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结与建议
——以宿迁市为例

2021-11-23 00:01李玉雅彭云张艳刘颖许诺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宿迁市招聘会毕业生

文/李玉雅 彭云 张艳 刘颖 许诺

一、后疫情时期宿迁市毕业生就业背景及现状

2020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58.4万人,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减少,意味着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形势更加严峻。2020年,宿迁市取消了春季校园招聘,大部分企业采取线上招聘模式,加大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难度。2020年3月17日,宿迁市人社局部门已组织举行4场招聘活动小型招聘会。宿迁市宿豫区人社局采取线上媒体招聘渠道,举办网上招聘会,吸引大批求职者。宿豫区人社局将线上和线下招聘结合,推出新型的“混搭”招聘会。宿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宣讲就业活动、招聘活动、介绍就业促进政策一体化,改善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就业严峻情况。此外,宿迁市为稳定毕业生的就业率,组织开展了见习供需网络洽谈会,为毕业生做好入职前的技能培训,从而缓解疫情后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来看,宿迁市并没有出台许多有关后疫情时期专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缺少对未就业而有工作意向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介绍,对怀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后疫情时期影响宿迁市毕业生的就业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就业结构失衡。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数量较少,导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停工停产,导致企业招人规模缩小,有些企业未公开招聘信息。就宿迁市而言,2020年大学生的就业签约率创历年新低。

2.市场信息不对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足不出户,在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其了解就业的途径减少,就业必然会出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导致毕业生择业难,就业难。

3.延期复工复学致使春招时间缩短。一直以来,春节后是求职招聘的旺季,但是2020年因疫情的影响,企业复工时间延长,学校开学时间推迟,受影响最大的是应届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是招聘会,然而疫情影响下高校严禁提前返校,线下招聘会被迫转为线上[1]。

(二)高校因素

专业培养脱节,就业竞争下降。部分学校办学观念与方式比较滞后,所学专业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导致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从而出现结构式供需矛盾。还有一些高校对毕业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就业指导内容不完善[2]。

(三)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

1.价值取向偏差,就业定位缺失。受以往高等教育精英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特别是一些知名高校毕业生,过高估计个人的就业竞争优势,普遍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好的精英化工作岗位。还有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却追求优质工作岗位,但是难以达到用人单位与社会的要求,加之应聘时间紧张,容易错失工作机会。

2.学生惰性后遗症。新冠肺炎疫情延长毕业生的假期,同时也滋长学生的焦虑和不安,出行受阻和无事可做的寒假让学生们养成吃饭、睡觉、玩手机等懒散、怠慢的习惯[3]。此外,校招也因疫情影响而推迟和延长,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使得学生们对就业现状更加悲观和消极。

三、后疫情时期宿迁市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一)毕业生就业渠道减少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宿迁市的各类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允许人员聚众,宿迁市春季没有举行线下招聘会,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减少。另一方面,毕业生按照正常的年份准备就业,但是由于突发疫情影响计划被打乱,部分就业机会流失。毕业生春季就业黄金时间是2月~5月,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延期开学、企业停工、交通管制等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错过黄金阶段,部分毕业生无法接触到招聘信息,就业渠道变得单一、狭窄。

(二)毕业生“互联网+”就业的主动性不高

“互联网+”就业是大学生运用互联网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了解社会岗位需求、促进高质量就业的一种就业方式[4]。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和缓和之际,妥善运用“互联网+”进行就业,有利于毕业生做好疫情结束后就业的相关准备。第一,从目前所得数据可知,46.6%的毕业生更喜欢线下招聘,35.8%的毕业生喜欢线上招聘,17.6%的毕业生认为线上线下一样。以上数据说明毕业生对运用“互联网+”就业的主动性不高,线上招聘开始后,宿迁市的就业签约率仍创历年新低;第二,毕业生的互联网技能没有很好地与学科结合,没有做好竞争上岗的准备;第三,更多的毕业生还没有适应目前的社会环境,没有接受新型的就业方式。

(三)后疫情时期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宿迁市高校严禁提前返校,打乱了毕业生就业的节奏,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心理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变化。第一,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就业岗位减少,使得宿迁市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增大,悲观、焦虑、自负心理骤增,最终在就业压力下易于形成不健全人格;第二,宿迁市高校的部分教育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过分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并没有帮助学生搭建就业理念和思想教育之间的联系,就业辅导工作滞后,毕业生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排解,造成毕业生就业没有达到质的改变[5];第三,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竞争意识,总是不知所措,盲目寄希望于通过学校联系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对学校和父母有过重的依赖心理。

(四)毕业生线上求职缺乏指导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大多采取线上招聘模式,很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应聘的新模式,从而出现职业定位的偏差,从信息收集、简历制作、简历投递、面试技巧、网络调试现场状态、仪容仪表等方面缺乏系统培训。有的毕业生对企业招聘要求不了解,从而盲目投递简历,导致很多优秀人才无法收到offer,严重打击毕业生的求职信心。

四、后疫情时期的就业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

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把关,确保各项政策深入贯彻落实。虽然我国将疫情控制得很好,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要想全面控制疫情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6]。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

(二)认清当前防疫形势,在危机中育生机,于变局中找新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线下招聘大量减少,而政府、企业、高校可以三方联合,通过“互联网+就业”的形式为毕业生提供线上招聘会等就业渠道,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人力资源,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人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对毕业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继续学业,或进入岗位工作,需提前适应角色的转变,抓住属于自己的一切机会。

(三)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寻找就业机会

后疫情期间,高校要切实关心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和就业情况,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对焦虑或压力大的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通过开设面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或课程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就业咨询和答疑帮助毕业生解答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问等等,从而实现更好地就业。

(四)提升毕业生就业主动性,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

就业主要是毕业生自己的责任。因此,毕业生不仅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搜集就业信息和政策措施,还要切实提高就业主动性和竞争力。提升就业主动性和竞争力一方面需要毕业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建设,另一方面毕业生需要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养成勤思考、爱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猜你喜欢
宿迁市招聘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西安举行近3年最大规模线下招聘会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列车”招聘会可以有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的”字叠词招聘会
最“叛逆”的毕业生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