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1-11-23 17:24刘源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思政党员

文/刘源源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95后”“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中的主流群体,他们主要有以下思想行为特征。

“95后”与“0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其成长环境相对优渥,导致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猎奇心理,大多数“95后”或“00后”大学生不尊重权威,习惯反叛传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但极度讨厌被干涉。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三观”尚未完全定型,成长于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面对世界各地不同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失去自身的价值观与信念[1]。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具有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在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固守传统,以灌输理论为主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则无法适应当前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状况和多媒体的学习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建议。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调研工具及样本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结合形式。在本校在校生中抽取1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大一学生占比89.19%;大二占比0.54%;大三占比3.78%;大四占比6.49%;就读学段:本科生占比91.35%;专科生占比8.65%;政治面貌:群众占比5.95%;共青团员占比67.03%;入党积极分子占比9.73%;中共党员(含预备)17.30%。

(二)调研数据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四个方面。

1.多种教学载体之间的配合度较低。在对党的知识的学习途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习途径在学习效果和受欢迎程度上有一定区别。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党校、团课与“形势与政策”课,占总体的27.18%;电视、报纸、互联网占总体的26.36%;党组织的活动占总体的21.42%;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辩论、讲座等分别占16.14%和8.90%。可以看出,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仍然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各种载体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或主题辩论赛等活动之后,可以利用党组织生活的机会进一步总结研讨,加深同学们的思考。亦可以在报纸、广播、自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展示,扩大党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连贯度与实践性较弱。在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效果的调查结果中发现,由于组织生活中党员和团员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党员党性为目的的传统政治教育活动比例最高(26.32%),通过一流的文献,报纸和流行杂志进行教育的占24.10%,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时事政治开展相关讨论(占比23.08%)也是常见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而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外出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占比相对较小。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对教育活动的认可度较高,共有89.79%的学生认为所在党组织的思政教育活动效果明显,锻炼了党性,提升了工作能力,基本能够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效果;有6.99%的学生认为该类活动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效果不明显;只有0.54%的学生认为该类活动没有效果。由此可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引入丰富而贴近实际的内容,杜绝形式主义。此外,在调查中发现,通常在党有了新的理论或政策时,各级组织会较为集中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内容大多为片段性的教育。传统的党史党规党纪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巩固,并没有形成系统和长期的机制,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吃透并运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将其传递给普通同学的可能性更小。

3.学生的阅读习惯受社交新媒体渠道的影响较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匀,主要包括党史、党的理论知识、党务工作技能、时事热点解读、法律法规、历史与文化、经济管理、科学知识、业务技能、行政管理、领导方法、机关文化和礼仪等几方面。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期待更加多样化的知识资源。因此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有包容的精神和兼容并蓄的气魄。主动缩短与学生的观念距离,积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由于学生对于时事热点解读的兴趣占比最大(25.44%),则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强化潮流意识,以此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于影响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1.36%的学生则认为,在思政方面的教育活动当中,新兴的媒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例如学生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有微信朋友圈、QQ以及微博等,则可以通过建立党组织的公众号、微博自媒体,向学生推送他们较为关注内容,同时还可以建立个人工作微信、微博和QQ群,提升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发言和讨论的参与度。

在网络渠道影响力调查中,社交网站、APP客户端和专业新闻类网站是学生了解时政新闻的主要渠道,其中前者占比最高,这一结果与前面的新媒体影响力调查结论相吻合。搜索类网站和学校网站的占比基本持平,主旋律网站占比最低。根据这一结果可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真正的关注点和行为习惯,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活动,对定向的推广、关注、点击量等数据过于依赖。相反,在活动中需要真正融入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

4.党员教育活动在形式上与常规的学生活动区分度低。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5.91%的学生党员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先进性,32.26%的学生党员有时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10.75%的学生党员则被认为很一般,与普通学生不存在任何区别,另外,还会有较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党员甚至不及普通学生。这一结果证明了党员的发展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吸收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素质都比较突出的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并且要考虑到学生党员身份角色的双重性,在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根据其专业、年级的不同,根据其不同的阶段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三、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关于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改进建议,本研究在问卷中设计了三个反映学生个人看法的问题,皆为多项选择。将调查结果按照各项所占比例从大到小进行排列,为思政教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工作能力较低、无法将思政教育工作贯彻落实、治理和教育投入不足。

学生认为影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因素、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地位。

学生认为最为有效且可以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义务奉献日活动;每月确定一天作为“党员活动日”进行集中活动;党团知识教育专题讲座或专家辅导报告;每年重温一次入党誓词。

结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建立互动式教育模式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可局限于从上至下的传达模式,而应从实际情况着手,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摒弃死板的说教与灌输,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归入教育内容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建设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以此加强党员文化知识的学习。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与学校改革与发展、教学科研等具体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党员进行学习,使学习内容丰富化;在学习功能方面,要将传递政治信息与经济、技术、教育和改革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达到开拓视野、活跃思想以及丰富知识的目的。

(三)将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载体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新技术新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但有时传播效果却不佳。为达到传播目的和最终效果的统一,则需要遵循舆论学、传播学的基本规律,秉持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从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利用学校主网站和二级学院网站举办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利用学生兴趣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例如,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积极在互联网上形成详细的评论和舆论,并尽快传播已形成主导的舆论;利用校园新闻资源,整合学校报纸,广播,电视和其他媒体,为校园网络新闻创建3D平台;利用热点观点和舆论领导力做好工作,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渗透力。

综上,笔者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思政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