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古文“古字通假”的研究

2021-11-22 06:05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字音字义古籍

李 倩

(甘肃省康县豆坝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506)

前言

对于通假字来说,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历史,而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教学中,主要就是对古文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到古文所传达的意思。之后在通过让学生了解通假字的含义、辨析通假字类型,进而达到学习通假字的目的;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初中阶段语文古文通假字的教学中缺少相关的通假字注释体例,对于一些通假字也存在着强行解释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因此,就需要加大对初中语文古文“古字通假”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通假字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与理解通假字。

1.通假字的定义

对于通假字的这个概念,在原则上是属于训诂学内容,在我国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使用词语现象。而对于通假字的定义,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对其停止过研究,通过研究一些古代的文章与训诂学专著,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从通假字出现以来,对于通假字的实际意思也出现了千差万别的理解,因此,要对通假字进行统一的界定,还需要加大对古文通假字的研究,提高对通假字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的对通假字进行理解。

而对于通假字的定义最早出现与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了“六书”的定义,将通假字的实际用于意义用“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拖事,令长是也”进行概括。这里面的“依声”一词就是将古文中的通假字认为是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假借其他的字音去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但是由于这个定义太过于广泛,因此在后续的学者进行研究时就对他所提出的定义存在质疑,而争论的内容主要就是通假和借假之间的关系。现阶段,对于通假字较为公认的说法就是通假与假借这两个汇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概念,假借是在现有的文字中可以找到的文字,采用其他字的字音对原有的字进行代替,这就符合许慎先生所提出的定义。而通假就是直接对有的文字进行假借,对于狭义理解的假借就是属于通假范畴;研究初中语文古文通假字,首先就需要明确“通假”与“假借”之间的关系,但是鉴于现目前还没有对通假字进行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理解通假字[1]。

2.初中语文古文“古字通假”教学策略研究

2.1 发挥古籍作用,建立字义之间的联系。我国的古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中蕴含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而对于初中语文古文的学习中,现有的通假字注释应当保持简洁、明了的基本原则,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通假字的理解能力,一些通假字在古籍中出现了的,可以在注释中进行列举,但是注意篇幅不宜过长,并且要以白话文的方式进行体现,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对通假字进行理解与学习。而对于现目前初中语文古文的教材中,很多的通假字注释都没有相关的旁征博引,只是对通假字的实际意义进行简要的阐述;而很多的通假字都有几种意思,如果没有相关的古籍、文献对其进行解释,学生还是不能良好的对通假字进行学习。

古籍中有大量的对于通假字的注释,而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学习,大多数的通假字在古籍中都可以找到。如别称为古代字典的《说文解字》里面就有大量的通假字解释,还有刘熙的《释名》一书中,也有对古代通假字的解释。因此,在初中语文古文的通假字学习中,可以借鉴古籍的方式,对通假字的字义可以进行很清楚的了解[2]。

2.2 结合学情,适度渗透训诂学知识。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之一,它出现于我国的汉代,在历史的发展中也不断的被人们学习与继承,一直发展的到清代训诂学已经接近于成熟阶段。而在训诂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对古代中的字义与词义进行解释,同时也可以对古文中一些词语文字进行校勘,对于学习古文和语法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初中语文古文通假字的学习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巧妙的将训诂学融入到其中,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古文语言的思维,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古文通假字的意义。

现阶段的初中古文学习中,很多的通假字与古文语法都是重复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学生长期的对固定教材中的古文进行学习,不能灵活的运用辩证思维对古文进行理解,只能单纯的对通假字的意思进行学习,使得阅读古文时能够通顺。在训诂学中,主要是采用学知识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中始终坚持字形的学习、字音的学习、字义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对通假字的理解程度,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变成系统性的学习方式。如在对通假字“亡”和“无”学习时,就可以对这两个字进行注音,利用字音的方式对通假字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识别通假字,认识通假字。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通假字的学习与研究中,首先就需要对通假字的定义进行彻底的研究,在明确通假字的定义之后开展正确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通假字。

猜你喜欢
字音字义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我是古籍修复师
沈括识音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绝和决
燥、躁、噪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