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3 00:01周俊炯孟庆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高职

文/周俊炯 孟庆东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团体。在社团改革的大背景下,共青团中央对新时代学生社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新目标,规定了新举措。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需要研究具体问题,稳步推进。

一、学生社团基本情况及社团发展现状

(一)社团发展脉络清晰

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发展的脉络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素质发展和成长的需求,逐步延伸,随着时间的推进,从社团组织机构到社团个体都逐渐成熟再到功能作用的发挥逐步凸显的过程。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科院)学生社团的发展为例,学校在2009年建立了社团制度和组织,成立了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建设有14个社团,慢慢发展壮大。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学校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设立第二课堂时间,实行了社团学分制,以社团文化节、社团嘉年华、星级社团评定、十佳社团评比等为载体,培育了晨晖剧社、大学生艺术团、蜗壳工作室等一批社团品牌。五年里,共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1600余项。截至2019年6月,学生社团数量达到180余个,达到数量最大值。2020年,学校根据组织要求进行社团改革,递减社团数量。

(二)社团育人作用积极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杭科院,180多个学生社团丰富了校园生活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各种类型的社团,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如,TBE街舞社建设长达10年,街舞丰富了城建类专业学生的三年大学生活。如,晨晖剧社连续九年进行社会公演,累计面向社会公益演出30场次,其中仅2019年的杭州图书馆专场演出“雷雨”,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上万人。又如,校大学生艺术团连续多年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在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获奖,其中在2020年获得合唱、舞蹈、设计共17个奖项,其中3个一等奖。学生通过社团获得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等方面的提升,学生社团为学生的兴趣培养、生涯创造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与舞台。

(三)社团改革存在瓶颈

随着学生社团数量迅速增加,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与疑难,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迭代,如社团同质化情况较多、社团质量整体水平尚不高、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匮乏、社团场地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学生社团普遍性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有由于学校相关机制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困难。可以说,学生社团要破茧重生、突破成长掣肘,必须从内部发力,来一次较为深入的改革,把束缚学生社团壮大的外壳击碎。

二、学生社团建设的进程与面临的新问题

(一)在学生社团数量精简的大背景下的育人功能凸显问题

在严控总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兴趣类社团容易被缩减合并。拥有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全人发展功用的学生社团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值得探究。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有利于构建立体化的高校综合育人体系[1]。在新形势下,需要激发社团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参加社团的高职学生学习理论,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以学分制社团为代表的第二课堂学分的全面落实问题

学分制社团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组成部分。学分制社团面临指导教师重组、专业社团整合、资源二次分配等问题,学生可参与社团减少,管理难度加大,统筹协调复杂,学分制社团开课、统计等均遭遇困境。学分制社团目前基本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日常性开展,校园内部未形成关节互通、学分共修、交流互进的流通型参与方式,学院间丰富多彩的学分制社团活动尚未突破学院障碍,在了解、参与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充分,社团手臂延展受限。

(三)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与基础知识培训的强化问题

一方面,改革背景下既有的学生社团制度已不匹配社团实况,对目前社团的定位、发展方向、成立条件、运作形式等需要有新标准、新配置、新模板,在实际操作层面对学生社团的整改缺乏制度上的专项指导,统领性还需加强;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者、参与者甚至是社团工作的责任人,对学生社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全面、理解得还不透彻,还没有吃透学生社团当下改革的要点、意义,对社团具体运作的手段招式还不熟络,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考还不深入,这就需要进行培训,并把培训与学习制度化、常态化。

(四)优化社团后相关学生活动的界定与管理问题

学生社团大范围改革后,数量必然大幅减少,相当部分的学生社团将裁撤精简,尤其是较多的兴趣类社团将会遭遇注销。实际情况是,社团的名字可能不复存在,但是涉及的学生还会继续保有原来的相关兴趣或组织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以兴趣为主,外在形态比较松散,更多呈朋辈关系,学生自身对这种类似活动的定位也不够清楚。社团减少后,这种形态的活动或有可能较多增加,甚至成为特定兴趣集合、共伴的某种生存状态。

三、优化学生社团工作的目标与下一步工作路径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于社团的有效引导,充分发挥社团在学生培养中的“第二课堂”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2]。根据新情况,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中要形成社团发展新的框架构架、制度体系、平台抓手、保障机制。

(一)强化政治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生社团建设的全过程中,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明确学生社团站位,用好党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决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生动教材,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我的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不断深化“青年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在学生社团中建立社团团支部,根据团员“一个团籍,两种身份”的基本原则,组织参与支部活动,进行组织学习,过组织生活,提升学生社团支部的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社团育人功能。

(二)重构框架构架,优化学生社团组织顶层设计

对社团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在专业社团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社团的专业性,依托学校不同的专业,结合专业优势进行打造,发挥出第二课堂优势,并进一步服务学校第一课堂,服务学生技能大赛和各类专业活动。

(三)完善制度体系,助力学生社团规范运行

高职院校要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建设,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这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学校社团的科学发展。全面修订学校社团管理章程,根据新情况下对社团的新要求,明确社团成立和运作条件,清理和整顿不合格社团。校团委社团管理部加强对各学院社团工作的具体指导,每学期推出学期社团工作行事历,细化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要到社团中进行考察,结合活动内容、特点、参与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建立起管理体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各学院在学校总体社团章程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各学院社团管理细则,细化社团制度,完善发展目标,服务和助力学生社团规范运营。

(四)突出平台抓手,打造学生社团特色项目

搭建平台,实现学生社团建设中经验与成果互动分享、特色与品牌创建一体化。提升学生社团管理者与社团指导老师、社团社长的交流对话机制,每学期定期开展校内学生社团座谈会,搭建好校内外社团交流联动平台并做好期间的舆情监督工作。在二级学院层面形成社团工作一院一品特色项目。

(五)优化保障机制,营造优质学生社团成长环境

学校应突破机制体制的壁垒,全面、系统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作出通盘考虑,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充分对待、充分信任。一是在社团人才方面,改革好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做好学生社团管理部学生干部的培养考察,做好代际传承,培养好知晓社团实情、拥有社团热情、掌握社团技能的干部队伍。二是在社团财务方面,提倡学生社团的公益化,完善社团财务收支管理,对不符合财务要求的社团动态提出整改要求;强化对优质学生社团的重点扶持,以项目审批制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切实解决好社团经费不足等困境;集中了解、汇总社团活动场地需求,由学校集中统一协调。三是在环节保障方面,减少程序,简化表格,建立社团过程管理的流程化运作;集中精力,组合优势力量,继续办好学生社团文化节。打好组合拳,深化师生对社团的文化认同、心理认同。

四、结语

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改革建设的方案,强调学校要从强化政治引领、重构框架构架、完善制度体系、突出平台抓手、优化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社团进行进一步改革,使高职大学生的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高职
缤纷社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