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税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分析

2021-11-23 21:25
活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服务收入税制发票

魏 巍

(哈尔滨师范大学财务处,哈尔滨 150025)

引 言

“营改增”税制于2012年在我国上海首次试行。“营改增”税制通过简化和优化税收促进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使“营改增”税制税率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这项改革扩大了增值税范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缴纳大量税款,“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其财务运作产生了一些影响。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践中非常必要。

一、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实施在我国的经济监管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税收制度得到改善。“营改增”税制的改革将扩大“营改增”税制的征收范围,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使“营改增”税制抵扣链更加完善。在改革之前,我国服务业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这大大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随着改革的实施,这种现象已得到缓解,我国的税收结构得到了优化。因此,“营改增”税制改革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适应我国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及市场经济和金融资金的管理,并改善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金融业务非常重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发展中,“营改增”税制通常涉及房屋租金收入,无形租金或转移服务及服务类型收入。其中,服务收入与“营改增”税制改革、“营改增”税制试点改革密切相关,但在其他两类中,营业税仍是主要缴纳税种。在正式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的服务收入通常须按5 %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这次税收改革之后,开始施行“营改增”税制。在正常情况下,现代服务业要求纳税人以6 %的税率纳税。在单位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服务收入来自项目资金,结合这些资金的性质需要单独征税。自2010年7月起,我国财务账单管理部已授权并限制“项目任务书”中明确规定的所有项目开具从金融机构获得的发票,其处理方法分析如下。

首先,接收单位必须开具营业税收据并缴纳税款。如果在通用项目任务书中未指定项目实施单位,则相当于提供应税服务和纳税。其次,它等于国库支付的资金,并且不提供发票。收款人可以合并银行存款记录以创建银行账户和收入账户,付款人可以合并相应的银行付款记录,注册银行账户和收入账户。此方法通常不需要付款,无法获得“营改增”税制发票,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服务收入成本是人力资源,并且项目资金从属于项目执行部门。因此,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后,没有可扣减的临时消费税,很有可能直接以6 %的税率缴纳“营改增”税制。

(二)对会计运作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的营业收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纳税。但是,从当前的会计操作的角度来看,通常很难在非税收入和税收之间作出清晰的区分。各部门的发票通常与合同的实际性质结合在一起,可用于为项目提供资金或作为技术服务的收入。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预收项目资金包括特殊和非特殊项目资金和非发票财务拨款,以及其他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政府部门的项目资金。其中,技术服务收入通常有两种情况,即计费和不计费,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不加强制地提供技术开发业务、技术转让业务、相关技术服务业务、相关咨询等。

这种会计方法更符合国家预算控制和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实际需要,但违反了对非税收入和税收的单独会计要求。因此,会计原则要求成本和收入要匹配。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政补贴,单位的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自行采购。此外,项目资金的预管理可以加快优化比例原则的实现。但是,就技术服务收入而言,很难实现上述目标,项目资助中可能包括相应的成本,如出版和印刷成本、测试材料等。此外,可用于支付技术服务收入成本的资金非常有限。

“营改增”税制体制改革完成后,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技术服务成本与收入的有效比例,申请“营改增”税制发票的成本基本上是财政性的,这是从拨款中得来的。从财务理论的角度看,支出的进项税不能抵销销项税。在此基础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改变了现行的会计模式,建立了新的会计模式,以阐明各种税收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会计制度

随着“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以更好地适应新制度的发展需求。在“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区分当期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细分原始的第一级主题,并根据需要添加第二级主题。以“业务收入”为例,可以将其分为“应税服务收入”和“免税服务收入”,然后可以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并添加到服务支出账户中。通过此类主题的优化和细分,可以为单位的财务和税收管理提供一些便利,同时还可以使单位对其主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二)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将它们与功能结合起来并进行详细划分。例如,生产和运营部门可以采用公司管理系统来加强当前的税收优化和改革,公共机构需要集成业务财务以执行管理任务,而具有管理功能的公共机构可以使用托管财务管理。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和目前的税收增加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税收筹划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体系,提高员工的热情并增强综合能力。此外,单位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下,有必要让优秀的员工积极参加单位定期举行的技能和专业培训活动。财务人员参观和研究国内外优秀的行政事业单位,以优化现有的财务管理团队,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税制改革。

(三)加强“营改增”税制发票管理

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公共机构通常需要根据合并的付款状态和相应的合同条款开具营业税发票。系统引入后,发票审查流程变得更加严格,同时对工作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各种发票进行详细分类。另外,有关税务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税单的管理和监督。“营改增”税制发票通常包括特殊发票和常规发票。其中,可以将特殊发票用于税收抵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发票部门,并严格审查其工作流程,以更好地适应税收改革的实际需求。此外,我国必须积极颁布与发票有关的政策法规,以确保发票的合理发行和使用。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我国财务部门已提议“营改增”税制改革,总结了一些做法,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对于规范我国的税制和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但是,改革通常伴随着利益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及时向税务管理部门反馈税收负担变化,并提供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其健康稳定地发展。“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考虑到单位税收负担的增加,主要是基于公益性服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补偿机制,并提供一定的补贴,实现减轻税负和促进稳定发展的目标。

结 语

简而言之,在我国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税收更加规范,并在结构性减税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有重大影响,但是改善会计制度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服务收入税制发票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No.3 快手:第三季度营收205亿元
浅谈医院财务报销发票的审核
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超5万亿元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对策
中国联通一季度净利8.62亿元 同比增长79.3%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建国以来的工商税制改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