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之我见

2021-11-23 17:24陈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情绪心理

文/陈艳

为了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出台了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等一系列2020届毕业生就业政策。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活力,创造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就业网络体系以及社会招聘网站,积极推动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等在线招聘形式;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陆续开通了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等[1]。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强调,“要注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教育部和各高校为此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拓招聘渠道、开展精准指导服务、进行就业帮扶、推迟就业时间、维护就业权益。为了促进就业,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

一、目前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大。根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比2019年增加了40万。海外留学回国就业人数连续五年增长,2020年约有60万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毕业生也在成倍增长,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本科生,待就业总人数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高校本科毕业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2]。特别是2020年情况特殊,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许多单位和公司裁员,招聘人数大大减少。许多毕业生一踏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异常强烈的、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

二、毕业生就业准备

为了适应就业新形势,毕业生在走出校园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准备转换角色

毕业生一定要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一名求职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社会的检验,由一个在校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毕业生不再是由父母养着、躲在寝室打游戏追剧的温室里的花朵,毕业生必须跳出舒适区,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

首先,毕业生要从自身能力特点出发,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避免从众心理;其次,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避免等待、依赖,同时要具有“求职就业是自身的事情,不是父母家人的事情,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机会”的意识;最后,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理想主义[3]。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在刚开始求职时就给自己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

(三)做好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准备

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能力体系比较稳定,如果在求职时认为自身没有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毕业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短期内对求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查缺补漏。

三、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季存在以下心理状态:选择中有迷茫、期待中有压力、新冠肺炎疫情期有考验。这些迷茫、压力、焦虑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调适和排解,通过积累可能转化为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调整和干预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毕业生今后的求职就业和发展。因此,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1.求职焦虑

在毕业季,多数大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焦虑问题,许多毕业生迫切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让父母觉得有面子。一旦用人单位没有录用毕业生,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焦虑;除此以外,部分学生是贷款求学,原本想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赚钱还债,可能因为在短期内工作无着落于是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还有的毕业生由于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而自己依然没有着落,所以心生焦虑。适度的焦虑可以让毕业生产生动力,希望通过行动解决问题,此时焦虑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严重的焦虑则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自卑心理

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与人沟通时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说话结结巴巴,脸红紧张,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毕业生看着其他求职者自信满满地有备而来,就会认为自己好像没什么优势,于是产生心理落差,更加自卑[4]。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需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认识到自身和其他求职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要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达到理想的目标。

3.抑郁心理

具有抑郁心理的毕业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遭到多次打击和失败,同时又没有适当的渠道排解、舒展心情,在众多打击之下意志消沉、情绪低迷,无心做任何事。

4.冷漠心理

冷漠是大学生对就业、择业失去兴趣,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麻木。这种心理是毕业生心态进一步恶化的前兆,一般需要找心理专家进行咨询,严重的应该就医。总之,抑郁和冷漠典型的行为反应就是退缩,即什么都不想做,越是不做不采取行动就越会对自己产生差评,进而感到难受和痛苦,到最后就形成了特别糟糕的自我概念。抑郁和冷漠都是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情绪状态。

5.盲从心理

有的毕业生会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寻找一些热门职业,这类毕业生的特点就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二)求职过程中心理调适的方法

1.合理宣泄法

当毕业生求职不顺,产生受挫、心情不爽、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时,可以适当地宣泄。一是倾诉:可以找同学、朋友、家长、心理咨询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委屈,一吐为快;二是大哭一场,以发泄心中的郁闷情绪;三是写日记,写出自己心中的苦闷;四是击打沙袋或在空旷地方大喊大叫,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过,要注意把握分寸,宣泄时不要伤害自己、他人及公共财物。

2.积极暗示法

积极暗示就是相信自己在各方面每天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相信自己有实力,可以找到好的工作。积极暗示能让毕业生保持好的心情、乐观情绪、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极暗示则会强化毕业生个性中的弱点,唤醒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不良情绪。

3.补偿法

当毕业生求职面试失败时,可以通过一些娱乐活动调整自己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如通过购物逛街、吃大餐、看电影等渠道排解。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要认识到工作很少能够一步到位,一家应聘不上,分析原因,调整目标,再找下家,一定要善于解脱自己。

4.运动法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可以适度做一些运动缓解心情,第二天可以自信满满迎接挑战。

5.引导想象法

毕业生可以为自己选择几个憧憬、向往的地方,或是觉得安全、宁静、惬意的场景,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些环境中可以放松心情。每天尝试着想象几次,每次大约5分钟,适当想象可以帮助毕业生减轻焦虑、得到放松。

6.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或深呼吸,是取代浅而快的呼吸方式的一种更放松的呼吸方式。深层的呼吸可以放松,减轻紧张焦虑感。当毕业生求职前感到异常紧张不安时,可以试着通过深呼吸使自己逐渐平静放松下来。

7.逐步放松法

逐步放松法的基本方法就是让毕业生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先绷紧,然后再有意识地放松。通过对身体各个部分的放松,消除紧张的情绪。

8.行动法

行动会增强掌控感,是驱散焦虑或抑郁的最好方式。毕业生一定不能坐在寝室等工作送上门,必须主动出击。只有开始行动,职业生涯才能开始;只有行动,求职能力才能提升;只有行动,毕业生期待的成就、人生的理想才能慢慢实现。

四、结语

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高校,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响应、共同努力、用心应对,毕业生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心,要以积极的心态尽快转变就业思路,对于正准备参加各类招聘的毕业生,应做到高度自律,熟悉各类求职网站,积极搜寻招聘信息,主动适应“云招聘”,提前掌握网申、“云简历”“云面试”等线上求职技巧;及时关注政府就业政策和学校企业就业信息;关注疫情后可能产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职业,做到未雨绸缪。

猜你喜欢
毕业生情绪心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