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2021-11-21 23:53杨旭波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意文本课文

杨旭波

(贵州省绥阳县温泉小学 贵州 遵义 563300)

引言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比较强,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教师可以把文本细读这种阅读技巧教给学生,本篇文章主要对文本细读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1.采用文本细读,首先要对文章整体的文意进行把控

文本细读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对文章细节的阅读上面,可是这是在对文章整体的文意进行把控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加强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文意的理解能力,学生才能够掌握对文本细读的能力。其实在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的时候,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综合内容进行掌握,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审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加丰富,而且文章的整体结构也非常的清楚,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也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知,在开展文本细读的时候,一定不要有头无尾,或者是对文章进行一个片面地解读,而是应该从宏观上对文意进行把控,然后再完整地表达出来。

比如,采用文本细读对《鸟的天堂》这一篇小学语文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阅读的重点就会放在对景物的描写上面,学生通过对关键的语段进行阅读,从而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可是很多学生在阅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就会认为鸟的天堂就是美丽的自然环境,学生并没有理解课文关键语段的真正内涵。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课文的行文思路进行一个梳理,然后再把文章的主线找出来,将课文的语言和主线充分结合在一起,最后再把文章的每一个语段和每一个语句之间的联系找出来。采用文本细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真情实感,学生不仅可以准确把握住文章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能够掌握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候的内心感想,学生在阅读《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对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文本细读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的含义进行充分地研究,并且对这其中的内涵进行深入地品味,遇到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把它积累下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转变,使用文本细读这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阅读活动,使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情况能够得到改善。教师在转变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首先,教师可以把班级里面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小组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把小组讨论出来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分别进行分析,在发现学生优势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对一篇课文的主人公进行理解和认识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其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和影视片段结合在一起。现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拍摄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把一些影视片段拿到课堂上面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比如在阅读《红楼梦》这篇名著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红楼梦》的影视片段;在学习《王二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和爱国有关的纪录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专注力得到增强。在播放完视频以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对阅读的内容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3.引导学生发现文字的美感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产生深层次地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境和结构进行欣赏,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美感。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发现文字的美感,在对课文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整体的一些美感。比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诗里面用的比较好的字,然后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字好在哪里,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对古诗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想要了解一篇文章,首先还是应该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的阅读和把握,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地挖掘,最后再通过文本细读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感想,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时候所采用的表达方式。目前,教师们更多采用的是熟读课本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掌握文章大意来说,效果更好。但是为了充分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还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掌握文章表达的内涵,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文意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参考答案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书面表达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