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化

2021-11-23 01:39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时代性现实生活课本

薛 霞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 山东 东营 257500)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细细挖掘,你会发现处处皆是德育。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让真实的生活场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重现

情境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每堂课的必要。所以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方法。比如: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观察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拿到课堂上来。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这一课时,讲到“自觉遵守规则”这一问题时,我就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规则呢?”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点来答,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感触不深。这时,我就播放了一段“记者拍摄的北京市朝阳区一红绿灯十字路口行人过马路的场景”的新闻。在这段新闻中展示了各式各样的行人过马路的场景。有的人自觉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走,有的人是红绿灯为无物,我行我素,有的人随大流,有的人不仅不管红绿灯而且低头玩手机,连路都不看。新闻播放完了我就顺势发问;“同学们,你如何评价新闻中的人物,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做?”这样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评论,自然而然地就把在红绿灯面前的正确做法得出来了,从而很好地知道了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规则的做法。

2.让真实的情感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现

体验式教学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亲身去真实体验,在体验中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更难忘。比如: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游戏、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把课本理论多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把课堂生活化。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课时,讲到“朋友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首先我挑选了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结果他们跌跌撞撞很难回到原位。这时,我就让他们每人让自己的好朋友上来,仍然是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然后再好朋友的搀扶下,他们很容易就回到了原位。通过这一游戏体验,我就让他们谈感受,他们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朋友的重要性。

3.让具有时代性的生活材料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

评价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是否成功,一定要看它是否具有时代性。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所学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结论,并且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我们社会上的事实材料运用到课堂中来,让道德与法治课具有时代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的重要表现。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敬畏生命》这一课时,讲到“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这一问题时,我就把“疫情期间医生、护士这些最美逆行者驰援武汉”的资料拿来用到了课堂上,把课本知识与疫情这一具有时代性的生活材料结合起来。视频播放完了,我就问“请同学们思考:既然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那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去救助他人的时候是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通过学生代表的回答,教师总结,很自然就得出了结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既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护他人生命。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把道德与法治课的时代性得以体现,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

4.让生活实践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延伸

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不仅在上课过程中得以体现,它还体现在课后,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后延伸,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课本每一节的最后都有一个“拓展空间”环节,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的需要,自己进行设计,比如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生活实践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进生活,回归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时,由于本课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是“养成亲社会行为”所以学完本课后需要同学们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做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养成亲社会行为。于是作为本节课的延伸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培养亲社会行为,课后我们四人一小组,到我们所在的小区去当志愿者,去为我们的小区做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写一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样一个课堂延伸,既让学生走近了生活提高锻炼了自己,又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从而让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达到了很好的育人的目的。

总之,生活处处皆教育,让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生活化,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充实课堂教学,既活跃了课堂,让课堂变得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去分析、看待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启发学生深思今后如何做人的问题,从而很好地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真谛。

猜你喜欢
时代性现实生活课本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诗词的时代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