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1-11-23 17:24王钊杨贝妮樊翠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毕业生

文/王钊 杨贝妮 樊翠红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当前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战略,“双一流”的提出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水平。“双一流”战略是当前各个高等院校需要长期实施的重大建设任务,是新时代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1]。“双一流”战略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地方高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是提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从整合的角度出发,以加强地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作为目标,必定会为地方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但在其发展、壮大的同时,地方高校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严重的弊端,例如学生体育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专业技能水平较差、学生的就业期望较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低、毕业后参与同体育专业相关的工作人数较少、就业分布不均衡等问题[2]。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开展“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一)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空泛

“双一流”战略的提出不仅影响了教学领域的基本结构,同时对于当前市场经济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产生这一影响的首要原因是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空泛,“双一流”战略的提出作为推动教育市场发展的“助推器”,可实现局部经济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以逐年递增的趋势高速提升[3]。在当前经济产业的积极作用下,国民人均生产总值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飞速扩张,直接对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业市场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也使得企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当前各地高校在对体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或是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未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并且在培养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常不会考虑到体育专业学生在未来毕业步入社会后与社会的适应程度,因此在一定层面上无法维护体育专业的职业发展稳定性。经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经济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传统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便体现出它的不足,只有重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双一流”背景下带来的经济环境发生的改变,才能有效地缓解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矛盾问题。

(二)体育岗位工作设置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当体育教师,或从事社会体育事业。一部分毕业生在选择从事教师行业时,市场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各种技能相辅相成,无论缺少哪一部分,都无法顺利地开展工作。因此,如果毕业生不具备上述要求,则被认为其并没有达到就业单位的相应要求。

目前,教育部门虽然已经开设了针对社会体育事业的社会体育专业,但针对其工作的岗位设置并不明确,社区当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务形同虚设。同时,也缺少了相应的政策法律作为基础保障[4]。在就业市场当中,对于体育专业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并且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充分了解到该专业的实质内容,对其认知存在严重的偏见,使得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体育毕业生在毕业后无法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而少数专业相符的岗位在其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内容也与所学专业的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使得体育专业毕业生并不能将学到技能与知识真正地得到运用,并且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部分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其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不够突出,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市场的就业标准,因此只能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进一步造成了就业工作与体育专业就业相关度低的问题。

二、解决对策

(一)适当降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

在“双一流”背景下,为解决当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首先应该适当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学生应当认清“双一流”战略实施后的就业形式,摆正自己的就业态度,对自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做好更充分的就业准备,避免由于自身追求过高,丧失良好的就业工作机会[5]。根据当前体育专业的就业形式,淡化眼前利益,明确当前利益与未来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此提升自身发展价值。体育专业学生应当在毕业前认真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分设定学习经验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完善阶段的范围,以此保证各个阶段都能顺利推进。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体育课程内容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各项需求。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多具备多元化特点的人才,因此根据其就业形式,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及体系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地方高校可对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合理规划课程内容的教学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充分掌握体育专业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教学内容设计及内容学习,因此高校应当尽可能地增加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长[6];其次,逐步丰富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传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有关体育专业技能和比赛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增加体育专业战术、训练、教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更加符合当前就业市场的体育专业人才需求。

同时,还可以从增加体育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培养学时,调整体育课程内容,以此适应当前体育专业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体育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重视对学生在校期间体能、身体机能上的培养,而却并未向学生教授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原理以及选择运动、控制运动负荷等相关的训练技巧。因此,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后,并不知道如何将各项体育训练项目继续下去,一旦脱离教师,脱离学校就会立即中断。并且,在未来就业过程中,也无法将在上学期间学会的技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当中。因此,如何让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其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形成长效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应当是在学生终身体育教学观念下提出的。因此,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没有学校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体育活动,以期在未来就业阶段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且能够更快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体育专业相关度

当前影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就业市场当中体育职业的岗位数量较少,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对体育相关职业的需求[7]。因此,就业市场应当提高对体育专业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此增加体育职业岗位的数量及职业类型,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用人企业应当改变传统招聘人才的心态,对于刚刚毕业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可以适当降低高技能和实干能力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为有技能、有实干能力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用人企业不妨针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上所存在的欠缺问题,在毕业生工作前增加培训教育,以此提升毕业生的实践技能、知识以及对工作的态度,将毕业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到最大,以此提升毕业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个人及单位业绩,从而不断推动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进步,实现企业与毕业生个人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模式,结合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对体育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新的调整。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提高对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提出具有权威性的对策,从而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继而帮助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注一流学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