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代居住空间透明性设计应用研究

2021-11-21 16:40张子豪刘北光
设计 2021年20期
关键词:界面空间功能

张子豪 刘北光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0-0124-04

引言

透明性作为经典建筑学理论,在20世纪的建筑理论与设计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由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于1964年首次提出,并随着20世纪晚期伯纳德·霍伊斯里等人的设计研究与设计教育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横向对比日本设计师们的思想论著,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包括将日本的暧昧文化融入至建筑设计中的日本设计师藤本壮介,于2008年出版的《原初的な未来の建築》与2010年出版的《建築が生まれるとき》两本专著中作者提倡从建筑最原始的状态出发,重新解构的同时加以更加具有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思考,从人的角度进行空间的设计,追溯一种根源性的人类活动与生活的场所。安藤忠雄于2018年出版的《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光与影”“留白的空间”“解读场所”等章节中对于研究居住空间中透明性的体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案例依据。谢宗哲于2014年翻译出版的《没有束缚的舒适的建筑:西泽立卫对谈集》详尽介绍了包括西泽立卫在内的当代日本老、中、青三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设计思想,对于日本居住空间设计的透明性研究给予了一定的思想补充与理论支撑。

空间透明性在当代居住空间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人们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组织方式与塑造模式,更是针对未来的设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设计与评价设计的全新视角,为未来的设计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对于日本当代居住空间的研究与如今国内普遍接受的西方教育模式与设计视角不同,能够从东方国家的角度来研究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今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此为我国将来设计文化与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从日本当代居住空间的分析角度出发,尝试探寻一种全新、透明的居者与空间、环境共存共生的设计理念,满足居者现有需求的同时,为未来提供更多可能,并切入至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面对环境与一系列限制因素,运用透明性空间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运用物理透明与现象透明的一系列设计手法,考虑居者的视觉、心理及互动体验,并且在细节之处融入根据居者生活行为习惯所产生的透明性设计,在空间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探寻空间中符合日本审美的透明性特征,对于提升空间居住体验与文化认知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一、日本当代居住空间中的物理透明

在日本當代的居住空间中,透明性已经得到了广泛体现,日本设计师们在各自的设计实践中将空间的透明属性作为重要的设计考量融入作品中,包含了建筑与人、自然、与社会层次的考量,以及空间界面之间彼此的渗透与延展。从物理透明性的层面来审视设计,在日本当代的居住空间中既包括了材质本身的透明性,又包括了空间界面之间的渗透与阴影空间的塑造。

(一)空间材质特征的透明

在材质方面,空间的物理透明性既体现在建筑表皮透明与半透明材料的使用,又包含了室内外空间中对于物理透明性材料的使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视知觉层面,即视线从空间外部向内部、内部向外部以及空间内部之间的互相穿透。在空间中一个界面能够观察到另一个乃至多个界面的信息,可以将其归类为空间材质特征层面的物理透明。

物理透明的空间中所使用的材质可以区分为透明材质与半透明材质,是依据人的实际经验总结出的物理层面材料光学属性分类。在空间的设计中常用到的材质除了传统的玻璃、亚克力、聚碳酸酯之类的材料外,还有一系列由不透明材料改制而成的透明材料,例如将石材经过切割打磨加工,降低其厚度从而使其透光,变为半透明材质,还有将原本的不透明材料进行改造或建构,使其具有透光性,例如将金属板进行穿孔改造,或者将木材改制成百叶或者格栅等形式,如图1所示。

此外,物理透明材料在居住空间中的使用离不开对空间光线的控制。日本的居住空间从古至今都十分注重光线的作用,合理的光线会塑造出空间的氛围,还会区分出公共与私密空间、光亮与阴影空间,形成具有日本审美的透明性特征。

