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究

2021-11-23 00:01王凯宗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育精准精神

文/王凯宗

精准扶贫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精准是扶贫的关键。高校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阵地,贫困大学生的贫困问题是高校落实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脱贫问题,要通过教育扶贫,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使他们自主解决就业和发展问题,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培育机制,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常态化进行。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为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路径。

一、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需要

过去,我们国家的扶贫是粗放式的扶贫,扶贫过程中存在质量不高、效率过低的问题,其根源是原有的体制、机制不适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精准扶贫战略,作为一项顶层设计,能够对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进行修补和完善。精准扶贫,一般来说就是谁贫困就扶谁。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肩负着社会、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扶困工作既是当前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需要,也是为国家长治久安而做的准备。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扶贫,需要学校通过教育扶贫,从而推动生产和就业,发展带动地方脱贫。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是在通过教育扶贫获得生产劳动技能,进而在短时间内直接带动社会生产发展。

(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地处偏远或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而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贫困大学生教育方面,其育人价值更为突出。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的培训,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思想,为乡村社会发展带来新理念,为乡村劳动生产增添新技术,从而带动农民就业,提高乡村人民生活水平。此外,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他们创新乡村经济发展组织类型,将过去散户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化为新兴经济发展模式。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地扩招,贫困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进入社会的贫困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将贫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融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效分散城市劳动力就业,将更多劳动力向农村转移。

(三)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也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时期,区域结构不断调整。精准扶贫旨在解决区域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经济转型,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能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不能依靠增加资本、扩大规模来提高经济指标,必须建立以现代化为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就更需要当地大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建设家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就是为地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二、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一)增强贫困大学生精准思维的树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精准思维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它反对用一般、普遍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精准思维,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要求我们用科学精神看待事物,做到精准分析。精准思维,还是一种工作方法,它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形式主义作风,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工作态度,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立场和观点解决问题,做到问题的“两点论”和“重点论”,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分类解决和指导。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育扶贫中精准思维的体现。因为贫困大学生创业能够在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同时带动其他贫困地区发展,从而实现脱贫。对贫困大学生的扶贫体现了扶贫对象的精准,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则是扶贫项目安排的精准。要实现最后真正的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就是对扶贫主体进行精准思维的树立。对贫困大学生而言,树立精准思维首先就是要他们树立问题意识,要深入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做实,明白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与创业,对发现的问题要明白其症结所在,在问题解决方面要有的放矢,将更有限的资源、更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更需要进行创业发展的地方。其次,要经常提醒他们注重做事细节,要力戒粗糙、糊弄、模糊,做事要严格、严谨,避免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质量的思维陋习。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落细落小,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到每一个细节上,落实到每一个关键点上,落实到每一个关键环节上,实现精准发力,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二)加强贫困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1]。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的情感力量,包含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决心等。它是一种潜在的意识东西,但从人的日常行为中往往能感觉到,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都充满着活力,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都理解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而创新精神的养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异化。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创新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贫困地区大学生从小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决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落后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同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育是第一位的[2]。

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在校园文化基础上,符合扶贫地方特点,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依托优势专业,打造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创新精神。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依托石油专业办学特色,培育以“石油精神”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校地合作,努力培养为家乡地区脱贫致富的优秀创业者。首先,以网络平台为着力点,构建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网络课程,将其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借助“两微一端”公共平台,积极宣传创新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及其时代价值,“构设兼具双创动态与创享会于一体化的发布平台,任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的政策、新闻、头条等,要及时、有效推动高校大学生”[3]。最后,建立完善的创新精神培育保障机制。要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的扶贫开发,就要大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作为支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积极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在脱贫攻坚领域有贡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三)开展贫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训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帮助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关键还是对其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培训。最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脱贫”,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教育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理解和对待贫困,培养坚定的品质。贫困大学生从小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性格上有一定缺陷,表现得不够自信。但实际上,他们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而创业教育能给予他们在心灵与能力上的支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身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中,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习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大赛符合当下产学研相结合发展的道路,能够给学生提供舞台,充分将日常专业所学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也是构建教育联合体的重要导向。高校要积极主动响应精准扶贫发展要求,突出贫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创新创业为落脚点,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多样化实践学习平台,给学生更广阔的平台进行学习。

三、结语

精准扶贫视域下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而且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更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培育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学校、社会、政府要形成多方合力,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培育精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精准的打铁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