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就业发展下高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分析

2021-11-23 00:01张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育人理论内容

文/张薇

在高校内部推行未来就业发展路径,这不仅是在就业发展方面进行立德树人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全方面地将各个专业实践内容中融入人才培养教育中[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人才培养过程是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核心的基础,要在高校所有学科专业进行建设,不仅仅在思想方面得到提升,还要在所有的专业课中融入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就业理论发展是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所谓的“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进行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各类课程及专业同时进行,同样的培养方面和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2]。专业课程教育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学生心理健康、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等元素都融入到各类专业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养,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需求中要利用好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可以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课程学习模式。

一、统计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容

统计技术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主要阐述现代统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应用性科学,更注重实用性。通过专业学习,可以让学生能全面认识统计学的学科体系,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分析方法,能够阅读常规统计报告,处理常见的统计问题;同时该课程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3],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在课程设置中要求以统计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实际应用技能为根本,从而为走上企业岗位打下基础。

专业实践内容根据企业提出岗位的任职要求(采购统计、财务统计、销售统计等),按照知识、岗位技能、实际应用为主线学习内容,以行业企业专家对商贸类的相关专业的分析,就商贸类的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基础,以就业导向和任务驱动,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实践内容与特点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能胜任企业相关岗位的统计工作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统计岗位上相关的问题的操作技能,适应统计岗位实际需要,并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统计工作过程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按照这个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内容设计是依据统计工作程序设计的:认识统计的基本职能与企业要求的岗位职责,进行指标体系设计;然后进行统计调查完成数据收集,包括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收集好数据之后开始对数据进行整理;然后选择相关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统计调研报告的撰写。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只有完成前一任务才能顺利进行下一个任务内容。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理解了统计的流程,同时也完成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

按照统计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思路,结合统计工作程序设置了5个学习模块,即认识统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抽样调查报告。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围绕:一是通过统计任务的设计使学生对整个统计流程有一个全面认识,能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对Excel的操作应用,通过项目训练,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的方式,课程中通过项目考核与笔试考核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成绩评价。其中项目考核占40%,包含了出勤,项目作业和团队合作,项目作业包含了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填报统计报表、二手数据收集、编制分布数列、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与对比关系描述、统计数据集中与离中趋势分析、动态数列编制与抽样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和抽样调研报告汇报。笔试考核占60%,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在学期末进行,考题分客观题、主观题等题型。

二、将就业理论渗透到统计专业学生实践中的实施条件

(一)统计技术与就业理论的融合需增强专业教师的意识

当前,很多教师对于当代就业需求的认识还不到位,觉得没有必要再专业课程中融入就业理论内容,只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因此具备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是教师在专业知识讲解中落实就业理论的重要前提,只有先具备了这种意识,教师才能够自觉去搜集就业理论的素材和资料,继而把就业理论的内容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统计技术”中融入就业理论,除了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就业需求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还要求教师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喜爱学生,为人师表,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法治意识,然后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好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身正为范,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就业理论的内容和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努力让自己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育人的价值观,推动专业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结合。

(二)统计技术与就业理论融合需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

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就要求专业教师拥有能够做、善于做、乐于做就业理论的本领和技能。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自觉地将就业理论的有关内容编织在人才培训环节的全过程中,能够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自然衔接,自然地贯穿和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被影响,感受到其中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同时还要关心关注学生日常,在课堂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表现,要及时掌握,全面了解、沟通交流中深化对学生的专业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育人能力。

三、统计技术与就业理论相互融合的实践方案研究

统计技术围绕着统计数据,下面以模块二的统计调查为例来阐述实施就业理论的学生实践设计。在模块二中主要涉及三个任务:填报统计报表、利用网络收集二手数据和进行统计调查。

(一)填报统计报表

完成填报统计报表这个任务的时候,主要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销售统计数据,然后学生根据原始数据,整理成销售单,再进一步汇总成统计台账,最后生成统计报表。以教师提供的华为销售门店一个月的销售统计数据为例,华为公司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公司,在互联网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在整理销售统计数据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华为公司遭到外国势力的污蔑和抹黑,但是华为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仍然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拥有一席之地的事迹。在做统计数据整理的时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认真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在辅导答疑环节,应随机应变,依学生的想法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二)利用网络收集二手数据

在完成利用网络收集二手数据这个任务的时候,可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疫情的统计数据,学生收集好相关数据,整理成表格,做出统计表和统计图,再从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学生看到总趋势,还要考察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看到相关关系和诸种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体会一个强大的祖国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运用大量数据来对比分析中国抗击疫情措施、速度、效率,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做好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根据学生搜集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中选出完成的比较好的学生,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这样的实际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有关数据属哪类指标,及其具体应用知识,又了解了实际的情况。

(三)进行统计调查

安排学生设计一个有关大学生消费观的统计调查方案,方案中主要围绕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方式和组织实施计划的编制等内容,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共同设计调查表,利用互联网生成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及汇总,然后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统计分析报告。

选题上安排调查大学生的消费观,让学生调查大学生读书这几年的花费情况,让学生从花费调查中受到教育,激起刻苦读书的激情。调查方案设计可以让学生按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师和组员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和点评的环节也是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讨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乃至价值观,针对实际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阐述调查方案设计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到统计学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调查环节,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提升学生数据收据的能力。在调查过程中要秉持实事求是和诚实可信的态度,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完成调查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立德树人的人才培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事关统计调查工作的质量,是关键环节。当前很多统计调查工作为了最后数据的美观,忽略统计的实际情况,对于统计误差避而不谈,完全失去了统计调查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举例现实生活中各种统计信息失真引起的危害,让学生讨论弄虚作假的危害,引导学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今后的工作中都要诚实守信。

综上,在统计专业课中融入就业理论的内容,重点在于抓住实践环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最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实践验证,专业内容与就业理论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当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环节不断优化完善。

猜你喜欢
育人理论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主要内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