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职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1-11-23 00:01曾驰周敏王翀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吉安市校企红色

文/曾驰 周敏 王翀

一、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

(一)社会层面:校企协同育人,树立职业精神

高职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回归到人才培养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高职院校一方,还应该协同企业合作,将企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培养成为学生入职后实际需要的职业“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将技能与素养相融合,真正做到全面培养。校企协同育人,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职业精神同红色文化的内涵联系,将“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融为一体,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

(二)地方层面:服务地方经济,稳定本地就业

吉安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本,其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力量,如井冈山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些时代精神正是当代高职学生所需的“核心素养”。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强调专业性、技能性及技术优先同时,容易弱化职业精神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从吉安本地优秀传统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内涵,并与职业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背景下德技并修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

(三)个人层面:树立文化自信,提升理想信念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职生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可以提升个人理想信念,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弘扬与传承传统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另一方面又能坚定职业信仰,提升职业素养,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好坚实基础,对稳定本地就业有促进作用。为吉安市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现代农业、建筑工程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如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合力泰、木林森等本地企业合作,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与吉安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师资互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企业师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文化、健全德技并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等。

二、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承。但校企共育的路径不多,实践价值收效甚微,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信仰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在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上,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培养方式单一、内涵联系浅显三方面。首先,目前国内多数职业院校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政教育仍采用传统思政课形式,忽视了校内导师、企业师资的具体作用;其次,目前职业教育普遍通过“职业规划与就业发展”课程直接“灌输”,职业素养的养成脱离企业实际;最后,多数职业院校没将职业信仰的培养与地域红色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相融合[2]。

(二)吉安市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

在吉安市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2014年吉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办学。该校培养学生的初衷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通过定向培养、对口就业等方式,确保对本地相关企业提供就业支持。因为学生素质不高、理想信念不强,有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留在本地企业就业,甚至就业一段时间就跳槽,难以坚持,对服务地方产业、稳定的工业劳动力造成一定影响。数据表明,吉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本地就业率为78%,而毕业半年后的回访数据表明,本地就业率下降至70%,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离职是因为薪资待遇、理想、环境、条件等主观要求。它给我们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是:要树立学生的职业信仰,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心。目前,高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上思政课灌输就业理念,去企业参观调研等单一方式,并未与企业所需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合,不利于吉安市相关产业的生态发展。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因为对企业文化了解不深入,进入企业后对自己的前途迷茫,没有职业信心而选择离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全员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探求

(一)知行合一的实践价值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井冈山脚下,自办学以来,学校依托井冈山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育人优势,通过“青年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井冈山重走红色之路,实地感受革命前辈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红色精神内涵,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寻红色文化与职业精神中的内涵关系,弘扬传承地方优秀红色精神的同时,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信仰,为学生毕业后树立职业情怀,选择在本地企业稳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吉安市周边县城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永新三湾改编、九打吉安等,都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实地调研学习,直接加强精神洗礼。

(二)立德修身的精神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当代青年学生缺乏韧性,缺乏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优越的外部条件和舒适的成长环境,导致多数学生出现信仰迷茫,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违背初心。例如,越来越多的师范学院定向生放弃乡村支教,职业院校学生不选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没有就业情怀,从而导致缺失职业道德,缺乏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取向,有利于高职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定爱国信念与理想,以在各种现实诱惑下做到爱国情感不动摇、就业初心不改变[3]。

(三)勤于思考的为学价值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即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而不用心认真思考和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上当受骗。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正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实现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红色文化与职业精神的互融互通,能让学生夯实职业人所需的核心精神,即“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勤学善思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立足于行业发展,潜心研究贡献。

四、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

(一)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共筑师资队伍

全面实现企业、学校、优秀校友三方师资共建共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注入红色基因及职业素养。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打破重学校、轻企业,重思政专职教师、轻多方兼职教师的单一师资现状,通过不同师资、不同角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这门课,以往是辅导员任课,但现实问题是大部分辅导员不懂专业,这就造成育人于实际脱离。因此,本门课可以邀请企业代表莅临任课现场或采取线上交流等方式,解决学生对职业规划和职业认知的实际问题。

(二)打破时空界限,拓宽育人平台搭建

通过“互联网+”(双微、抖音)、线下黑板报、校内宣传栏、文化大讲堂等多种平台,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红色故事生动起来。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订单班”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企业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入学教育期间,邀请企业代表、优秀校友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形成分时分阶段地强化企业精神。

(三)创新教学载体,注重实践育人价值

如何在红色文化中展现思政教育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当代高职生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收效甚微,因此可以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及企业师资教学方式,将实践与红色文化相融。通过现场企业座谈、现场观摩、演讲、诵读红色家书、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拍摄抖音短视频、手抄报、VLOG拍摄等形式感悟红色精神。除以往的思政教育方式外,还可通过校企党建合作,引领学生思政教育。通过开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学习党史,走红色之路。支部书记讲党课,企业先锋讲事迹。党员及优秀学生讲思政课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四)开发红色资源,大力推进课程思政

开发红色校本教材和课程思政化,是满足高职院校各专业“共性与个性”的需求,红色校本教材是学校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课程,适应地方教育实情。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化则是不同专业的专任教师,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获得必要的红色精神,在润物无声中赋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如:工科学生所需的“工匠精神”、医科学生需要的“严谨治学”等。在此,还可以将地方优秀的行业企业家奋斗故事融入校本教材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

(五)汲取榜样力量,强化个人红色信念

在学校里,通过对优秀学生的事迹,毕业于本行业稳定就业校友的案例学习,促进高职生对红色认知、红色信仰的转变,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红色故事;优秀校友感人追梦的真实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共情,朋辈影响多数情况下比教师的影响更大。

猜你喜欢
吉安市校企红色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红色是什么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红色在哪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追忆红色浪漫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吉安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