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视角下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

2021-11-23 00:01李丹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资职业院校育人

文/李丹丹

在当今促进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教育背景下,我国逐渐推进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并且将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渗透到高校的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中去,从而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1]。在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院校需要重视思政理念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用思政文化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在学科德育教育过程中培养高水平的应用专业性人才。

一、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教育模式与体系中,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应用实践与操作技能进行教育与培养,这就使得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个人实践能力、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上,而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则有一定的欠缺。当今社会,职业技术院校需要不断提升本校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改进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从而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来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综合实力,更好地在当今就业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新疆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

目前新疆地区的职业技术院校大力推行思政教育,且诸多职业院校逐渐构建了覆盖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的“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在系统性教育模式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2]。但是,在目前当地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仍旧存在着思政理念渗透不足、缺乏思政校园文化氛围以及组建青年教师团队较难的困境。

(一)思政育人学科渗透不足

在目前新疆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活动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来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职业院校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学科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从而基于理论层面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3]。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忽视了学生思政教育理念的培养,且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也未实现思政理念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与渗透,这就使得目前新疆地区的职业技术院校在思政育人的落实方面还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缺乏思政教育文化氛围

与普通的本科类高等院校相比,职业技术院校的学术氛围相对较弱,在推进思政育人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思政教育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对于思政文化理念的认知不全面。据调查,有65%的职业院校学生表示思政教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课程内容相对枯燥的学科,而对于思政文化理念中涉及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也缺乏全面的认知。另外,整个院校内容缺乏一个思政教育文化的氛围,比如院校内部缺乏相应的思政教育文艺活动、游戏比赛等,学生难以感受到思政文化对于个体的隐性教育,这就使得目前职业院校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困境。

(三)青年师资团队组建困难

在职业院校的建设过程中,优质的师资团队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新疆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团队中,教师的整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高达74.3%,而且由于新疆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基础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诸多年轻的教师不愿到当地任教,使得当地的职业院校难以留住教育类人才。这些都导致新疆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的青年师资缺乏,当然也难以组建一支相对年轻化的师资团队,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影响着思政理念在学生群体中的教育与渗透。

三、思政育人视角下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全面落实学科德育,思政理念渗透融合教育

在如今思政育人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我国新疆地区的职业院校需要顺应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趋势,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科德育,更好地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与水平。首先,职业院校需要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各个专业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目标进行规划,并且通过细化的教学目标来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思政育人能够更具有指向性[4]。其次,职业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案与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继续落实相应的校企合作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学科德育方案,鼓励各个科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思政文化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将思政理念在专业课程中实现融合与渗透。最后,职业院校要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对专业教学评价的指标进行优化,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思想认识等方面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并结合教师素质的综合评价来构建完善的学科德育课程评价体系。

(二)提高师资福利待遇,组建青年思政师资团队

在新疆地区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时,最基础的便是要组建一支优质的师资力量团队,从而用优质的师资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当地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的基本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吸纳我国其他地区的教师来本地就职,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年轻化的师资团队,便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为高水平的教育师资储备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思政教育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将思政文化理念深入到教师的个人生活与工作中去,从而通过教师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来进行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更好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

(三)开设教学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

要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需要开设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大赛,并且鼓励教师与学校的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学创新,通过众多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创新来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鼓励优秀的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大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挑选出优质的教学方案,并且将支持度最高的教学方案在本校实现应用,通过实践来检验相应的教学效果[5]。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需要鼓励教师与其他院校的教师共同举办合作性教学设计,从而通过多校联合设计的形式形成新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此汇总多个院校教师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四)开展多元专业实训,校企合作协同思政育人

在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产教融合的形式实现思政协同育人,从而更好地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质青年学生的培养。首先,在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通过一对一的实践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需要选择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师傅带领学生参与实践锻炼,从而通过一种师徒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思政文化教育。其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这就使得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遇到社会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时,职业院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实践导师也能够及时沟通,从而通过职业院校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对于实践工作的信任度,更好地实现整体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五)强化思政理念引领,构建良好思政文化氛围

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职业院校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建设一种良好的思政校园文化氛围,从而通过正式的课堂教育与非正式的校园文化教育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开设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歌唱比赛、家国情怀诗歌朗诵比赛、思政文化校园文艺汇演等,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思政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同周围其他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且派遣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派遣学生参与学生群体的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些形式都能够通过校园与校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积累人才培养的经验,从而在本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来实现学生的隐性教育,促进学生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四、结语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术院校在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不仅需要重视专业内容的教学与培养,同样也需要重视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理念的教育与培养。只有这样,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才能够在思政理念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并且更好地增强其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师资职业院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