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教好初中数学

2021-11-21 23:53王双燕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本数学知识同学

王双燕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中学 西藏 昌都 854500)

前言

现在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学习过程较为困难的学科,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数学无处不在,从幼儿时期学习的数字,到现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图形,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每一部分都有着数学知识的存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这就要求教师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下面会详细叙述具体策略。

1.变革课堂教学内容,增加生活情境问题

在教师开启新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导入方式,如果只是按照课本宣读概念,过于枯燥乏味,并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首先要将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地融入现实生活,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加入进来,引起学生想要获得答案的好奇心和追求结果的探索精神,最后利用实例引出课本内容。

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选择两个学生上讲台,给两个同学设置好起点、终点和行走路线。让同学A先出发,慢慢地向前行走,一分钟后,再让同学B出发,大步向终点前进,在同学B向前行走过程中,由于速度较快必然会遇到同学A,这时让两个同学停下来,提出问题,同学B用多长时间与同学A相遇?然后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内容导入课程中。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提高数学兴趣

除了将课本知识生活化,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把数学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初中数学还处于数学学习的起步时期,除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象形的课程,这类课程非常适合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接触作为突破口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

例如,在学习《圆的有关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应该给学生布置关于圆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圆的物体并且记录下来,谈谈为什么这些东西要采用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如果将这些物体都换成其他的形状会造成哪些不便。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对圆的性质进行总结,教师只要从旁做部分补充,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储备。打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根据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

除了将数学理论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知识。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面对巨大的数据统计,完全通过人力来操作对比,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尝试,就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探索。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调查试卷,让学生对周围的人群进行一个小调查,试卷回收后,不同人群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仅仅通过观察,并不能够明确地看出这些答案的趋向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一种更加直观简洁的方式,将这些答案进行统计。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图形对比较为庞大的数据,远比直接对比数字直观得多,这不仅代表一种生活经验,也是初中数学教材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所要讲述的知识点。

4.利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不在少数,然而大多数时候学生并不能够认识到自己已经成熟地运用了数学理论。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将这些知识点指明出来,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情景,现在有一把四个凳脚活动的椅子,没有彻底坏掉,但是却不能投入使用,如果让你将这个椅子进行修复,你将会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沿着凳腿的对角线,钉上一条木板。但是如果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或许不能明确地表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指明,学生下意识所采取的行动,其实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数学理论。

教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意识,了解数学实际上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要投入到生活中去,这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将自己的目光局限在课本中,练习题或许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阻碍了学生去了解数学的本质内核,长此以往,这种形式所带来的影响是有弊无利的。

结语

总而言之,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仅仅是为了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初中正是学生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改变教学形式。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将数学与生活结合,也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

猜你喜欢
课本数学知识同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