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党精神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
——以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

2021-11-23 18:17商海岩
现代交际 2021年23期
关键词:建党共同富裕研究生

商海岩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言论充斥其中,形成了网络丛林;网络丛林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有些价值观扭曲了青年的信念,腐蚀了青年的斗志。研究生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任,研究生的思政课程也承担着培养价值自信和政治认同的重任。研究生教育属于高层次教育,其课程数量少、内容较深,要求讲授水平高,嵌入思政元素必须精练,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研究生的思考,达到以研究为主的学业要求。课程思政深入人心、获得研究生的赞同,是思政课教师的时代使命。

一、建党精神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契合性

建党精神不仅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素材,还有着深刻的经济与哲学理论基础,能够高水平、高质量进行研究生课程思政。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生的必修课程,理论性强。在建党精神引领下,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可以讲述深刻、生动的理论故事。

(一)学习建党精神有助于理解“中国为什么能”

中国增长奇迹一直是经济学界感兴趣的话题。改革开放后,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延续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既给世界带来了真正动力,也成为许多国家模仿的对象,许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中国增长之谜。经济学界有的将其归结为技术进步,有的归结为文化因素等。通过学习发现,中国增长原因在于伟大的建党精神,在于人们对党的衷心信任与拥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在逆境中坚持真理,为人民勇敢奋斗,这种建党精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任何物质财富无法比拟的。只有党在面对经济利益时坚持人民优先,牺牲小我为国奉献,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二)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制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后就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打压,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瞿秋白36岁英勇就义,夏明翰28岁牺牲,陈树湘29岁牺牲,这些先烈都有着英勇无畏的精神。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已经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不可战胜的法宝。

(三)建党精神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通过经济增长理论、财政政策理论等,分析了技术上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可行性,但是忽视了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梦想,我国文化中“以天下物利天下人”就阐述了这一思想的渊源。[1]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重视社会的公平与共同富裕,积极防范资本对社会公平的侵蚀。毛泽东同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认识到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并贯彻在土地革命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这一思想。[2]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3]邓小平阐述了以社会主义防止资本控制社会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步是通过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生产力飞跃,第二步通过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4]张春敏、吴欢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观点更有时代性和针对性。[5]郭瑞萍、李丹丹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及其对共同富裕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了共同富裕的时代性与全面性,以及市场资源配置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6]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公平正义,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坚持共同富裕思想,同各种剥削阶级进行斗争,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坚持扶贫攻坚,并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整体脱贫目标。应该在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中明确阐述这一理论。

二、建党精神与研究生课程思政主体结合的实践性

建党精神要想融入研究生的课程思政,不仅在内容上要与课程契合,还应该在实践上与研究生的内心焦虑、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获得研究生的内心拥护,塑造课程思政的活力。要想在实践中结合研究生本身的生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党精神讲述的时代性

建党精神的形成跨越了一个世纪,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建党精神只有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引起研究生的共鸣。在新时代贯彻建党精神,应将其与青年的关切联系起来,找到时代契合点,具体如下:

1.讲述跨时代中艰苦的一致性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家庭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国家经济与科技实力都有了更大的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与先进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科技上的差距,它对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家坚持“造不如买”的观念,在短时间内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发明创造的投入,但是,从中观视角看,产业受制于国外产业链,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建立产业生态。尽管时代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但是产业竞争、科技竞争方面的压力并不比以前少,甚至更高。作为研究生,应该响应中央号召,以建党精神激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斗志,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繁荣继续添砖加瓦。

2.讲述跨时代青年理想的联通性

建党时大多数党员代表是青年学生,与现在研究生的年龄相差不大。在旧中国,他们面临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随时牺牲的险境,却能毅然奉献自己宝贵的青春。在新时代,也有一批青年在艰苦创业、勇于奉献地工作,二者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当然也有一批人不愿意面对竞争与生活的艰难,而选择了“躺平”。“躺平”是时代青年精神的癌瘤,腐蚀斗志,浪费青春,研究生应该以建党精神激励自己,勇于同“躺平”的思潮进行斗争。

(二)以“平语近人”为标准讲述建党精神

“平语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风格,以贴近群众的话语讲述深奥的道理。吕艳华提出,应该以“平语近人”为标准,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7];王陶冶等也提出,以学习“平语近人”作为切入口,鼓励导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参与,推进研究生思政课程的创新。[8]韩宁从语言学视角分析了为什么“平语”“近人”,主要是其与中华民族文化的韵味与风格相近。“平语近人”作为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语言风格,可以拉近与研究生的距离,更有效地讲述建党精神,分析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引导研究生进一步反思当今社会,阐明社会对青年的期望,通过对比分析个别国家青年“躺平”对社会产生的后果,也能阐述“中国为什么能”的内核在于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与建党精神是一致的。[9]

历史上,我党也曾经积极通过音乐、话剧、小说等形式宣讲革命道理。比如,红军刚刚到达陕北,就运用一些文艺形式讲述革命的原因、迫切性,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三)提升建党精神讲述的层次水平

研究生课程属于高水平的专业课程,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高层次精神境界结合起来,突出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特色。要做到课程的高水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加强阐述建党精神的理论素养

教师不仅要有高储备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高储备的思政知识及哲学知识。一些网络公知热衷于吹捧、美化外国,摆出“中立”“客观”的姿态提出所谓的普遍共识,强调工具理性的作用,攻击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哲学知识。比如在讲授中级宏观经济学时,应该强化经济规律存在的条件,揭穿虚无主义的欺骗性,指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产生效率,也经常“失灵”,西方经济学曾深入阐述过经济增长中“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导致的后果;在现实中也存在着照搬西方模式,国家面临经济崩溃的事实,通过高水平、高层次地讲述建党精神的理论,从哲学视角指出西方理论的欺骗性,可以引发研究生的共鸣。

2.跟踪前沿,从建党精神角度分析实践中的问题

最新时事可以提高研究的兴趣,也可以为建党精神的思政讲解提供最新的研究素材。讲授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时,联系现实,更能阐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比如,疫情期间,西方充斥各种反科学的谣言,在经济政策方面,实施“让资本家先走”的救市政策,宣传上却包装成为老百姓发福利的财政政策。事实上,在滥发货币的政策指引下,寡头企业的股票探底冲高,网络企业赚得盆钵满盈,老百姓却面临物价飞涨,生活困难。相反,在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宁肯财政受损,也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着想。

3.从中国现实讲述建党精神,增加建党精神的深入性

中国共产党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政党,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立足于中国实际,从农村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与研究生踏入社会有一致性,在中级宏观理论讲授上,要指出中国现实条件的一些局限性,引导研究生敢于面对艰苦条件,扎根于艰苦领域,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理想。建党时,中国一大批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也是这样奋斗过来的,今天要继承建党精神,就要贴近实际,踏踏实实地干事业。

三、结语

建党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是指引当前青年克服虚无主义、奉献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生课程思政应该从高层次、高水平及高质量视角提炼建党精神的内核,指引研究生在新时代奉献力量。

猜你喜欢
建党共同富裕研究生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建党百年礼赞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