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的“双创育人”工作实证研究

2021-11-23 17:24阮美飞侯曦煜梅松林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赛道双创案例

文/阮美飞 侯曦煜 梅松林

一、时代要义

本案例基于三个背景:其一,宏观背景是高校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政工作,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中观背景是本案例是作为市属第二批试点特色学院的二级学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创业育人工作上作出机制与体系建设上创新创特的案例。学校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高等教育做特做强”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要求,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遵循卫生职业教育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学校提出的全面推进以“专业+”为符号的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精神,依托创业学院,构建创新创业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体系,形成“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其三,微观背景是基于在创新创业工作未在学校重大工作序列中排在首要位置的情况下,没有政策先导、制度激励、工作量认定、项目经费奖励等缺失优势条件的情况下,主管创新创业育人的思政工作部门应该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努力践行好在高校“双创育人”使命。

二、实证案例

(一)案例介绍

本案例重点形成了“学院党总支驱动引领、党员作用各个有创特、院级立项孵化、赛道项目立标”四级保障运行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路演与答辩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等不同内容层次的“双创”教育体系,固化了学院“专业+项目孵化”“专业+教师科研”“专业+双创竞赛”“专业+创业实践”的双创生态文化。在运行中搭建了基于党建引领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高度融合的双创活动载体,通过打造“双创”社团与“双创”工作坊的创业素质培养平台,创新创业氛围全面辐射的具有学院特色化滚动式“双创”实验班的创业能力培训平台,校外优秀企业家进校园宣讲的创业分享课堂平台等三大“双创”教育平台,成功实现了二级分院创新创业项目在社会市场运营良好的成果项目、学校创业园落地孵化的精品项目、学校众创空间的创业实践量化项目等三大层面的有质有量“双创”项目,有效贯彻了学校《实施“三对接三融合三优化”战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了以“专业+”为符号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校形成“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基层分院“双创育人”的工作样本。

(二)案例突破

创新创业育人工作是思政工作的领域范畴,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中,本案例在宏观微观背景下,以形成师生共建共谋,梯队建设有序,项目孵化持续为目标,解决组织保障问题、专业协同问题、团队组建问题、制度保障问题、项目经费问题、赛道培训问题以及平台与载体建设等“双创”生态环境问题。案例需要突破的是形成科学的机制与体系,即实现牢固树立二级学院专业创特意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师生党员共同参与引领、专业与学管工作高度融合的双创型学生党支部[1]。“双创”工作体系运行则是以专业创新创业为基础,以师生的科学研究为依托,以师生的专利发明为补充,全员共同参与的多赛别赛道赛项,打造符合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创特平台与载体建设的多层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形成“学院党总支驱动引领、专业与‘双创’高度融合、院级立项孵化、赛道业绩立标”的四级保障运行机制。创新与固化创新创业体系与机制,提升广大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推进二级学院的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同时二级分院的双创工作的开展战略也深化了思政工作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为探索“专业+”“双创育人”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案例设计

1.实施主体与对象。全体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全体具有创新创业创特意向的学生。

