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2021-11-22 21:16石冬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8期
关键词:惠企时限申报

文/石冬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国家、省、市、县政府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发展的惠企政策,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通过政策引导,各主管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加快企业创新转型步伐,充分发挥惠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促使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设立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的重要性分析

基层惠企政策主要涉及人社局、发改局、工信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局、卫健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数字办、文改办等部门,分别受理和兑现中央、省、市、县出台的政府补贴、政府奖励、税收优惠、资质认定等各项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主要是集中受理和兑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惠企政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立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有效解决了优惠政策的查询问题。惠企政策更新频率快,每年都有新增和退出的,因此要采取动态管理。按照“谁制定、谁更新、谁解释”的原则,及时更新各自兑现的惠企政策,退出的及时删除,新增的及时制定“申报指南”,并通过兑现窗口、部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各项扶持政策。

(二)设立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有效解决了惠企政策的申办问题。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作为惠企政策申报的唯一入口,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均应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并主动接受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工作机制的监督和约束,实现“一窗受理”“一扇门”管理。

(三)设立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有效解决了惠企政策流程的规范问题。对流程和办理时间,有相关要求:尽量精简申报材料,省略不必要的审查环节,尽量压缩可压缩的审批时限。如武平县通过日常查看审批系统、重点工作每周一报分析、结合上级工作调研及2019年“大督查、大落实”市检查组督查情况,对各个环节的时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资金扶持类,从窗口受理到资金拨付至企业的办理时限为33天。同时,制订统一格式的“申报指南”,方便企业按照要求积极按时申报。

(四)设立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有效解决了惠企政策兑现的透明高效问题。部门审查结果和兑现方案等,均通过兑现窗口向企业统一反馈,使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材料是否符合申报要求、是否已被审核通过、什么时候能兑现扶持等。

二、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运作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一)运作模式

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执行“一窗受理—分流转办—部门办理—统一反馈”的运作模式。“一窗受理”,是指兑现窗口提供“申报指南”并统一受理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的申报材料,实现企业申报只进“一扇门”。“分流转办”,是指兑现窗口受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流到对应行业主管部门办理。“部门办理”,是指对应行业主管部门在收到窗口流转的材料后,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后提出初审意见,并进行分类处理。材料不符合条件的,由对应行业主管部门直接与企业联系,告知不符合的原因并进行政策解释,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材料符合申报条件的,通知窗口向申报企业出具“受理通知书”。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行业主管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现场核查、专家评审等实质性审查工作,根据审查结果提出兑现方案。如为资质认定类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下发相应文件认定;如为资金扶持类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下达专项资金。如为上级兑现的,应在1个工作日内转报上级部门并主动跟踪协调加快政策兑现。“统一反馈”,是指部门审查结果和兑现方案确定后,对应行业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兑现窗口,由兑现窗口向企业统一反馈。

(二)成效

自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以来,运行情况平稳,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惠企事项按要求进驻惠企专窗;二是资金兑现及时到位;三是创新了“一站式”兑现惠企政策资金模式,推出“免申即享” 惠企事项,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等方式,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惠企政策;四是扶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期间,惠企政策兑现窗口重点分类优化了资金兑现流程,确保将资金第一时间兑现给企业。

三、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存在的问题

(一)“免申即享”政策落实过程中信息共享不及时

各地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但部分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申报流程复杂、中间环节截留等问题,导致政策“好看不好用”,够不着、走得慢,企业“不解渴、不买账”。

(二)新增惠企政策出台与兑现窗口衔接不及时到位

市、县两级各部门制定惠企政策,出台的申报文件、资金兑现文件流转至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不及时、不到位,有些市、县审批单位与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沟通不畅,甚至在没有把政策文件发给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没有与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沟通对接的情况下,让企业直接与窗口办理,导致企业在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办不了事而产生意见。

(三)兑现窗口受理有待加强

一是惠企政策事项录入审批系统的承诺时限与惠企政策兑现方案不一致,体外循环,办件不到窗口受理,办件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办件超期、资金兑现环节多(甚至涉及乡镇)、资金兑现流程不科学。二是各部门经办人经常更换,操作审批系统不熟练,如不熟悉系统的上报件处理,办件挂起、好差评审核等功能。

(四)兑现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惠企政策宣传相对滞后,企业知晓度差,申报时间仓促,有的申报通知文件下发一周内,就要求企业完成材料上报,企业的准备时间仓促,稍有延误,就可能错过申报期限;二是兑现资金存在缺口。主要存在个别主管部门不积极主动、对政策兑现只注重兑付、不重视资金落实、存在资金未落实情况下兑付政策,出现不及时兑付的现象。

四、完善基层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扩大信息共享机制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推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兑付。要建立督办考评和企业投诉办理机制,督促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不遗漏一个企业、不遗漏一个政策。健全反馈和公开机制、实行跟踪负责制、建立汇总通报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公开力度、建立企业家参与政策制订的工作机制、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全面梳理各部门出台的惠企政策,对新增、更新、废止的惠企政策及时更新发布,做到梳理政策全面不遗漏,公布政策及时不过时。通过发放宣传册、实地走访、电话答复咨询等形式,为企业解读相关惠企政策,全面优化敬商、亲商、扶商、惠商的营商环境,推动惠企政策落实提速增效。要发挥惠企政策的引导作用,对暂时不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进行指导,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二)进一步提升运行机制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业务指导,强化业务能力;在业务上着力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缩短办结时限;保持窗口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有效提高运行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机制

一是要求积极作为,根据兑现前置条件、兑现节点、兑现金额,设立惠企台账,从等待企业上门申报转变为主动提醒或主动帮助企业申报,从“被动兑现”变为“主动兑现”。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拿出充分的“诚意”,使各项惠企政策在规定时限内做到“快兑现”,加快完成专家评审、研究确定、对外公示、兑现政策等工作。三是完善信息反馈。加强兑现政策过程的信息反馈,强化惠企政策办理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惠企政策执行台账,清单推进,做到政策办理进度可查询、可追溯,让办理企业时刻“心有底数”。

(四)进一步优化惠企政策窗口办理系统功能

一是完善惠企政策窗口办理系统功能,企业可以在基层政府门户手机端查看办件审批进展情况。二是增加多选或全选功能,合理处理批量办件,减少重复操作;三是增加审批系统检索、统计功能,使审批系统能够根据区域、时间、审批部门等要求自定义生成、导出电子表格,自动链接具体办件、便于统计分析。四是实现审批全程留痕。探索将市级部门办理县级上报件生成的电子证照、批准文件等最终审批结果同步推送给办事企业、市和县惠企窗口以及县级对应部门,形成审批闭环,全流程跟踪审批服务过程。

猜你喜欢
惠企时限申报
打造行政审批惠企便民的新通道——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北省优化行政审批条例》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哨响 人到 隐患除——靖江市探索“企业吹哨 安全惠企”服务机制
省安科院党建惠企再升级联建发展出新招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平行时空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强力简政放权 优化惠企环境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