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及其策略

2021-11-23 01:39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乡镇中学法治

付 利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三台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16)

1.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现状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内容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改进。但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乡镇中小学道德法治课的问题。

1.1 乡镇学校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乡镇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很多上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都不是专业对口的老师。对课程目标的把够程度不够重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能力有限。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单纯的认为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住就可以了。不去理解其中的道理,然而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却无从下的。其次,学校对老师的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得不到及时的进修和培训,时间久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能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道德与法制课成效。再次,乡村中小学的硬件设备与教学要求不匹配。由于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换和更新。部分老师不能用到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思政内容不够形象,学生听着枯燥无味。

1.2 学生、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也疏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多数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是主课,所以家长和学生对这一课程重视的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门文化科,只要花些时间把书上的内容记住就行,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惰性思想严重。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方面动力不足,不肯下苦功夫,学生单纯就在课堂上听听写一写,课后作业也做得不认真。一些差生,本来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方面就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对待道德与法治这门非主课,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后的作业完全应付交差。出于学生的这些状况,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缓慢,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

1.3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要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但现在的乡镇学校的教育还是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一个学校办学的质量。一个班级的成绩怎样也决定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大小,所以思政老师在教学上还是以学生考出好成绩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利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2.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上采取的有效策略

2.1 转变观念,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由于初中学生不能深刻的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所以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觉得应该在作业和试卷上加大对主观题分数,注重主观题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问题现象去看到本质。让学生体会到能够利用课本上的知识,个人的实际以及个人的理解来解答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是可以帮助他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利于调动学习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

2.2 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备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乡镇学校应加快教育设施建设进度,加大教育硬件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利用乡镇教育资源,认真探索总结乡镇教师优化配置,统筹调配师资力量,乡镇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时间不断给自己补充知识能量同,来提高自身道德、政治素质。

2.3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老师作为一位引路人,应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以学生的视角,去关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老师要把自己看作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比如,在课堂教学进行的法治教育,不是要求学生把法律规范条文烂熟于心里,应该注重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主动探索过程。老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示范。引导学生利用法治观念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的是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道德与法治课要达到的核心素养。如在“预防中学生防罪”一课中,老师出示“一位品学兼优的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去分析这位学生是怎样走上犯罪的道路的,那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这些行为对现在的中学生会产生那些影响,学生进行讨论探索。最后从这一案例中得到启示。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猜你喜欢
乡镇中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