2.步骤设计与安排:第一步,党建驱动。二级分院把“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的强大优势”的新理念贯彻到“党建驱动+创新创业”育人的创特工作中,成立师生联合的“双创型”学生党支部。发挥专业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立足于学校校情发挥新时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上级创新创业任务贯彻落实,党员作用各个有特色驱动;第二步,专业协同。根据不同专业老师的自身科研能力与特长,选派具有情怀的专业教师党员进入“双创”导师队伍,从而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支持与保障,并积极做好行业、市场资源的对接与协同,为项目孵化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三步,团队建设。形成“专业+项目孵化”“专业+教师科研”“专业+双创竞赛”“专业+创业实践”的分层分类的团队建设以及梯队建设,保障团队的持续生命力,并与校外导师团队共建共成长,保障好“双创”队伍的核心人力资源;第四步,任务制定。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社团与“双创”工作坊的创业素质培养平台,创新创业氛围全面辐射的学院特色化滚动式“双创”实验班的创业能力培训平台,校外优秀企业家进校园宣讲的创业分享课堂平台等三大“双创”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项目在社会市场运营良好的成果项目、学校创业园落地孵化的精品项目、学校众创空间的创业实践量化项目三大层面作为目标任务,从而实现有质有量的“双创”项目;第五步,赛道培训。重点构建创新创业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路演与答辩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等不同内容层次的“双创”意识培育以及各大赛道主旨内容的赛标培训,从而实现经验性资料积累,以便在团队梯队中轮学;第六步,项目孵化。借用省市区校各类资源进行创业培育项目注册、创业实践项目注册、政策引进、资源搭建、名师名家引进及自身师生的项目、专利、发明等开发,经过市场多方验证,努力做好项目的孵化与延化;第七步,打通赛道。推出师生组合项目参与到各类符合赛标的赛道项目,全力打造各赛道,并对获赛项目进行赛道立标,挖掘视角,继续打造。

(四)平台搭建

1.搭建好政府社会学校“双创”扶持政策与善用。只要运用得当,相关政策都可对“双创”项目的孵化和发展起促进作用[2]。项目需要正确地运用政策风向和“双创”资助政策。因此,要组织校内外创业导师、政策决策部门人员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项目资助视角,利用好扶持政策。

2.深化校内外“双创”合作项目与创业实践基地。一方面,要将“双创”项目拓展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深化与行业、企业等多方合作,让企业宝贵的“双创”经验助力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项目需要引入更多的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资源,即“引企入校”,从而为师生的“双创”项目建言献策,帮助“学院派”创业项目落地孵化提供宝贵建议,实现“社会化”创业。

3.联动专业增设基于专业创业的“双创”课程体系。不同的专业在切入“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时必然会有细微的差别。因此,本案例将建议、鼓励二级学院专业开设富有自己专业与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以此更为广泛、更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方面培养,以便发挥各专业学生在“双创”领域中的专业素养特长。

4.加强对创业导师团队专业化分层分类培养。创业导师团队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以及对学生“双创”项目的打磨和孵化有着最直接的指导意义。不同的创业导师有着不同的能力结构、知识背景和领域特长。因此,建设好教师党员“双创”工作室、专业教师专创工作室,对于引领学生的“双创”育人工作具有显著的作用。

5.健全分院“双创”工作管理考核配套奖励制度。“双创”项目一直是二级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业绩增长点,需要加强二级学院“双创”工作考核配套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配套、孵化奖励制度,把“双创”业绩纳入到分院教师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为“双创育人”工作提供更大制度支持与激励措施保障。

6.拓展有效的、社会化、丰富性的“双创”平台。在原有“双创”班、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常规“双创”平台的基础上,本案例还有效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培养经验,探索创建创业网络论坛、创业真人图书馆、创业能力测评等平台,打造富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尤其是打造创业能力测评平台,对于实时反馈了解创业项目具体的育人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三、案例创新

“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在支部”的“双创育人”塑造工程,开创了高职院校二级分院把“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的强大优势”的新理念贯彻到了“党建驱动+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成功范本中。此范本搭建了党建引领下的师生联合“双创型”学生党支部组织体系,建立了党建带动创新创业引领的专创师生人才梯队,稳固了党建带动学建引领的学生思政工作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机制,开创了二级学院“双创育人”业绩,为学校创造了各赛道全赛事最高奖项与最全佳绩,引领了本校“双创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并以显著优势超越了同类高职院校的“双创”业绩。

四、案例启示

新时代,要将治国理政的“三新”用于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案例中,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新时代党员创新创业的先锋模范作用。此案例能够在各个高校中适用,具有显著效果,模式可复制,是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实例样本。

猜你喜欢
赛道双创案例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赛道”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征服蒙特卡洛赛道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无人驾驶,先上赛道如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