(二)空间界面之间的渗透

空间的物理透明性还在空间界面之间相互渗透中存在。从类型的角度划分,空间界面之间的渗透既可以在视线所感知不到的层面体现,为人的五感所感知,又可以通过空间阴影界面的塑造,与空间界面的相互叠加重合,形成多元、清晰、统一的透明空间。在图2所示的空间界面中,空间界面渗透不仅会让人们直观地体会到空间之中丰富的层次关系,还会感受到寓于多元的空间界面之中的空间与人、空间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人丰富的感官认知,更会形成整体空间感知信息,形成一系列的心理认知,所以在空间物理透明性的背后,还包含了一部分现象透明的特征。

二、日本当代居住空间中的现象透明

如果说空间中的物理透明是能为人所感知的空间本来属性,那么空间的现象透明则是一种更加隐晦、需要人不断感知与体会才能意识到的存在,是寓于实体空间之中,但却不能明确解释清楚的空间性质。

在当代的居住空间中,比起探讨形式与功能在空间中的从属关系与存在方式,对于现象透明的研究则更加具有前瞻性,现象透明的居住空间,会为居住者提供多元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的维度层面应对居住者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并随着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使用习惯而变化。

(一)实际空间与假想空间的转换

第一类现象透明将空间的维度矛盾具象为实际空间与假想空间的转换,涵盖了居住空间深度空间与浅空间之间的不断转变。人们在对空间的不断认知中将空间印象不断整合,实现对于空间的反复阅读,体现出空间的维度矛盾,是实体空间与人们脑中假想空间的转换。例如图3中,空间的矛盾会随着人们对于空间认知的不断改变而变化,在丰富的组织形式中产生深度空间,在空间层化结构中产生人们对于空间界面的认识,也就是浅空间,人们的认知在不断阅读空间的过程中变化,这种在深空间与浅空间之中不断变化的思维矛盾同样是实际空间与假想空间之间的转换。

(二)空间层化结构的表达

第二种空间的现象透明是空间的层化结构,是将空间通过模块化组织进行界面的重叠、穿插与切割得到的充满层化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例如图4的空间界面,实际进入到居住空间中,看到空间的一部分界面,人们会基于自身的认知在腦海中补全部分结构背后的状态,并且在对于空间的不断探知中得以补全,此时对于空间不断地探知过程是空间的现象透明存在之处,居住空间的层化系统在人们不断地探知与使用中得以显现,空间的层化结构既是空间现象透明的表征,又是能够使空间中的人能够自由使用、创造的关键条件。

(三)空间组织形式与功能的多重解读

广义透明性中,一个空间同时寻在多种空间界面,或者同时服务于多个空间系统时,就属于空间的现象透明。空间的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可以拥有共时性的特征,即空间的界面能够同时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又可以拥有历时性的特征,即空间在人们使用空间的过程中,不断展现新的使用方式与功能,能够根据人们未来的需求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

此外,当今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是更加多样化的,居住空间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功能,更要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性与可能性,即空间的流动性特征。例如图5中,人在空间中既要保持通行的流畅与使用的便利,又要享受到更加多元的功能,这是透明性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对于日本居住空间中人性化这一因素的现实考量。

与西方的住宅不同,日本的居住空间是质朴而温润的,并充满细节的。当代日本的居住空间中,不难看到一系列基于人性化因素的设计考量,从现象透明的角度而言,这种为空间使用者所进行的设计,既是对空间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多元化设计,又赋予了使用者更加丰富的空间选择。当代的日本居住空间不仅仅满足于为居住者创造更加丰富与便利的居住空间,更融入了未来的因素,在设计中加入了对于使用者将来的家庭结构与行为习惯变化的考量,使居住空间更具有人性化与前瞻性的特征。

三、日本当代居住空间的透明性设计方法

透明性既是一种材质本身的物理属性,又可以作为一种空间的组织形式,空间的使用者既可以由视觉观察到空间的透明,又可以在空间中感受到空间的现象透明。霍伊斯里认为透明性是一种空间的形式组织原则,应拥有一套独特的设计方法论,但透明性的原则中仍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空间形式表征与界定标准,它作为一种当代空间本身固有的属性依然尚未清晰,这使得关于透明性与其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至今仍然层出不穷,热度未减。

