祭;少牢指羊、猪同时献祭。非天子不可献祭牛,可见牛牲非同寻常。包山简214只有赛祷卲王时用戠牛,说明卲王地位不同于其他祖先神。包山楚简原整理者认为卲王是墓主人卲佗这一分支的始祖[ 13 ]  53。天星观简13-3载:用大牢之礼赛祷“卓公至惠公”,并采用“乐之,百之,贡”的祭祀方式愉悦神灵。

“   ”同“羖”,《说文·羊部》:“夏羊牡曰羖”。《尔雅·释畜》:“牝羖。”郭璞注:“今人便以牂羖为白黑羊。”包山简214,望山简109,天星观简29、35赛祷土地神皆祭一羖,可印证宫后土与宫地主为一神的不同称号。《说文》:“牂,牝羊也。”牝羊,母羊也。秦家嘴M99第11简:“赛祷于五世王父王母训至新父母……地主、司命、司祸,各一牂。”明显与其他简记载的祭品使用情况不同,或与秦家嘴M99墓主人的身份相关。

天星观简、包山简赛祷祖先神常用戠豢。《周礼·地官司徒》:“掌豢祭祀之犬。”郑注:“养犬豕曰豢”,孔疏:“养豕曰豢也” [ 1 ]  431。可知豢即豕,戠豕即公猪。包山简释“   ”作“腊” [ 13 ]  54。《周礼·天官·腊人》:“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肸之事。”郑注:“腊,小物全干。”[ 1 ]  105包山简赛祷文坪夜君、郚公子春、司马子音、蔡公子家的祭品皆是戠豢,唯有新母的祭品是戠   ,且排序在最后,从中可以看出祭祀先祖亦是男尊女卑的。

祭祀行神只用一白犬作为祭品,《史记·封禅书》记有“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可輔证狗守道路能保路人平安。

五、结语

《说文》:“赛,报也。”遇事祈福,神灵降福,人们对神灵赐予的福佑表示感激,择日、准备祭品举行祭祷仪式,这是赛祷的一般流程。以祷辞的形式将自己的愿望传达至神灵,是人们预设地获得福佑的理想计划。这就像一种交易,神灵给予恩赐,人们回报以答应神灵用丰厚的祭品作为回报。换一种角度看,人们对神灵的福佑表示感激,并非是一以贯之功利主义。如包山楚简200:“志事速得,皆速赛之”,从“速赛”可以看出报德之热忱。

文献记载的赛祷大多是祈福时做出的承诺,但并非所有的赛祷仪式都会如约进行,如望山楚简135“公既祷未赛”。赛祷仪式的举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一是祈祷者自身的情况,多例因事而祷表现出祭祷时间的不确定性,而且祈祷者对约定的态度又影响着最终的祭祀仪式是否能顺利举行;二是贞卜的结果,古人往往依卜筮的结果选择祭祀的时间,例如秦家嘴楚简M1第三简“……思紫之疾速瘥,紫将择良月良日将速赛”,“良月良日”便是占卜的结果;三是神灵是否降福,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

赛祷的神灵涉及天神、地祇、人鬼三大门类,其中司命、司祸神出现的概率较大,这与二神在神祇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祭祀用品的择取与所祷之神的地位直接挂钩,不同阶位的神灵配以不同规格的祭品,天神、地祇一般是以玉器祭祷,祖先神一般以牺牲祭祷。总之,赛祷是古人祭祀礼仪中一种独特的存在,更能体现其诚挚求神的信仰状况。

注释:

(1)宋华强:《新蔡葛陵楚简初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本文引用葛陵楚简,俱出此书。

(2)朱晓雪:《天星观卜筮祭祷简文整理》,简帛网,2018年2月2日。本文引用天星观楚简,俱出此文。

(3)晏昌贵:《秦家嘴“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本文所引秦家嘴简,俱出此文。

(4)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本文引用望山楚简,俱出此书。

(5)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本文引用包山楚简,俱出此书。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洪成玉.古今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古敬恒.《望山楚简》札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2):36-39.

[6]李零.中国方术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7]刘信芳.楚系简帛释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8]工藤元男,陈伟.包山楚简“卜筮祭祷简”的构造与系统[J].人文论丛,2001(00):78-93.

[9]杨华. 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時间频率[C]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程浩.清华简《祷辞》与战国祷祀制度[J].文物,2019(9):56-59,2.

[1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丁四新主编.楚地出土简帛文献思想研究(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3]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5]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J].考古学报,1982(1):71-116,143-162.

[16]晏昌贵.巫鬼与淫祀——楚简所见方术宗教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7]刘信芳.楚系简帛释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18]晏昌贵.秦家嘴“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13.

[19]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李学勤.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三联书店,2017.

[22]《中国典籍文化》编辑部.中国典籍文化: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3]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4]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5]刘信芳.包山楚简神名与《九歌》神祇[J].文学遗产,1993(5):11-16.

[26]陈伟.湖北荆门包山卜筮楚简所见神祗系统与享祭制度[J].考古,1999(4):51-59.

[27]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8]曹菁菁.新蔡葛陵楚简所见的祖先系统[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1):4-10.

[29]胡平生.长江流域出土简牍与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0]杨伯达.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S1):144-167.

[31]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黄康斌]

猜你喜欢
仪式
让家庭教育中的仪式感伴随孩子成长
让家庭教育中的仪式感伴随孩子成长
壶落风月
当代年轻人仪式感行为大赏
仪式感
仪式感
入职仪式
人生需要仪式
流绚夏日
拍照要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