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21-11-23 00:01刘裕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文/刘裕敏

21世纪进入了网络时代[1],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以“98后”“00后”为主的高职院校已成为互联网运用和发展的主要阵地。这些大学生诞生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天生具有“网络基因”,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日常生活中,他们习惯于依赖网络,但因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和“三观”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对传统模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有目的、针对性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量出现,因其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传播没有局限性,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表达情绪与分享生活的主阵地。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高职院校纷纷增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新媒体平台。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方式新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课为主,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多进行理论灌输。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得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了更高的需求,单一、传统、枯燥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传统方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教育作用日益衰弱。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媒介。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智能化的教育方式,其广泛使用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教育内容有针对性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的教学内容。思政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此外,新媒体能传输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模式的内容,大大提升了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自愿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与政治观念的形成,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教育传播自由

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便捷和快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丰富多元的信息,并且通过转发、点赞、评论、下载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使教师能迅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及时调整教育内容[2]。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际。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交流的媒介和沟通的渠道[3],但也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行。

(一)协同育人的机制尚未形成

大学是教授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圣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象牙塔。这就要求高校在运行时不仅关注教学工作、提升教育质量,更要重视对学生政治观念、思想行为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了专任教师、辅导员共同的责任和目标。但有部分老师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与自己无关,自己只需要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于是,出现了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道德、思想品德脱节的情况,育人合力没有形成,使学生综合素养有所缺位。

(二)育人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开展,这对教师的综合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时代,要想思政教育工作“活起来”“火起来”,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既精通思想政治理论,又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但由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多为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又承担一定量的教学工作,他们难以从学生管理事务中抽身出来,致使新媒体技术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收效不显著。

三、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协同育人,形成合力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形成多方合力的育人机制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技能合格、具有社会品德和健康心理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政治立场的培养不仅是辅导员的工作,更是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共同责任。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到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通过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从全方位、多角度、宽渠道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二是学校相关部门进行资源整合,联通专业课程资源、思政理论课程资源,在新媒体渠道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在相关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升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认可度,进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高的队伍。高校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需要共同承担的重任。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掌握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新媒体运行的网络技术。因此,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和新媒体运营培训是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类培训,教师在加强自身政治素养,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熟知新媒体的运营规律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且要加强学生队伍建设。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效,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力量不可忽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具有代表性,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起到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带头示范作用。为了使新媒体更好地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知识、新媒体平台运营、文案写作、网络技术、图文编辑等培训课程,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思政平台的建设、发展和维护中。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的新媒体等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渠道,同时由于大学生对信息的甄选和获取能力不强,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干扰。创作出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新媒体时代显得更为重要。其一,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采用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编辑,采用当下大学生的流行语、网络语言阐述政治观点和理念,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其二,通过多种渠道留意当代高职大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和社会民生问题,发起热点讨论,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摒弃落后错误的思想,自发抵制不良信息。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给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高职院校应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文字和信息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可度,让学生自愿、自发地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网络技术水平。此外,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他们是广大学生中学习的排头兵,思想的带头人,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中来,以朋辈教育的方式搭建师生中的沟通桥梁和纽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政教育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更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应积极整合各类人力、物力和平台资源,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