(一)空间路径的语言

无论是在立体主义绘画中,还是在建筑空间中,为所有形式在空间中找到具体的位置都是不可能的,传统的透明性空间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存在的位置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从历史中对与柯布西耶作品的评价中也不难看出,透明性现象产生的位置,往往就存在于拥有双重或多重参照体系的空间位置中,拥有双重或多重参照体系的空间中,空间分级也还没有确定,形式与功能选择的位置同样具有多重的可能,所以在空间中首先根据空间路径的设置就可以塑造出一系列具有透明性的空间。

图6建筑的室内部分如同建筑外部形态所暗示的,内部空间表现为一系列扁平空间的连续分层序列。路径的多元化给予空间中人们更多的使用选择,丰富的空间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全面地展示出室内空间各个角度的景色,图6中透过室内中庭的开窗可以看到建筑每层的一部分空间,内部结构共同构成了丰富的空间界面,空间维度矛盾产生的假想空间,形成了视线的延续与空间的现象透明。

同一套空间系统与空间路径中,可以通过路径相交塑造出具有多重功能的内部空间,它们往往隶属于不同的空间系统,同时对空间中不同的位置产生作用。多重路径在创造了更加丰富且多变、自由的空间体验的同时,给予了室内更优质的通风与采光,空间中不易为人们所感知深度的过渡性空间与多维度的空间矛盾也创造出了空间的现象透明。空间路径的多元化使得空间的层化结构表现得更加明显,丰富的界面留出了来自特定角度的视线。

(二)模块化的空间组织

在居住空间功能的组织中,平面功能的设置可以理解为一种功能与空间的整合过程,这种建构的过程既是对于空间主体的整体把控,又是出于功能与形式的综合考虑。日本当代的居住空间会在整体建筑空间内将空间所需的功能模块进行布置与高度的整合,在模块化的空间组织中,模块与模块的设置与调整是灵活可控的,伴随着功能模块的相接重叠,与空间中墙面、柱体、与开窗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模糊不清的空间界面,形式会更加多元灵活的同时,空间中的透明性会更加容易显现。

空间功能与分区模块化的整合布置,既是对于轴线的整体把控,又是空间形式与功能重叠的先决条件。模块在空间中不是单一功能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容纳功能的载体形式,满足了多种行为的功能变化,又满足了使用者将来的需求变化。

在图7中,模块化的空间组织使得每部分空间都像是包裹着人的活动与家具尺度的盒子,空间功能与人的活动是划分区域的凭证,家具的尺度是衡量空间容积的标准,整个室内空间通过模块化归纳为一个个盒子,通过盒子与盒子之间的重叠、切割与移动,使每处空间具有不那么整齐并且拥有家具尺度的感觉,再将其中产生的一系列模糊空间进行细节化的设计,填入细腻的功能空间与光影空间,空间功能会随着人的需求变化的变化,从而将日式空间的细腻属性与空间的物理、现象透明填充至整个空间。

(三)空间的形式与功能重叠

在模块化之后的空间系统,功能与流线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将模块进行功能的梳理后,要进行形式与功能的嵌套。在传统的空间组织方法中,当一个空间的多种功能重叠在一起,每一部分的功能都会试图把空间重叠的部分划分到自己的区域内,这部分重叠的公共空间就会造成使用情况的两难,而透明性的产生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透明性的空间组织使得重叠的功能模块同时属于两部分,二者相互渗透利用,又不破坏彼此的空间属性。

功能的重叠是将基础功能与其并列相近的多种功能进行相加,使在空间中的一个空间同时具有着不同的功用,使同一个空间隶属于多种空间系统,同时对于整个居住空间来说,功能模块的作用又是相同的,都是为空间的连续性服務的一部分。功能的重叠为居住空间的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使用可能,为生活带来了更多灵活性与便利性。

图8建筑周围加入了传统日式空间中的缘侧结构,人们在欣赏景观、休息的同时,二层的凸出部分能够作为屋檐挡雨遮风。人们席地而坐的平台又具有多样的功能,饮食、娱乐、晾衣或是单纯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都令人们在空间的使用中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空间体验,平台抬高的尺度根据行为界定,与室内统一,从感官上将室外空间引入室内。

