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野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2021-11-23 17:24张焰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导师师生关系

文/张焰

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其一,紧跟国家发展的趋势。近些年,创新成为热点,创新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从国家颁布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一直都在注重培养创新人才,而高校应该发挥其作用;其二,能够不断提高学校的建设水平。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建设。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权威性地位,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运用自己的权威,将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基于学校的行政化特点,教师的权威地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出导师的作用[1]。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个体,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发展。只有教师具备这种教学观念,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选派导师

导师主要是给学生专业发展引导方向,紧盯学生的学习进程,为学生指导毕业论文等。导师一般都是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但是,在实际的辅导过程中,导师只会在学生的论文上提供帮助,在其他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构建团队师生关系,可以效仿研究生培养,往往同在一个实验室中进行学术研究。选择相同导师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因为本科阶段的学生数量非常多,因此导师在给学生传授学术知识时,应该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导师制度落到实处。导师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增加与学生在学术上交流的途径,组织学术探讨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前沿知识;为学生布置团队作业,必要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邀请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让学生了解一些科研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协调导师制和课程教学,学校应该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像一年级的学生的通识教育,二年级的专业教育,三、四年级的实践与科研教育。从科研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能够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够改善教学效果,还能让双方在情感方面进行交流,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2]。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因此,教师不能否定学生,应该激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的作用,为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导数的概念”的知识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给学生讲述导入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数的概念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导数思想最早是由数学家费马在研究极值问题时开始的,但导数成为微积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主要是因为牛顿和莱布尼兹。在“函数的连续性”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知识着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物件都在运动,像每天的气温、金属丝加热或者冷却带来的长度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现象就是函数的连续性。教师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直观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这部分知识的作用,从而为学习导数做好铺垫。

二、加强研究性

教师要不断完善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研究性教学就是将课堂内外紧密相连,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在研究性教学中,应该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教师为学生布置合作的练习,组织学生参与到研讨课和报告课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之间更加和睦。

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个微课题,让学生在微课题中进行研究。借助微课题,教师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学生研究过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答辩会。在辩论会中,教师总结课题的原因、进展以及创新和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勇于表达自己的机会,还能加强合作学习,完善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教师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不断扎实理论知识。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当然,学生在研究前,应该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其二,教师应该注重转变课堂中的角色。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据权威性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不能推动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因素来源于学生,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度,没有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进行研究性教学前,应该注重更新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勇敢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到数学课程中。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加强合作学习,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三、推广微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没有较高的参与度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利。在课程安排方面,学生大多数时间学习的都是必修课程,就算是选修课,也是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只是形式上的选修课程。因此,教师应该适当放权,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秀课程,发挥出学习的能动性。

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势必会减少必修课程,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安排微课程,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既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学生既可以选择人文或者自然类型的通识课程,还能选择与就业相关的应用课程,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将微课程进行推广,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函数的连续性”的知识时,可以将知识运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针对增量的知识点,教师要意识到讲解增量是为了函数在一点上的连续定义做准备的,在讲解增量的定义时,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函数的增量,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画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生动地了解增量的表达方式。另外,举例子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增量产生理解。学生可以通过例子了解增量是正还是负。针对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函数在点xo的领域中有定义,如果自变量x在这一点上有增量,如果limΔY=0,这个函数在点xo处就是连续的。针对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在讲解定值定理时,可以从生活中、经济方面和科研方面的问题着手,为学生讲解怎样求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就是最值的问题。在讲解介值定理时,教师可以用椅子、蛋糕和爬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怎样将介值定理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可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可以运用图像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学习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将每个知识点做成微课,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教学评价方法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前提是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学生科学评价。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利益是一致的,成绩不仅是奖学金的参评标准,还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因此,成绩对大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方式变革后,如果没有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参与到研究学习中,对学生的考核还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师要想推动人才的发展,应该对考试进行变革,在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养。考试内容不能只来源于教材,还应该将笔试、口试等形式结合起来,将评价的方式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例如,在微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团队和个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将期末考试和学生的平时成绩联系起来,用考试推动学生发展,从全方位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综上所述,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场所,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安排实践机会;在教学方法层面,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教学组织层面,可以借助导师制,引导学生学习或者科研;在教学管理上,应该创新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让枯燥的教学变的生动起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教的基础。

猜你喜欢
研究性导师师生关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V eraW an g
导师榜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