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基调在于接受他者”

2021-11-20 04:06杨书睿
世界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塞斯乌利特尔

杨书睿

2002年10月,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Yann Martel,1963— )凭借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获得英国文坛的至高荣誉布克奖。2016年,他的《葡萄牙的高山》付梓出版。马特尔自大学起就开始构思这部作品,其内容跨越1904—1981年77年的时间,融汇了三个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复调重合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场旅途中,20世纪的博物馆管理员托马斯、17世纪的神父乌利塞斯凭借一本日记进行着关于信仰的寻觅与思索;第二个故事围绕病理医师欧塞比奥与两位玛丽亚进行的对话展开,对话的主题是信仰与理性,其中充满了魔幻色彩;第三个故事讲述了加拿大议员彼得与黑猩猩奥多来到葡萄牙的高山区图伊泽洛共同生活的经历。

较之“展现了讲故事的伟大力量”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马特尔在《葡萄牙的高山》中用魔幻的笔触和寓言的手法展现了人类关于种族、信仰、血缘等与生命相关的问题的思考,复调的情节背后隐藏着汹涌澎湃的问询。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失去了家园的归属,陷入身份不确定的状态,但他们从未停止寻找与追问。

身份与家园

对于后殖民主义研究的重要概念——“身份”,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认为它处于不断的重复变化中,这种重复发生在不同文化协商碰撞的“间隙”(或称为文化的“疆界”),也就是两种文化碰撞产生的第三空间。

巴巴提出這一观点的目的,在于解构西方中心本位的二元话语体系。正如文学理论家、批评家萨义德指出的,“之所以说东方被‘东方化了,不仅因为它是被19世纪的欧洲大众以那些人耳熟能详的方式下意识地认定为‘东方的,而且因为它可以被制作成——也可以说被驯化为——‘东方的”。在《葡萄牙的高山》第三个故事中,猩猩奥多身上被人类烙印上“65”的代号,就暗示了西方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异化东方,以此将东方纳入自己的叙事之内。这样的状态注定了被压制一方处于另一方的叙事逻辑内,因此不可能通过提升被压迫者的地位来打破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于是处于动态和协商中的第三空间成为巴巴关注的重点,“他者”故而成为解构与重塑身份的关键。

《葡萄牙的高山》中,三位主人公都处于因不同力量对立而形成的第三空间:托马斯在面对信仰的虔诚与不屑两种态度中矛盾,欧塞比奥在信仰与理性两者的平衡中坚守,彼得在人类与动物的对立中寻觅。将三个故事的叙事脉络重叠,贯穿其中的“重建家园”的线索便浮出水面。处在第三空间的主人公们在塑造身份与建构家园的过程中,猩猩都作为“绝对的他者”出现:在托马斯和欧塞比奥的故事中,它是解构信仰与理性,从而使身在其中的人无家可归的根由;在彼得的故事中,它是重新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最终使身在其中的人重建身份与家园的关键。

现代文明家园与身份的破碎

第一个故事里,马特尔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一个殖民商人家中充满殖民色彩的装饰,动物的器官成为标榜殖民宗主国强盛与显赫的道具,而伊比利亚犀牛——一个“因人类的进步而注定消亡的物种”,则被一针见血地指为“民族怀旧情绪的承载者”,进而暴露出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对垒的实质,即文明通过野蛮的手段征服野蛮,最终导致原始家园遭到破坏,生活其中的人民无家可归。

当殖民地人民失去自己的家园时,自诩高贵的西方殖民者是否拥有家园的归属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殖民者家园归属的支撑是信仰与理性,并由此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堡垒。但在殖民地学者眼中,这一支撑是极其脆弱的。正如马特尔在《葡萄牙的高山》里从信仰与理性内部进行解构,从而消解现代文明用来建构家园的力量支撑,表现人们陷入身份不确定之中的迷惘。

信仰的无家可归:托马斯与乌利塞斯的旅途

托马斯最初便处于信仰的虔诚与不屑之间的第三空间,亲人的死亡使托马斯以血缘维系的家园破灭,在无法取下去世爱人手中的十字架后,托马斯认为上帝是摧毁家园的罪魁祸首,并且意识到“在信仰面前,只存在极端的态度,要么深信不疑,要么嗤之以鼻”。于是他决定挑衅上帝的权威,在阅读乌利塞斯神父的日记之后,他驱车前往葡萄牙寻找能够否定上帝存在的猩猩十字架雕像。

在旅途中,乌利塞斯对于殖民与信仰的思索以日记形式呈现于我们眼前:他主动要求前往殖民地圣多美成为奴隶的神父,为的是献身于那些被人类视为草芥却未被上帝遗忘的灵魂。但当他与被关押地窖中的“黑猩猩”(黑奴)对视时,他发现自己不是仁爱的基督徒,而是残暴的罗马士兵。主教主张的“天堂的天使和地狱的罪人分等级,所以人世间也应有等级”令他惊醒,原来上帝的旨意已被人类当作殖民的遮羞布。于是他将十字架上受难耶稣的形象雕刻成猩猩,以此证明人类的堕落。乌利塞斯的这一行为不仅降格了上帝的权威,也从信仰内部解构了殖民的信仰支撑,而“生命之间的绝对平等”成为他构筑自己精神家园的力量支撑,于是他将这片土地称为“Esta é a minha casa”(“这就是家”)。

猜你喜欢
塞斯乌利特尔
名人名言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民族共同体形塑
充满活力的视觉诗一一艾特尔·阿德南作品欣赏
试分析乌利茨卡娅代表作品中的女性话语
白癜风女孩尚特尔:用“缺陷”征服美国时尚界
“橡皮筋先生”世间罕见
走近乌利村
醋酸乌利司他假多晶型分子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
成功密码是1:125
成功密码是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