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3 18:51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加工业昆明市昆明

余 珏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界定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等的生产活动,从而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的企业。本文所研究的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对农产品进行分拣、包装等简单加工企业,也包括对初级农产品运用科学技术、以工业化生产模式,进行提炼、精炼、精制的精深加工企业。

二、昆明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加工企业连接初级农产品和终端需求,依据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生产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产品,可以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发现,昆明市民因为本地产品加工质量不优、产品不够丰富、出现大量的消费外溢现象,所以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是提升全市农产品供给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

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且使农业生产与加工迅速融合,将现代科技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条。使农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三)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脱贫

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脱贫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在昆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有可为,通过就业扶贫、产业扶贫让困难户不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致富。

三、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一)总量稳步增长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业现价总产值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主体个数达到11 735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53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3户,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不含烟草)总产值实现485.51亿元,同比增长8.23%[2]。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2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达1.3:1。

(二)产业加速集聚

昆明作为全省乃至东南亚地区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形成了空港区小商品加工、富民林产业、七甸绿色食品加工、宜良饲料、寻甸林产业、石林芳香产业等9个农产品加工集群化产业园基地,培育了晨农、嘉华食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实力龙头企业,引进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嘉士伯、娃哈哈、百威、双汇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企业。

四、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昆明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局部市场饱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成本高,价格低问题依旧突出。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充分

2017年,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20%,约低于全市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比例10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达1.3:1(不含烟草),低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2.2:1[3]。数据显示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充分,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二)用地和融资困难

农产品加工企业农用地、工用地均难取到用地指标,土地流转困难,流转费用逐年上涨,征地花费时间长、用地审批慢、时效性差。加工企业连接基地和消费市场,农产品季节性强,一次性收购原料加工,存在资金周转困境。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质押不足、资信等级低[4]。

(三)农产品加工缺少品牌效应

部分特色性产品缺乏地方的、行业的标准,单打独斗多、联合创新少的生产局面依旧存在。众多企业单打独斗创建品牌有心无力,走商超渠道需要支付高昂的条码费、上架费、入场费等费用和承担货款拖欠的财务费用,进批发市场面临众多同质产品的激烈竞争,发展电子商务难以维护运营、提高流量,难以满足新常态下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旺盛需求。

(四)产业体系不健全

首先,蔬菜、花卉等没有整合提升出的稳定的加工品种,造成农产品加工供应链前端不足难以满足“高、精、特、新”的产品加工需要。其次,产地初加工水平低。北部贫困农村未能整体构建产加销体系,导致燕麦、苦荞、黑山羊、黄牛以及各类高山药材等生态产品、优势产品产能闲置和浪费,并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产后损失。最后,综合利用不足。大量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循环和高值利用,如蔬菜、水果等残次品或者作为低级饲料喂牲口,或者作为垃圾处理等,酵素、有机肥等综合利用产品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等。

五、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业提速增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在“中国健康之城”实施中,向市场提供具有高原特色的健康农产品,才能抢占先机,才能有效破解其他省会城市和地州崛起围堵赶超的藩篱,才能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另辟蹊径。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通过生鲜加工、冷链运输、品牌营销将农户的农产品集中抱团、形成品牌,培育创新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紧紧围绕精准脱贫,积极开展产业扶贫,通过电商、农超对接等方式,将贫困户与产业链结起来,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插上翅膀,提高贫困户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拓展融资渠道鼓励资本融入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不均衡的特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资金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应由政府出面协调成立担保中心,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各种渠道资金注入,开展各类融资担保业务。鼓励各类资本和非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提高昆明农产品加工业的外向水平。

(三)创建昆明特有加工农产品品牌

品牌是产品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打造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昆明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一批具有昆明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要按照市场需求特点出发,以绿色生态无公害为方向 ,突出昆菜、昆花、昆烟、昆药等品牌,打造昆明农产品地理标识。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形成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战略的合力。通过现代宣传手段,微媒体、电子媒体等各种手段,让更多人熟知昆明特色。

(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发展

从昆明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来看,企业之间普遍缺乏整合,导致质量效率不高,要提高市场化程度,整合生产资料,引导加工企业通过组合和兼并重组来合理分配资源,把重点放在转型升级上。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来调节生产,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借助农业博览会,吸引大企业入驻,促进农产品加工专家和学者来昆交流,提升昆明市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管理和技术等整体水平。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昆明地方品牌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收入促脱贫拔穷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昆明的现实需要,从而成为提高昆明市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及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昆明市应针对农产品加工存在的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下,同步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培育农产品品牌和创新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猜你喜欢
加工业昆明市昆明
1—10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7%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昆明美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