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啦啦操教学研究

2021-11-22 13:34邱烈峰
武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动作学科核心

李 雪 肖 爽 邱烈峰

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培养高校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新起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解析是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前提,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来说意义重大。[1]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共性要求(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更强调通过教育教学后学生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性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了解并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与方法且增强体质以及培养刻苦锻炼、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形成健康与安全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3]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2 培养高校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对发展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其中,健康生活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学科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与激情,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并帮助学生对相应的体育技能进行掌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可促进丰富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其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其体质、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锤炼其意志品格和升华其道德修养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 啦啦操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2.1 培养大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没有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则很难适应社会。啦啦操运动的团队精神是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最明显的特征。在政界、商界等人类活动的众多社交圈中关注更多的是团队组建,所以通过团体项目众多的高校啦啦操项目的教学来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啦啦操项目是通过口号、各种难度动作的展示以及不同队形的变换来展现其观赏性。在集体项目中强调团队完成动作的高度一致性。每位队员在团队表演中尽管站位不同,但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最终成套动作的完美展现需要全体运动员相互协调配合来实现,因此,通过啦啦操练习可以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帮助队员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集体意识,进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5]啦啦操运动项目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技巧啦啦操从开始训练教学到最终的表演完成都体现出了超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队员顽强拼搏。其明快的节奏、队列队形的变化、难度动作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凝聚力。[6]在进行啦啦操项目的训练时,在小组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同一目标动作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以及责任感。例如,技巧啦啦操作为啦啦操的主要项目之一,有多种配合的组合动作,如单底座尖子并脚站,由于尖子要全力以赴完成难度动作,尖子站立时对底座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动作完成质量,当然,底座和保护者要做好对尖子的保护,并让尖子感觉到可以完全信任。再例如啦啦操项目中的舞蹈啦啦操,是一个团体性极强的运动项目,需要所有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做出来的动作就如同一个人在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以及集体意识。无论是技巧啦啦操还是舞蹈啦啦操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意识的培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交往是从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开始的,交往双方在特定情境下一旦发生接触,就总会相互传递、交流各种信息,即为人际交往,作为人类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主要从沟通交流、人际交友、待人接物和人际互动来分析、揭示人际交往的心理奧秘的一种能力。[7]由于大学生性格存在差异性,通过啦啦操教学逐步激发他们压抑在内心的需求,调节了人际关系。高校啦啦操的教学内容包括配合动作、舞蹈动作、托举动作、队形变换以及动作、造型的编排等,在这些动作的学习中,学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集体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完成配合性动作时,队员之间必须共同努力、互相帮助。由于配合动作、托举动作和队形变换的需要,学生与学生间以及学生与老师间必须进行交流沟通、产生互动,这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有机会敢于面对自我、展示自我,也使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比接触啦啦操项目之前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其交谈能力也大为改观;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其处理关系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学生与学生间以及学生与老师间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产生了促进作用。

2.3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进行啦啦操教学时,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动作的规范、呈现自信的体态以及全身心地投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和意志活动等。[8]在对学生进行啦啦操难度动作的教学中,学生们学习难度动作的过程反映出其勇于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9]在每次训练中当学生对某个动作不断地进行练习,尤其是遇到较高难度的动作时,也许会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才会使做出来的动作准确无误,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以及抗挫折能力。这些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断养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由于高校啦啦操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参加啦啦操的比赛项目也越来越多,大家经过长期的系统性学习训练以及各种比赛的磨练,其自制力、意志力以及顽强拼搏精神普遍有所提高,在意志品质等各方面都表现的尤为突出。

2.4 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开展多种体育项目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啦啦操作为一项有特色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项目,起到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啦啦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使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增强,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使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均有所改善。[10]另外,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强度相比其他项目来讲较高,刺激内脏的器官、加速呼吸、促进血液循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肺活量会有所增加,机体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有所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也有所改善。

2.5 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又称为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对自我是否有能力去独自完成某一行为所作出的预断,是个体自身作出的稳定的自我评价。舞蹈啦啦操教学训练有助于塑造形体美、提升气质、调节心理和陶冶美好情操,不但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其脸上的笑容更具感染力。例如,最具代表性且更容易掌握的花球啦啦操,更是体现着啦啦操人的青春活力、健康阳光、自信满满的一面,它不仅仅表现为肢体动作,更是一种自信的体现,也是宣扬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精神,这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更加自信,也从内在不断提升其自信心。

3 高校啦啦操教学培养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学科后应该具备良好的锻炼意识和习惯、学会健康知识的运用、能够自如地调控自己情绪和适应多种环境,最终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因此,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首先,应针对有技巧性的难度动作举例讲述与健康知识相关的理论内容,讲授一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如何注意安全,以及在受到伤害后要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二次伤害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对健康知识进行掌握并加以运用,使其在自主锻炼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达到可以以积极的心态独立处理安全问题的目的;其次,要加深大学生对于健康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给学生补好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这堂课,让学生理解健康的身体是由健康的行为来决定的,只有其将健康与体育锻炼联系起来,才可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2 要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

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更是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进行社会化。[1]因此,铸造良好体育品德非常必要。在高校啦啦操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实施体育品德教育的好时机。例如;在进行啦啦操难度动作的教学中,学生从不会到会、动作由易到难,其不断地在难度动作的训练中突破自我、磨练自我,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教导学生在啦啦操项目的比赛中,自觉遵守比赛规则,文明礼貌、团结配合、树立正确的胜负观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3.3 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三个维度中最具有体育和运动特色的核心素养。运动能力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所具备的体能、技能、展示与比赛等。[1]啦啦操项目在学生学习运动能力方面对学习者的力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运动员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整套动作,这也是啦啦操项目与一些其他项目之间最大的不同点。高校教师在开展啦啦操项目教学时,可以利用啦啦操的力量训练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腰腹部以及上下肢力量,也可以利用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柔韧素质,重点对学生的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肩部和躯干展开柔韧练习,同时配合踢腿、压腿、拉肩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

4 结语

高校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大学生集体意识,体育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根据啦啦操教学的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手段等,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培育,不断创新与提高高校啦啦操的教学水平,实现高校啦啦操教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动作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动作描写要具体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