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21-11-22 08:05王明洁李钦萌
现代英语 2021年23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专业理念

王明洁 李钦萌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引言

全人教育的思潮兴起于国外,但其在我国大多地区高等教育的研究中才刚刚起步。全人教育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受到诸多教育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支持。而现代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化教学,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缺乏。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通识的问题。所以,研究全人教育的思想,对改进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英语学习者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全人教育的国外研究

全人教育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起源于北美地区,全人教育最早的倡导者受人本主义影响,强调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整体而全面的发展。Ron Miller在美国大力倡议全人教育理念,他提出全人教育的内容包含情感、身体、创造性、智力,或直觉、社会、精神潜能和审美等方面的能力,是提出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概念和意义的先驱者。在教育家小原国芳看来,他希望培养出普通甚至平凡的人,他认为教育的价值包含真、善、富、美、健、圣这六项内容。他创建了玉川学园,在此基础上开始推行他的全人教育理念:即学生在生活、身体、道德、艺术、学问等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John P.Miller认为开发儿童智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身体(如眼睛、鼻子、耳朵、手和脚等)机能的训练。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校响应这个号召,全人学校渐渐兴起。跨学科课程、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等思想影响着全人学校探索新的教学方法。Scott H.Forbes(1996)在伦敦罗汉普顿学院第三届年度会议上介绍了全人学校的特点。全人学校的班级通常规模较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随时换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班级。全人教育班级的学生年龄不一样,可以有自由丰富的学习体验。全人教育的分班理念摒弃了传统意义上严格按照年龄和等级制度的规则,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体现了对人性的新思考。在美国至少有七千五百多所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全人教育。不断增加的全人学校数量体现了教育界对全人教育的认可,从此以后,全人教育成为一种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教育新理念。

三、全人教育的国内研究

全人教育目前在国内尚未形成学派和大规模研究团体,有部分学者吸收国外全人教育理念,尝试解释全人教育的定义。全人教育的内涵包括关注人的情感、创造力、智力、社会性、审美、精神潜能、身体和直觉;全人教育关注人在各个方面得到整体发展;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开放而平等的,学生能够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事物,在参与世界过程中增长知识。国内学者对全人教育的界定达成共识,即强调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我国现代意义上对全人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古代的人格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理念有相似之处。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就体现了部分全人教育的理念。“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四个重点:“文”指知识;“行”指行为和事业;“忠”指对国家、父母、朋友的诚心;“信”指守信用。也就是从言行举止等多方面教育学生。近代以来,全人教育思想开始传入我国。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早期受小原国芳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大力推广全人教育,促进了全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脱节。他根据近代中国国情将全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充分结合,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点阐述教育原理。他提出“全人生指导思想”(1925),即教育要符合人的生活实际需要,不仅要重视传授文化知识,也要使青年在智力、品德、体育等诸多方面都健康发展,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是全人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范例。

教育界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者的关系上深入探讨,是对全人教育培养模式的初探。北大元培班在高年级才会注重学科专业教育,在低年级会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合适的通识教育(陈向明,2006)。复旦大学实施包括人文、科学、艺术、数学等模块的综合教育课程,并提出“大学本科教育要建立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但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观念。所以,高校应该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四、全人教育与我国外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探讨

我国的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有共通之处,全人教育的目的特别注重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我国通识教育的目的也是注重全面素质发展;在教育内容上也有相似:全人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创造性、智力、审美、社会、精神潜能、身体和直觉等方面,而我国通识教育的内容也包括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多方面课程设置。所以,全人教育在我国的实施推广具有可行性。在目前达到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困难,但是全人教育是教育界不能放弃的理想追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基础,还要拓宽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文化。大学英语课程不单单是语言基础课,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课。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重视综合素质、兼顾专业技能、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发展成为人格健全而完整的人,应该在外语教育中融入全人教育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大致方向,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010)”。现代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化教学,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缺乏。文旭和张绍全(2007)调查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研究发现,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课时量和作业批改量较大,这导致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重点讲授专业知识,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国家迫切需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所以,外语教育应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把全人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树立教育理念、教师转换新角色、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在外语教学的环节中融入全人教育理念。

五、结语

全人教育在国内属于新兴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全人教育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类型学习者的需求。既保留了传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终身学习做准备。学生在全人教育中获得能够独立应对复杂世界的生活技能、积极态度和个人意识,将来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全人教育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阶段,尚未广泛普及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在未来的研究中,关于全人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应用与实践,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专业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