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
——以广州商学院为例

2021-11-23 17:24廖秀娟蔡俊发刘智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疫情

文/廖秀娟 蔡俊发 刘智莹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容易出现思想偏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别有用心者甚至颠倒黑白,企图制造恐慌和混乱,给我国抗疫斗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有较强的时代使命感,对各类现实问题、时事热点格外关注。同时,他们由于社会经历尚浅,缺乏判断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复杂多变的疫情信息,容易产生信息辨识困惑和思想困惑,更有甚者会被网络谣言所误导,不加辨别地随意发表错误观点,触犯法律法规[1]。因此,如何加强教育引导已成为疫情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2]。

(二)地域分布广泛,难以把控实际行程动态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分散区域广,各地区受疫情影响差异性大,加上学生活动自由度高,一些学生仍然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例如不采取防疫措施、体温数据报告不及时等,加剧了学生管理的困难[3]。因此,为确保学生安全,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预防控制意识,让他们掌握与流行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4]。

(三)“空中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但教学效果难以把控

疫情防控期间,多数高校开启了线上网络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与传统“面对面”教育模式相比较,网上教学的互动性有待增强,对于没有很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力的学生,如果课程缺乏趣味性,将无法坚持学习下去;二是“空中课堂”依赖网络性强,由于各地区网络条件不同,各家庭的学习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技术原因,网络教学平台也容易出现画面卡顿、服务器崩溃等问题,给正常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5]。

(四)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易受影响

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由于疫情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针对在家长时间在线学习,失去了正常去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会对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在规范防疫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注重人文关怀,迅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恢复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状态,这是管理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工作压力大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重点任务。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874万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内劳动力需求下降。许多公司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后,对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减少,进而使得一系列校园招聘活动被迫推迟甚至取消。面对不断增长的劳动力,严峻而充满挑战的环境,不稳定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使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面临更大的艰辛和挫折,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压力巨大。

二、疫情期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因时而进,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将课程思政嵌入高校线上教学机制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平台已成为学校教学和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必须在完成这一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抗击疫情的相关图书及时开展在线思想政治工作,使课程思政与在线学习相互整合。

2.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线上校园文体活动有机结合

高校需转变意识、主动作为,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充分认识疫情防控下开展线上学生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并制定疫情防控下的线上文体活动方案,根据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现有指导思想,充分展示各级党组织和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明确互联网体育活动的目的和目标。要将线上文体活动作为积极参与在线体育激励机制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参加活动。

(二)实行网格化管理,多渠道进行监督管控

疫情期间,为了能够准确掌握所有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人员流动情况,各年级、班级需实行“每日健康打卡”,填报个人所在地、体温、行程动态等,实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动态,进行信息交流,发现问题时尽快解决。此外,确定学生防疫工作的责任区,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班级划分为多个防疫工作队,党员和核心学生为成员,设立防疫工作主要负责人职位,对防疫工作进行监督。对于高风险地区学生则一对一保持联系,做到重点人员重点关注,确保学生无遗漏、防控无死角。

(三)构建“家校双向联动”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疫情期间,为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针对有家庭经济困难、情感危机、精神健康、学习困难等特殊情况的学生群体,需建立“家校双向联动”的育人机制。在学生遇到突发状况,或者出现某些困扰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协商进一步的教育管理策略。确保在地域空间上,实现以学校实体教育通过虚拟网络教育向家庭实体教育的转变,不断强化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实现家、校教育的融合。

(四)以生为本,探讨“网络教学”新模式

根据目前的教学条件,对课程教案重新进行设计。在网络教学中,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如何检验教学成果等,需要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不断调整更新。其中,需要转变“教”的模式,将线上网络实时“教”学转变为可离线使用的课件“教”学模式,即任课老师在授课前制作课件讲义,选定网络教学平台(腾讯课堂、腾讯会议、CCTalk等)进行视频录课,课后上传录制好的课堂视频及课件供学生回顾学习。

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辅导答疑模式,可以增加网上教学的互动性。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建立课堂打卡制度,通过直播平台的对话框、留言板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也可对学生进行提问。此外,要充分利用微信、QQ群建立线上虚拟教室,在线指导学生线上学习,课后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检验教学成果。

(五)防治结合,筑牢抗疫“心理健康防线”

1.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

在疫情隔离期间,有必要充分发挥党员、优秀学生的骨干作用,建立起可靠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形成学生个体—班级—年级—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多级联动机制,多角度多方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转移宣传阵地,活用新媒体新技术

创建专栏以宣传在抗疫中出现的人民英雄和杰出志愿者的报道,谈论杰出人士的事迹,并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抖音、B站等创办心理健康讲座、线上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微视频大赛等活动,积极开展疫情期间的心理教育宣传活动。

3.做好心理助困帮扶工作

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存在现实困难、基础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要适时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关注和协助;另一方面,对经济、学业、就业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帮助学生舒缓恐慌和焦虑的心情,消除或减轻由疫情引起的心理压力过大问题,在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同时提供心理保护。

(六)深化就业分类指导,助力毕业生实现就业

1.持续开展就业教育

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做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研判,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当下就业期望,并合理进行职业定位、确认职业目标和位置。

2.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要收集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的招聘信息,结合24小时全天在线的校园招聘服务,大力推广“云招聘”的招聘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此外,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主动地邀请校友所在企业来高校招聘,为毕业生就业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

3.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根据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为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政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简历设计、面试技巧等进行指导。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健康问题、公考失利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在心理咨询和就业援助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使之克服困难,顺利求职。

三、结语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需要适时进行相应改革,要及时对当下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构建出顺应特殊时期开展的学生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在疫情时期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和指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疫情
战疫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