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心理探究

2021-11-23 17:24赵金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大学生

文/赵金龙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也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便是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问题。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已经给予了重视与关注,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地解决。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身的就业意向及就业心理对就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心理进行了探究与思考,并对他们的就业心理误区进行了分析,意在帮助他们能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巨大的影响[1]。比如:经济回升并不稳定、回升过程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国际经济危机等问题对我国仍有着重要影响。这就导致就业压力在不断提升,即使在国家的扶持下,仍有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主要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主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一问题国家仍需要给予重视,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

(二)就业市场劳动力供给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主要的劳动力都集中在了城市内,导致城市的劳动力逐渐集中,为就业市场的劳动力提供了保证,使得劳动力供给增长趋势非常迅猛。而这对大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强大的竞争力。学生在就业时,不仅要和其他毕业生进行竞争,同时也要和许多老毕业生或是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进行竞争,这就让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显著提升。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并不丰富,对许多行业也并不了解,这就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无法和其他优秀的从业经验者进行竞争。

(三)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岗位虽然在不断丰富,但是仍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仍旧有待解决。而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到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1.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当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这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各单位的应聘需求[2]。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也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自身能力不断提升。这样,大学生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企业的重视。

2.大学生的择业心态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便会急忙就业。然而,缺乏对就业的实际调查,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并对就业有着更高的期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择业心态,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要给予重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以提高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对于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心理的调查

(一)对当前的就业形式的了解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只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小,而这部分学生大多专业能力非常强,有着丰富的就业机会。在学校时,也经历过社会实践,自身综合素质非常强。

(二)择业观的调查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对择业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会寻找企业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再对未来进行合理的打算;有20%左右的人会选择继续考研;仅有不到10%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其他一部分的学生都选择等待机会,再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3]。

(三)对自身素质的认知

对自身素质,许多学生都有着明确的了解与认知。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主要的问题便是工作经验的不足,竞争力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沟通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

(四)择业考虑的因素

对于影响择业的因素,大部分学生的选择都是在收入和升职空间以及自我发展之间犹豫。可见,大学生在进行毕业就业选择时,首先便会考虑收入和晋升问题,其次才会考虑到自我发展以及其他的因素。而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的专业等。而随着就业困难,学生也更加期待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当下,工资和升职已经成为学生主要考虑的就业因素。

(五)求职困境

在对求职困境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自身专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且存在自身能力不足、企业要求过高等问题。而这也体现了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的焦虑心理以及不自信的问题。因此,高校对于就业教育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会因为社会就业问题导致心理落差。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策略

当下,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困难仍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而想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就业教育就要从学生的择业期望入手,对就业指导教育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疏导学生的就业心理,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就业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自信心,顺利就业。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对于学校来说,要结合毕业生们的就业率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并结合就业率对招生计划进行制定,把握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而学校也要积极适应社会,调整专业结构,让专业设置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样也能有效保证学生在毕业时,通过自身的专业所学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率[4]。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时,不仅要对学校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也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二)提高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力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实践能力。因此,学校也要给予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更多的重视。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市场信息,形成职业规划。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让学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竞争力。此外,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关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克服就业困难,主动参与到就业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三)合理开展创业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让就业与创业能够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发挥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让学生对创业能够形成更加清楚的认知。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许多学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合理地开展,导致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创业认知,这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非常不利。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为学生树立创业的志向,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广大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其他毕业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就业机会。

(四)强化就业指导,搭建信息就业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从学生入校开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积极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就业需求。同时也要为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困难。此外,学校也要积极组织就业洽谈会等方式,让学生对就业形势以及招聘过程有所了解,并寻找企业到校园内开展招聘会,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体验招聘氛围。同时,也可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帮助,或是搭建信息就业平台,供学生进行就业选择,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

(五)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

对于大学生来说,也要积极开发自身能够利用的资源,和身边朋友或校友进行沟通交流,寻找就业机会。而对于学校来说,要做好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对以往的就业市场进行巩固,并开拓新的用人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机会。此外,也要和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为毕业生开辟良好的就业市场,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改善他们的就业情况。

总之,在就业压力不断提高的今天,高校要注重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疏导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正视就业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过程,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