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3 00:01申庆晓路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群体体系目标

文/申庆晓 路璐

发展创新创业是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我国在近几年也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试图优化供给,减少低水平的工业产品供给,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作为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既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视野宽广、思路清晰,是创新创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紧跟时代浪潮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在那个年代,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来巩固经济成果,推动国家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国家教育体系下的高等素质群体,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眼界,能为创新创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知识支撑。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富的见闻、创新思路,是创新领域的重要主体[1]。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进步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因此,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既能在教育方面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提高学习动力以及整体素质,同时还能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校全面教育的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效率。

教育部曾明确地提出意见:构建新型教育体系,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校整体教育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型实用人才,满足国家新时代人才需要的重要措施。可见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并着眼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作用,意在打造良好的高校创业环境、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条件,响应国家号召,提高高校综合教育水平[2]。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综合能力、整合大学生学习风气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学生群体除了应掌握课本中的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开拓、冒险、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以丰富的学术知识与开阔的眼界设计创新思路,敢于辞旧得新,勇于投身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在创新创业中升华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与此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对人生道路尚处于迷茫阶段的大学生更新就业思路,鼓励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而奋斗,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3];同时,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引导他们结合课本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并培养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在创新创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新时代中,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的创业难度降低、创业收益提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投身到创新创业的领域中,但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市场环境,因此需要高校设置完善、全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并教育学生如何适应市场环境,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措施

(一)设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是由目标引领的,只有设定了目标,才能有努力的动力与方向,目标也能为行动提供清晰的思路。所以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应当设定一个总目标,以总目标为指导,构建清晰的教育思路,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成。这个总目标不应过于生硬,例如每年创业的学生、创业的总效益等。过于生硬功利的目标容易偏离教育体系设立的原本目的,不仅增大了教师的压力,而且不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制定总体目标应以全体学生为重点,重视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领域设立安全保障,整合各项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科学的创新创业氛围。在设立总目标的同时,高校还应根据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过程的不同阶段设定多个小目标,例如传授基础创业知识、普及创业课堂、举行创业讲座等,以这些小目标划分教育体系,创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与能力水平实行因材施教,逐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成。

(二)宣传模范人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既能帮助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在众多困难与阻碍中保持自身目标,更能帮助大学生群体规范活动,培养责任感,激励大学生群体自重自强,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大学生开始处于“佛系”的心理状态,缺乏目标与信念,简单地宣扬创新创业意识难以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对此,高校应采取宣扬模范人物的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奋斗欲望。例如深圳创新创业的模范人物万捷,擅长电脑与多媒体技术,经过努力,他所成立的公司从原先员工总数不足30人的小制版公司,发展成为深圳举足轻重的印刷公司。高校可以通过宣扬万捷的努力事迹,向学生表明创新创业是有成功几率的。同时,通过宣传万捷的创新创业理念和人生信念,可以鼓励学生摆脱“佛系”心理,积极进取、自律自强,为了自己的目标和事业而奋斗。

(三)举办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讲座

虽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在于宣传创新理念和提供实践引导,但前人的经验总结也十分重要。这些经验既能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创业,也能指导他们少走弯路,明确自身的天赋和优点,发挥自我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所以,学校在这一点上可以加大经济投入,多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经验指导。关于讲座邀请人选,高校可以选择有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大学生或是真正深入市场,经过了长时间调查的教育工作者,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新创业理念或研究成果,这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起步的同时,也能为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经验指导,从这些经验总结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起步初期可能需要的帮助,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真正帮助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的领域中[4]。

四、结语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廉价低水平类产品逐渐丧失优势,要想维持我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必须实行产业转型,在这方面我国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下的高素质人才,在创新创业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要求大学生群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创新创业领域中来。但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源与实践经验,需要高校提供平台保障与教师引导,因此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实现教育进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

猜你喜欢
群体体系目标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