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探讨

2021-11-23 00:01陈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指导院校

文/陈彬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毕业生人数众多,且缺少就业经验,不能很好地面对就业问题[1],导致就业压力加大。为此,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缓解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就业压力和社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诚信缺失,不仅使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得到解决,也阻碍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即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认知教育和就业择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高职学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增强综合素质,提升综合就业能力,为其在社会上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较多,缺少实践经历[2]。因此,初入社会时会手足无措,不能很好地面对社会中的打击,从而对就业产生抵触情绪。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就业问题,从而培养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良好心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要求和心理预期,从而以正确的就业观指导自己的就业和择业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的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成熟阶段,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他们自身的发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通过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使高职学生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意识,他们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从而实现就业目标,找到适合的工作,实现应有的价值。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完成就业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高职院校开设就业课程,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更新就业指导课程[4],为高职学生提供全程化、多元化的指导。同时,规范科学的就业指导策略可以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就业竞争意识,避免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符合社会价值体系的行为,从社会宏观角度引导高职学生建立科学的思想体系,为高职学生就业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二、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结果

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大多讲授的是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事例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高职学校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就业结果,关注他们的最终就业率、就业单位和工资,导致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面试技能的同时,忽视了他们的思想政治价值。因此,一些学生存在责任感缺失、就业要求与实际能力不一致、道德信仰意识淡薄等问题,使得高职学生的内在道德体系难以支撑其就业和择业过程,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实际能力,从而阻碍未来的就业。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宽泛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就业理论和知识,但由于教学方式统一、宽泛,使学生无法学习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对于思想政治的内容停留在初步的理解层面,不利于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度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单一的就业知识,使得教学内容过度局限于基本的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根据实际的就业过程设置实践课程,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参与学习的能力变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就业岗位有限,使得高职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在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中,他们的就业价值观也更加注重就业单位提供的利益,这使得学生很难接受教师就业指导方面的正确价值观和职业选择,对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在完成学业后,被学校直接推至教学机构。教师本身没有经历过就业和择业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就业注意事项的理解更多地来自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教师对就业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与学生没有太大的不同[5],因此教师很难以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内容,使得学生很难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形成深刻的认识,不利于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阻碍了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培养

现如今,高职院校就业率低,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念,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对薪资待遇的期望过高,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达到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工作责任感较差,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就业和择业讲座,让学生接受专业的思想政治讲座,并在听课过程中发表意见,让专家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就业思维中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问题。专家应针对当前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给予重点指导,明确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以学生为本,建立研究团队

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就业资源。教师在进行就业思想指导过程时,要教导学生善用学习资源,如校友资源、教师资源等。教师也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寻找相关专业的成功人士举办讲座并开设专业的就业研究团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专业团队要做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找出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并根据这些观念制定有效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研究小组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进入社会就业单位,观察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社会单位对员工提出的严格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水平,从而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理预期确定合理的就业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综合就业素质,树立自己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满足就业要求的多种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

(三)扩大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力量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很好地进行就业指导。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投入[6],引进人才,从而扩大院校的师资力量,以保证对学生进行专业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要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教师自身需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同时,高职院校要严格检查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观念,保证教师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综合评价联系起来,让教师自发地提高教学效率。此外,高职院校应聘请专业专家作为教学辅导员,从专业角度指导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学,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巨大,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力量,帮助学生完成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引导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就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发展动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实现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观就业指导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