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2021-11-20 09:06谭丽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目标

谭丽丽

[摘   要]教师的主要工作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高中地理教师要发挥地理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恰当而不失时机地开展育人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95-02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育人的最佳场所。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教学为例,浅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有益尝试。

一、根据教学内容,分析育人价值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特性。地理学科育人是在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地理学科素养。高中地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要素及其联系,掌握读、用、绘地理图表的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一些社会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其育人目标是让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形成运用地理知识认识世界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要求学生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形成以环境伦理意识、爱国主义情操、可持续发展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使得在地理課堂教学中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升华成为可能。

部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考点做文章,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忽视思维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设计中会对学情和教材进行重点深入分析,而较少考虑学科育人价值。要在教学中有效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这一课内容对学生有何意义?如何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析图,从而提升其通过地理图片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哪种地理思维能力?怎样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等等。

以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可作如下分析:通过前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见闻和感性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缺少整理归纳的习惯,从而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具体特点及优缺点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的教材内容较少,而且教材中的分析不够深入,实例较少,展开内容不足,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讲授教材中的内容,是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教师要进一步分析“交通”专题内容,进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一是引导学生认真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提高阅读图表材料的能力,发展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演变的历史,推导交通运输方式未来的发展趋势,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身边的地理事物。三是加强学生在交通运输项目建设、使用方面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通公共道德和人地协调观。四是增进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的理解,培养其良好的世界观和家国情怀。

二、根据育人价值,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中应紧紧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即实现课堂育智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地理学科教学要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设立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图文资料,说出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以及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2.能根据运输对象的实际需求,综合经济、时间等多个因素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3.能根据图文资料,总结归纳出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各种因素。知识与技能目标侧重于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图表的技能,发展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分析“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格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能够根据运输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交通运输方式。2.通过对课本中的图文信息的分析,从辩证的角度,运用发展的观点,推演交通运输网未来的发展趋势。3.通过读图和案例材料,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提取信息,掌握知识要点,将南昆铁路修建的影响因素用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加深对区位因素影响交通布局的印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图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由简到繁,逐步建构知识结构图,掌握可迁移的学习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地理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发展观。)在深入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过程中,加强交通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感,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正确价值观。通过对“南昆铁路的建设”案例的分析,增进对西南地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团结的情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根据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活动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应该是一次内容做好计划、目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预设,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但实际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定的模式,应鼓励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实现教学生成。

教师应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来进行预设,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更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入教学活动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拨动学生思考的琴弦;对利用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处理,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课中,笔者预设了三个课堂活动,让学生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角度来学习,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

活动一:“过去”。新课导入,让学生欣赏图片“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思考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该活动将古丝绸之路与地理交通运输方式相联系,增进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理解。该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古代交通运输方式。

活动二:“现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根据运费、运距、运量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对比学习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现如今,交通运输方式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网络化。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在布局的时候都会受到社会、经济、自然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以“南昆铁路的建设”为例,展示我国铁路建设的高水平、高标准,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来认识乡情和国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愛祖国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三:“未来”。播放“磁悬浮列车”和“无人驾驶”图片,引发学生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悟成就,憧憬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通过上述三个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分析图文和表格资料,进行实际中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谈论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布局的因素,并且掌握问题讨论方法。本节课为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提供了独特的地理视角,课堂教学达到了预设的育人目标。

四、根据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正在进行或者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师能够从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比如,通过反思,教师发现还可以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思考“青藏铁路的建设”的影响因素。通过增加类似的例子,可以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或产生认知偏差,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实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应立足教材,优化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还应通过教学反思,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和督促,以达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才欣.从地理科学文化贡献看地理学科育人功能[J].地理教学,2011(15):4-7.

[2]  邓霞林.“中国地域文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3(13):18-21.

[3]  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17-2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目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