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探讨

2021-11-23 17:24陈大贤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隐私权医务人员居民

文/陈大贤

采用居民健康档案能直观地将其健康状况反映出来,增强其对疾病防控的针对性,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依据。当前,国家对此类档案采取了严格的管理与建设,但档案中的居民隐私权仍产生了一些问题,出现了较多的侵犯行为。因此,必须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保护居民隐私权入手,将居民隐私权的保护渗透于健康档案建设管理始终。为更好地保护居民的隐私权,管理人员需设置更为科学的管控措施以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建设,这对于推动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居民健康档案中的隐私内容与意义

一方面,针对居民健康档案中的隐私内容,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个人行为、个人空间、个人信息与身体隐私。具体来说,在个人行为上体现出居民不同的社交习惯与生活方式;而个人的社会关系、家庭住址、收入情况、性格癖好、联系方式与个人学历则构成了个人信息;个人空间则代表了该居民的住宅信息;身体隐私则包含了个人的体重、身高、身体状况、疾病史与身体缺陷等信息。此四项内容组成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全部内容。

另一方面,合理开展居民档案管理中的隐私保护带有重要意义,在执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主体,而其中的关键属医务人员,由于其具有不同程度的知情权,在实行档案管理时要遵循居民意愿[1],对其档案中的隐私加以保护,在法律规范的限定内容下,不可随意泄露其个人信息。若医务人员侵犯居民隐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其应承担相关责任,并实行合理的惩罚措施,继而保障居民自身的隐私权。运用科学的方式管理居民档案,不但能达到居民对隐私保护的要求,还可防止此类档案被非法利用的情形出现。

二、产生居民健康档案隐私保护问题的行为表现

(一)建立档案时的侵犯行为

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作为居民个人,其本身是希望拥有独立的空间和疾病隐私保护权益,但是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难免出现隐私权保护不力的问题。在建档阶段,其主要表现在医务人员的调查阶段,在开展调查工作时部分医务人员并未征得居民同意,其无形中侵犯了居民的隐私。而在问询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没有按照建档范围要求进行,若其问题没有在建档范围中,则可判定居民的隐私权遭到威胁。此外,在记录档案内容时,医务人员若没有确认患者的敏感疾病或健康问题,会影响该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也并未达到为居民负责的态度。针对健康档案的保管问题,如果管理人员没有核实档案中的信息,或出现档案丢失等现象,都属于侵犯居民隐私的行为。

(二)应用过程中的侵犯行为

最可能对居民健康档案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环节,通过对实际的档案利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在应用健康档案的过程中,也会因诸多不良行为而侵犯居民隐私,一般来讲,在使用该档案前,医务人员需明确使用信息,确认即将采用的档案内容,若在应用期间,该内容不在使用范围内,则视为没能保护居民隐私。与此同时,若某些患者带有精神性疾病或生理缺陷,将其档案内容出示在公共场所中,其行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此外,在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医疗科研工作时,如果某位居民的个人信息出现在不同种类的传播媒介中时,也构成了隐私权的侵犯。

(三)管理过程中的侵犯行为

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较为高效的管理活动。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时,部分档案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虽然多数医院都已安装了电子档案系统,但仍存在接口是否畅通等问题。若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产生问题,其电子档案也会引发多类问题,如传输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从而会由于技术层面管理不到位导致居民的隐私权受到侵扰。而技术管理上的缺失也会使各档案资料出现丢失或损坏等问题,若在查阅档案时没有严格核查,极有可能因此项疏忽而出现居民隐私泄露问题。

(四)保管过程中的侵犯行为

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保管时,管理人员可能出现的侵犯居民隐私权的表现为混装、错装或信息录入错误等。或者在保存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导致档案信息丢失等,这些都会对居民的关键隐私造成侵犯。

三、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隐私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统一管理个人档案

一方面,政府部门需加大管理力度,对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健康档案实行统一化管理。在收集居民档案前要明确收集原则与范围,借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健康档案网站,并将整合后的资料置于网络平台中。收集人员需合理划定应用范围,了解该档案的使用目的,并严格核实居民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证自身的保密工作。由于档案资料中会带有些许的敏感信息,医务人员应提升隐私管理水平,保证当事人的更正权、知情权与决定权。

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还需加强网络监管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健康信息变得更加透明[2],也更容易被盗用。网络在处理信息的输入与传播时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居民信息也就更易泄露。因此,科学的网络监管工作极有必要。针对居民健康档案需设置专业化的隐私保护系统,并对其信息的获得与应用实行全方位追踪。技术人员需适时应用网络监控技术,明确监控对象、场所与使用范围等,确认该项工作的主体责任,运用多种方式约束监管人员,切实维护居民健康的隐私权益。

(二)加大隐私权保护的宣传力度

在思想认识上,管理人员需不断提升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也需将该观念告知居民,使其逐步完善自身的隐私保护认识。一般来讲,作为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其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与管理理念,对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可实行严格的培训,该培训内容还包含对应性的法律知识,提升其隐私保护认识,并谨言慎行。而居民也需进行科学的思想教育,要意识到隐私保护的重要。比如,当医务人员在开展健康问询时,居民需谨慎回答相关问题,若遇到敏感性问题,可仔细确认,针对自身疾病,如身体缺陷或精神类疾病,应得到医务人员的隐私保护,并严格核实相关信息,避免其健康档案的反复修改。在开展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应用多种媒介进行教育传播,确保该区域的居民掌握隐私权的有关知识。

(三)加强隐私权保护的细节

首先,居民健康档案在使用过程中应时刻注重隐私权保护的细节。比如,在日常使用时,居民需适时提供其本人的健康信息卡,在完成整套治疗流程后,医务人员需实时更新档案中的健康信息,对此次治疗过程进行严格记录,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健康档案应包含居民的随访记录、住院记录与会诊记录,医务人员还需了解并掌握其当前的健康状况,适时补充部分内容。其次,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时应严格规范其语言文字的使用,保证用词严谨[3]。针对居民的敏感性疾病,要采取科学的隐私保护方案,重视居民信息卡。最后,若某些疾病内容不想让患者了解,可采用替代诊断或英文缩写,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如性功能障碍的英文缩写为ED,CP则代表了慢性前列腺炎。

(四)合理规划居民健康档案

科学规划居民健康档案有助于实现对其的隐私保护,管理人员应设置档案管理系统,在该体系中每名医务人员需签订隐私保护协议,并附加相应惩罚措施。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可不断完善相关细节,居民可适时了解该系统中的保密权限,对档案管理者与医务人员形成进一步支持。同时,管理人员应明确系统中的档案管理范围与内容,严格界定隐私保护的边界,并运用法律划定侵犯居民隐私的具体行为,设置对应的惩处措施,从而使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更为科学与专业。更要严格地遵循保密原则,全面抵制可能侵扰居民健康隐私的各种因素。

(五)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活动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并提升自身的应用水平,实现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比如,当前的管理者需具备访问控制、信息确认、身份识别与数据加密等多项信息技术,为防止不法分子对信息的窃取与拦截,适时加密网络信息极有必要。同时,还需在登录界面中应用身份识别技术,通过系统内部的个人信息判定其授权人身份。运用访问控制技术能合理控制档案文件的操作,避免出现随意拷贝、修改与删除档案文件等不良行为。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个人数据的管理,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可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居民健康隐私管理。

四、结语

在开展居民档案管理时,应时刻加强对其隐私权的保护,医务人员需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建立内部的隐私权保护系统,可对其个人信息实行切实保护,在获得患者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不但能使医患关系更为稳定,也能更好地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隐私权医务人员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你睡得香吗?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