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管理工作

2021-11-23 21:25张晶亚
活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处分感情管理工作

张晶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33部队,大同 037000)

一是把握根本基调。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确保基层的高度集中、统一,这是一切管理方法应该把握的根本基调,也是提高管理工作“硬度”“温度”的重要契合点。从二者的辩证关系上来看,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从二者的主次地位来看,由于基层本身的特殊使命和建设要求,“依法依规”经常处于主导地位,“讲感情、讲道理”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从二者的使用方法上看,“法规制度”是基础,“道理情面”是辅助,平时工作和遇到问题时要讲“规定”在前,谈“情理”在后,二者顺序不可颠倒。

二是避免两个极端。我们的干部骨干中还存在着两类人:一类在群众面前张口闭口是规定,把管理工作做得无比生硬,如果个别同志出了问题,不去调查了解到底是倾向性问题还是特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查规定,研究怎么处分人,即使处分完了也不认真做受处分群众的思想工作;还有一类对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么矛盾上交,要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觉得同志们都不容易,没必要板起脸来较真碰硬,这种情况看似宽厚,却很容易引起其他群众效仿,损害了纪律的权威性和单位的公信力。在处理管理问题上,要拿捏好分寸,软硬兼施、恰到好处,否则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会产生很多管理上的“次生灾害”。

三是亮出鲜明态度。在实践中,如果干部与群众在感情上越融洽,在管理上群众也就越配合,而管理上的配合又会更加巩固彼此的感情,促进单位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干部与群众相处得不好,上下级关系不融洽,在管理上群众就会“软抵抗”,而管理上的“软抵抗”会越发增加干部对群众的成见,更加损害彼此的感情和信赖,也不利于单位的建设,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引导群众处理好个人生活与管理工作中的同志关系,不要把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这是两码事。

在基层工作中,讲感情不能无原则、无底线,必须处理好情、理、法三者的冲突,坚持严格要求同热情关心相结合,纪律约束同说服教育相结合,不断营造清爽的基层风气。

一是讲感情必须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情不能大于法,不能把迁就照顾、当老好人、庸俗关系学那一套带进工作中,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把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特别是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要依法依规从严惩处,绝不姑息纵容,通过重锤常敲、警钟长鸣,努力开创“机关按规定指导工作、基层按规定规范言行”的良好局面。

二是讲感情必须讲格调。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唯以心相交,方成其长远。”基层干部要坚决按规矩办事,一碗水端平,特别是处理敏感事项时,要教育、引导群众认识到“没有关系没关系”“靠素质立身,凭成绩进步”,以德才表现、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群众公认“论英雄”,让那些平时收摊子混日子、“架天线”搞关系的人没市场,营造纯洁健康、积极向上的内部关系。

三是讲感情必须具体化。感情的体现需要载体,脱离具体的人和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基层干部而言,就是要带着感情干工作,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全心全意解难帮困,急难险重任务和群众一起出生入死,脏活累活和群众一起流血流汗,以自身模范形象感召群众。迎着困难干工作,拿出滚石上山的韧劲、爬坡过坎的冲劲和攻坚克难的狠劲,心无旁骛,只争朝夕,不计得失,下大力气解决制约基层发展建设的矛盾问题。

纪律约束同说服教育两组关系从实质上讲是内在统一的,两者并不矛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关键在疏导。古代大禹治水既筑河堤,又挖河底,用了十几年,终于降服了洪水。教育管理如同治水,要坚持挖底和筑堤并举,以“疏导”为主。抓住了“疏导”就抓住了结合点。

一是要处理好“情感”和“说理”的关系。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首先,“疏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和“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不以真诚的情感去说理,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某些缺点较多的群众,更应该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疏导”。其次,“疏导”要以“情”带“理”,以“理”带“情”。“情”是同志之情、革命之情,而不是庸俗、低级的个人感情,也不是推杯换盏、哥们义气的“温情”。离开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这个根本,孤立地强调以情感人,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必须“情中达理”“理中含情”,情真理实,情理交融。最后,做好“疏导”,要理直气壮地讲好大道理。不能离开大道理,片面强调小道理的作用,更不能以小道理代替大道理,防止和克服大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千讲万讲不如一奖,千理万理不如一利”的错误思想。

二是要处理好“严管”和“厚爱”的关系。“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成祸害。”把严寓于爱中,把爱寓于严中,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和谐有度是门学问,打开这门学问的钥匙就是知和爱。只有真知真爱,才能严到点子上、爱在根本上。要从思想上关心,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八多八少”,即关爱多一些,冷漠少一点;宽容多一些,计较少一点;真诚多一些,猜忌少一点;奉献多一些,私心少一点;沟通理解多一些,自我封闭少一点;积极合作多一些,消极竞争少一点;赞美欣赏多一些,嫉妒心理少一点;冷静理智多一些,感情冲动少一点。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当好老师,做好春风化雨、指点迷津的工作;当好知己,“板凳”对“板凳”,采取平等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要从批评中关心。对缺点的批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讲,比物质生活上的关心更重要。那种怕得罪人而采取“躲”的办法,怕丢单位的丑而采取“捂”的办法,怕矛盾激化而采取“哄”的办法,“没有事不想事,有了事就怕事,过了事就忘事”等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从细节处关心,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努力做到婚庆喜事祝贺到家、生病住院探视到家、天灾人祸关怀到家、家庭纠纷协调到家、劳动争议调解到家、福利权益关心到家。尤其要注意的是,对群众做了承诺的事,不能“当面答应,过后就忘”。

三是处理好“处罚”与“教育”的关系。“教”是疏导,“罚”是教育的手段,也是一种疏导。对于教育管理,要严而有度,严得合理。我们不是反对实施处分,但处分一定要慎重,要多教育、少处分。俗话说:“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如果一定要执行纪律,也应当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纪律处分的全过程。如果教育不通,硬来处分,就可能会产生负效应,甚至“破罐子破摔”。比如,婚恋情况,年轻人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一种正常心理,关键看我们怎么做工作。由于现在网络比较发达,智能手机很普及,一些青年通过网络方式结交异性,以满足心理需求。对此,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讲清违纪及在虚拟生活中的现实危害,包括择偶标准不能太高、不能过于理想化等,简单靠堵是堵不住的。

四是处理好“理解”与“服从”的关系。要教育同志们正确认识“理解”的含义,既要讲理解,又要讲服从。对上级的指示,有时可能不完全理解,但也要坚决执行,在执行中逐步加深理解。我们要提倡干部了解群众,上级了解下级,互相交流思想,加深理解。干部要定期向群众作述职报告,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争取大家的了解和监督;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安排工作、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的难处,留有一定的余地。实践证明,加强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了解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理解了,教育管理才能卓有成效。

猜你喜欢
处分感情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共产党人的感情
河南安阳规范全市公务员处分备案工作
永济市: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到位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感情强烈的叹号
彼此麻烦,才有感情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