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2021-11-23 00:01朱琦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念大学生能力

文/朱琦

随着社会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应运而生,部分高校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了重要的地位[1]。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业意识具有非凡作用[2]。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完善发展,是文章研讨的话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当前人才济济的经济社会,竞争随处可见。就业问题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3],如何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有效地融入当今的社会中,是每位大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国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转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去。创新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国家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4],要想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就要从大学生的创新理念方面入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大学生传输更多的新型就业理念,使大学生发展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对于促进我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积极向上的年纪,具备较强的爆发力,但是想要让大学生浑身的力量全面爆发出来,是需要有人指引的,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很好的良药。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就业指导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大学生传输更多当代的新型就业思想[5],激发出大学生的潜力,抛弃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从传统“靠、等、要”的思维观念中跳出来,变成自主创新就业的理念。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就业市场最看重的是学历,而当前的社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能力[6]。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交流,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工作。没有良好的工作社交经验一直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关于社交能力培养的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与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中。

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就业理念根深蒂固

尽管当下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了首要位置,但是传统的就业理念还是根深蒂固。部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时,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教学,更有甚者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扼杀了,认为学生提出的创新性思维都是一些不切实际,不靠谱的想法。同时,学生的就业思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固有就业思想的影响下,对于就业产生很大的误解,他们认为毕业以后就要按部就班地找工作,需要找国企、公务员那样的工作,只有那样的工作才能够保住自己的一辈子,而有部分同学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在社会与家庭等多重压力下无奈放弃。当今的大学生对于新兴的产业没有过多的理解,在毕业后不愿意加入与自己专业不符的创新型产业[7],从而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会演变为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实践能力。有些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这其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不符[8]。过于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的社会工作实践,会使大学生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但在真正面对社会工作时,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造成自卑感,甚至会出现放弃工作的想法。而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基本的工作都无法适应,那么更不用提如何让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了。

(三)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由于一些不可避免因素的存在,使得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进展并不顺利。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出现形式化教学的现象,并且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安排并不合理。在为大学生设置关于就业问题方面的活动时,准备不充分,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讲授得太少,没有使大学生深刻地理解到创新创业的意义。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9],过于注重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没有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其实真正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是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过于为大学生讲解关于就业的趋势以及岗位的选择等等,没有真正地引导学生考虑关于自主创业方面工作,部分高校只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种形式,并没有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三、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转变就业观念,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思想

对于转变就业观念,要从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入手。大学期间是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又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就业理念,不可再将传统落后的就业理念传输给学生。教师要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与技术,为学生讲解关于创新创业的好处,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产生兴趣。对于学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放弃传统的就业理念,国企、公务员等铁饭碗工作不再是学生就业的唯一出路,学生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式,多多考虑当前社会的新型产业,抓住可以进行创新创业的社会机遇,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发挥出自己的潜力,顺应着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创新创业。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学生可以抓住的创新创业机会有很多,教师要学会善于引导学生去抓住创新创业机会,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进行创新创业,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二)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在制定好教学目标后,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地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在当前的社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能力,空有一肚子的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实践能力,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眼高手低”习惯,这样的大学生是不能够被社会所容纳的,所以高校必须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是极其不恰当的,只是按照课程流程为大学生讲解就业的理论知识,没有进行实践活动教育,教师的这种行为是会影响学生的,教师都不具备创新意识,何不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敢做”的意识,让学生亲身去实践感受,多多开展关于创新创业型的活动与比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有真实地去实践感受,学生在真正毕业后,才会敢于去进行创新创业。

(三)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合理地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潜移默化,逐渐为学生传输创新创业的意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大学生讲解应该如何进行创业自己创业的流程是什么,而更应该加深深层方面的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日常课程教学进行有机地衔接。首先,高校要注重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构建,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传输高质量的信息,要让教师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为学生讲解更多关于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其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将一些演讲活动融入其中,多邀请一些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为学生演讲,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就业理念,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面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大高校应积极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激发学生的潜力,更好地融入当前的社会,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理念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学生之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