在空间中有意识或是漫无目的地构筑一个意有所指的结构,看着空间的立面变得起起伏伏,甚至有时并不知道他们在空间中的作用或是意义,仅仅是依靠人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去利用它或改造它,赋予其形式与丰富的功能,也是空间透明性存在的细节之处。

(四)空间的水平与垂直切割

居住空间的组织形式方面,功能重叠是根据空间轴线与流线进行的空间使用设置,在形式方面则需要更多地对于平面与立面进行考量。空间功能的重叠赋予了居住空间使用的本质,空间的水平与垂直方面进行的切割则为空间带来了更多丰富的变化与灵活的设计。

空间尺度由人的活动与家具规模划分,由空间的重叠、水平、垂直切割而来,代表了目前居住空间透明性的产生方式。图9的室内空间中,经过切割后的平面与立面更能够完美嵌套各种功能模块的同时,对于空间的层次的塑造与透明性的产生也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如果说在建筑建构语言中对于六个面的分割是简单直接的,那么在空间中加入对于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对于内部的布置就会使整个居住空间显得更加细腻与温润,在空间纵横切割中形成了许多透明空间,赋予了住户更加多重的选择性与更加灵活自由的使用性,形成了同化于自然,生活于其中的优质居住体验。

(五)视觉与心理层面的空间组织

居住空间的透明性不单单是平面或立面的空间组织,更重要的是符合使用者在空间的不同位置形成的感知。使用者在一个居住空间中,比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体验的愉悦,人往往对于空间整体的综合感觉缺少主观的判断,在亲身体验的细节中往往会得到更多对于空间的认识与评价,这时空间主体依然存在,但使用者对于局部的关注已经远超过主体,视觉与心理层面对于空间局部的认识附加在对于空间整体的直观感觉中,这对于空间透明性的要求也更多地堆积在了局部空间与空间细部之上。

视觉与心理层面的空间组织能够在验证空间的合理性,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同时,符合居住者的使用习惯与未来需求,不同地域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民族习性,国家之间发展程度的差异更决定着空间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日本的居住空间存在的形式也许不是最新颖的,但其中对于人的因素的考量却是尤为细腻,这种细腻不会体现在人们对于空间的第一印象中,它存在于对于空间的整个认知过程中,存在于人们与空间不断产生联系的过程中,是一种更加具有人性化的,也是更加温润的设计手法,在这种不断对于人与空间的思考中,空间的现象透明也由此产生。图10中的儿童阅读区为儿童提供了单独的学习区域,下沉70公分的空间与来自中庭、室外的风景不仅营造了安静、采光充足的私密区域,家人更可以坐在书桌对面辅导儿童学习;右图中的通行空间不仅展示出了更加丰富的空间界面,让人们欣赏到空间的各处景色,更能够让空间中各个位置的人们产生联系,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当人们进入居住空间中时,会感受到通透的开敞感、丰富的空间界面带来的秩序感,与一切都是相联系起来的、被秩序包围起来的温柔之感,空间中的每个人不是孤立的存在,都能够彼此看到与听到,同时享受到空间的开放感与保护感,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结论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发生着质的飞跃,传统的居住空间设计方式逐渐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当代日本的居住空间设计有着更多对于东方国家社会与文化层面的考量,日本居住空间的透明性研究对于当今人们生活具有典型性的意义。文章将居住空间中的物理透明归纳为空间材质特征与空间界面渗透两方面,将现象透明归纳为实际空间与假想空间的转换、空间层化结构的表达、空间组织形式与功能的多重解读三方面,并总结出空间路径的语言、模块化的空间组织、空间的形式与功能重叠、空间的水平与垂直切割、视觉与心理层面的空间组织五种透明性设计方法,探寻当代日本居住空间中的透明性设计表征与方法,学习其中科学性与人性化的特点,使之服务于我国未来的居住空间设计中。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于空间透明性的研究也永无止境,不仅应该结合更多的行业先进经验进行研究,更应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空间透明性理论应用至各行各业中去。

猜你喜欢
界面空间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从零开始学用智能手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面面观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