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实施路径:核心素养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2021-11-22 13:34范建伟
武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

范建伟

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山西 晋城 0300027

1 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的,现在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常,体育核心素养包含学生的体育品德、健康行为及运动技能,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开展实践训练,优化锻炼方式,形成健康的心理,加强对环境的适应,遵循体育中的规则,以保证自身的体育品德提升,以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

2 核心素养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发展方向

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其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价值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文化基础。[1]体育课程融入核心素养,可使学生提升自身对美的感受,加强文化知识的累积,使学生学会欣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体育在个体的自主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表现学生多个方面,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我的管控,加强整体的实践,以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

3 核心素养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困境

3.1 高校对核心素养在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重视力度不足

自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发布之后,2017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发布,但高等学校的课程标准未能及时改革,这导致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高校对此的重视力度也不足,程标准的改革,没有及时将入素养维度纳入培养体系和课程目标,造成其整体性降低,未能针对实际情况开展优化,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

3.2 现有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滞后

在传统教学中还存在明显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情况,未能按照现阶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框架,导致部分内容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脱节情况,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学习被动,缺乏钻研精神,教师教育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落实过程中,未能加强其与学科之间的关联,缺乏明确的核心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保障其教学价值。

3.3 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实践较少

核心素养理论终点在于落实,教学环节中如何落实才是根本,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理论和实践往往脱节,培养学生的意识与思想,根据相关的教育理论与体育课程标准开展各项教学设计,但对其整体的实践落实不足,如高校课外竞赛不成体系,难以带动学生,缺乏实践支撑,最终影响其发展。

3.4 教学内容与形式较为传统对学生思想产生禁锢

现有的教学内容较为传统,教学形式复杂,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传统理念对学生的思想束缚较大,教学内容缺乏延续和提高,难以创新,身体素质发展受限,降低了教学质量。

4 核心素养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路径

4.1 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进行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落实,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贯彻落实新教学理念,遵循立德树人与健康第一的思想与原则,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将传统的被动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开展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体育道德涵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呈现出的特点,完善内容目标,实现体能与技能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塑造其拥有顽强意志品格,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健康行为,真正体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做好教学优化工作,制定改革创新计划,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推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及时发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换学生的思维态度,从多个角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2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正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由技能导向转向素养导向,[3]以体育运动为媒介,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从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开展,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重过程,重实效,实现效率最优化,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调控[4],构建理论框架,明确体育学科与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的关联,优化发展路径,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内容的深度挖掘,形成良好的关系,利用体育学科课程与学科素养的转换机制来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营造优质的课程。加快整体教学改革,运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来构建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优化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过程中验证体育理论,形成健康的体魄的同时为今后终身体育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4.3 多元化的体育实践促使知行合一

实践是教学全面开展的基础,只有合理的开展实践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掌握知识内容的实质,基于学科素养来促使学生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积极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日、体育竞赛,并为其提供奖品来促使其参赛,在发展过程中优化的实践能力与运动能力,将传统的单一体育教学转化为实践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的最基础内容,也是学生自身的运动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充分发挥出实践的优势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身的体质,通过练习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现阶段的课程特点来融入趣味性理念,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保证其达到“知行合一”。

4.4 充分利用体育“第二课堂”优势,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育

高校应充分发挥出体育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教学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范围,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全面开展教学创新,在时间和质量上弥补课堂,[5]可以积极开展体育课外锻炼,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程目标相结合,为学生选择最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将实践搬到课外进行,提升自身的课外学习时间,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并将“第二课堂”的实践纳入评价体系中,根据学业标准和教学目标规划课外竞赛和活动,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可选择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引导其掌握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基本素养水平。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保证现阶段的教学计划完善,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融入核心素养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

4.5 通过“互联网+教育”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大资源服务

4.5.1 智能教学,盘活体育教学资源

“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甄选合适的学习资源,通过直接推送或间接任务式学习,增加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育信息化手段同时可以满足学生的分层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实现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运动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按照课时计划上课时很难做到全面照顾,对于部分学出现学习内容简单重复的情况,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的进行弥补,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进度上更进一步,避免教学内容与初高中的简单重复,同时,现阶段的体育课程中主要是运动实践,从技术到技术,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普及的很少,但学生的需求很大,对专业的健身理论有巨大的兴趣和积极性,“互联网+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学需求。

4.5.2 实现过程管理反馈,改善教学评价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存在难以及时有效落实于教学中,评价重结果而忽略过程,课堂外的体育锻炼实践难以量化,大学生体质下降。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实现过程管理,时时反馈于教学中,比如每天课外安排一定强度的训练,通过打卡上报,对长期的运动情况以及学生的体质状况改变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反馈,促使学生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体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