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疫情时代医院管理体系的建设

2021-11-23 21:25
活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预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郑 策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务处,哈尔滨 150081)

2019年12月,突发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出现并迅速扩散,截至2021年4月,海外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4亿人,国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疫情已得到有效抑制,但也累计确诊10万例。新冠肺炎疫情一经出现,立刻被我国确定为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事件,并立刻组建医疗团队对其进行攻克,极大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绩。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疫苗也已完成阶段性注射,为更加开放、包容的大国态度奠定基础,展现出我国对待突发性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事件的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再如2003年的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具有潜伏周期长、群体发病、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且难以短期有效控制等特点,一旦发生必然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给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尤其是现在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率先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们作为医疗工作者则需要不断反思,审视医院、医疗机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改善提升应急策略,若有紧急事件发生,既要做到“战必胜、攻必克”,又要做到后疫情时代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能及时就医。因此,完善后疫情时代医院管理体系,既是对疫情的总结梳理,确保今后对可能突发的类似重大疫情做出快速响应,也是为后疫情时代患者顺利就医提供合理、可靠的保障,避免“一刀切”就医现象,这对医院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紧急预案

(一)国内公共卫生发展及现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性大、涉及面广,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工作,而医院和医护人员作为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责任单位和主体责任人,对所担义务、责任义不容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体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公共卫生领域的范围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公共卫生机构在国家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卫生法制也逐步变得精细化。公共卫生体制的变革也使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成功应对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来说,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大致经历了体系恢复发展和调整阶段、体系改革阶段、体系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

各省市政府管理部门自2003年之后,逐渐建立和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综合医院担负着社会应急医疗救治职责,因此,综合医院面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和救治能力,对省市区域性整体有效防控疫情尤为重要,但在全面、系统、快捷、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处理、应急处置和恢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各级医院内部的应急管理体系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大多为常规性的、单个模块的应急管理预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整合管理和体系化建设,特别是对于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联动和及时应急响应体系不健全。如后疫情时期黑龙江省某综合医院出现的交叉感染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上述问题。由此可见,一旦面对突发重大疫情,各级医院会出现应急不及时、信息不畅通、指挥调度不顺畅、处置流程不规范、基础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影响突发疫情的防控救治。因此,建立全面的疫情防控常态化紧急预案迫在眉睫。

(二)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紧急预案

医院通常都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应急演练多数按照事先设定的演练脚本或者预案进行,各环节参与人员多数抱有应付了事的想法,未能真正理解演练实质,使应急预案的执行流于形式。多数医院的感染管理部门为非独立部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医院感染管理力度,不利于医院应急预案工作的开展。再加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和结构配置不合理,人员在药学、检验、公共卫生甚至管理类专业上有所欠缺,医护人员注重“高、精、尖”技术钻研,以及新医疗新技术拓展,常常忽视传染病法规、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标准预防、一次性物品规范使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设置规范的负压病房应对新发、再发传染病始终是医学界努力攻克的难点问题,尤其是遇到呼吸道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多数医院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收治,可能造成疾病在收治、隔离与治疗过程中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引起疫情扩散。建议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各医院应重视负压病房建设,当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立即开启负压,最大限度地控制感染,及早启用并整合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各地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结合疫情发展趋势综合评判,及时启用发热门诊。因各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多不具备相对独立的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可以考虑将远离院内人流的独立楼宇改造为隔离病房,楼内采用隔断进行区域分割,尽量满足传染病“三区两通道”的硬件设置要求。

因此,医院需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紧急预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各类应急管理预案,这将对防控和阻击疫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应急管理预案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需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体系设置、应急预案启动、保障人员、物资调配、人员调整、各部门协作等重新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二、后疫情时代,建设疫情防控协调有效管理方法

(一)建设疫情防控内部控制机制

转变医院领导层对于疫情防控内部控制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疫情防控内部控制环境,狠抓疫情防控思想不放松,不能再停留在制度建设的表面工作上,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目标,踏实有效,为了能够切实起到指导作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积极主动、科学严谨地制定有序、高效的疫情防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医院要单独设置疫情防控部门,做好医院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全员培训,形成内部疫情防控独有的风险控制体系,培养内部疫情防控精英团队,守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后疫情防控协调管理方法

对科室内,首先,应调整各科室年度计划与预算。建议医院结合自身科室结构下调医院整体年度医疗服务收入预期,在新的收入预期下,控制整体收支平衡,调整固定资产投入、日常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等。其次,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医院不同科室的影响,调整各科室年度目标计划与资源投入,合理设定科室年度运营目标。最后,充分考虑防疫工作带来的影响。针对当前和今后持续抗击疫情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疫情期间医院经济运行所受到的阶段性影响,全力做好医院现金流管理与防控物资调度管理。

对科室间,应以积极响应国家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为总原则,依据医院制定的疫情防控协调有效管理方法,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尽管各科室的业务范围及职能属性存在差异,也因此会表现出主动性、被动性等特点,但治病救人的原则没有改变。医院内各科室根据业务需求互相协作、配合支持,这是保证各科室疫情防控协调有效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

对医院,医院疫情防控协调有效管理需全局协调医院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其不是独立存在的,并且任务或目标的完成时间和顺序上相互交叉,这就需要协调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医院之间的任务关系。医院疫情防控协调有效管理控制和协调各个科室的有序活动。医院疫情防控协调有效管理关心的不是各个科室或者医务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而是如何能够确保各个配合过程达到最优,或者让整个配合过程按计划完成。这样可以避免科室的资源浪费,将资源优势集中起来以满足后疫情时代医院的整体需求。

三、后疫情时代,健全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一)树立危机意识,提升医护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医院应当明确认识到一部分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只有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医院应当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医疗仪器的检查与维护,重视各种药物的搭配,最大限度避免传染病的蔓延。其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医院应当动员所有工作人员,将群体的力量注入预防、预测及事中管理中,只有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深深植入危机意识,才能够确保医院化解突发事件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得以提高,使医院能够控制突发事件扩散。最后,医院应当不断地向工作人员灌输危机意识,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危机意识再教育,确保每一名医院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预防突发事件的重要性,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完善医院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医院的各个部门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各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其在处理应急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关系应同样紧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医院应急突发事件管理成熟的体现就是拥有一套完备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这同时也是评价医院应急突发事件管理水平的标准。由于偶然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特征,这对医院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体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才能够彻底发挥出应急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作用。医院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负责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部门,要事先向工作人员明确各个部门所肩负的责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就探讨出可行的应急措施及预防策略。

结 语

综上可知,后疫情时代的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的、没有硝烟的战役,为巩固和加强我国取得的来之不易的胜利,医护人员仍需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吸取和总结后疫情时代疫情反反复复零星出现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医院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守护一方安宁。

猜你喜欢
预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应急预案的编制
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