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研究

2021-11-23 21:25舒和兵
活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电子政务政务

舒和兵

(安徽大学,合肥 230000)

引 言

我国电子政务萌芽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大力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挥其在数字政府、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就需要确立政务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来规范其运行发展。

一、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很多国家都将政府管理和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当前,电子政务在我国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继续发挥这种作用并进一步挖掘新的电子政务价值,就有必要开展政务绩效评估。

(一)电子政务的良好发展需要绩效评估的引导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仅可以检验政务平台,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电子政务的良好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展绩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电子政务平台存在哪些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通过政务绩效评估,能够集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绩效评估也可以优化政务管理流程,节约政府运营成本。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每年也是各级政府的一笔支出。利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将各种复杂的事项归类、转化为具体的指标,便于政府更好地管理。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整合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依据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公众透明度的需要,使得各级政府纷纷建设政务网站、创建政府微博、政务抖音公众号等作为尽职履责平台。然而,网站一增多,相关问题也就开始出现,群众纷纷诟病其“不实用,不准确”,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网站并予以整改。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有关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政府网站出现单项否决指标中的任何一项,则评估不合格。这种方式的绩效评估,可以清除不合格网站,同时还能选取一些优秀的政府网站,为其他各地政务网站建设树立表率,有效整合电子政务平台。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加快促进政府行政改革的现实途径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政府积极改革行政方式,电子政务、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工具,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重新再造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政务绩效评估可以为政务发展提供方向,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提供动力。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形象的关系

政府采用新型电子化服务模式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评价观念也开始转变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上,政务平台、政务新媒体的建设程度和好坏将直接影响政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塑造政府形象有直接、紧密的联系。本文将政府形象细化为政府理念、政府行为和公众感受三个维度,以下将从这三个维度来具体分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形象之间的关系。

(一)政府理念

我国各级政府始终秉承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人民的政府、民主的政府,政府开展所有行政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当前,我国政府的服务形式、行政方式都已经步入电子化时代,电子政务平台不断增多,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能够更好地管理政务平台,让政府和官员意识到政务平台的建设不是简单流于形式,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让政务平台为社会公众带来便利,让社会公众感受到政府确实是在办实事、办好事,使政府能够有效地将“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理念深入贯彻到日常行政活动中。

(二)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构成政府形象的重要基石,是政府最具体的表现,也可以使社会公众能最直接、最真实地感受政府的存在。政务办公信息化、电子化,将会极大减少烦琐的办公程序,提高各级政府工作的效率,社会公众找政府办事也会比以前更加方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电子政务化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那就是“电子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是借电子政务的名义和形式实现传统官僚主义的“变身”,这种官僚方式比传统意义上的官僚主义更加隐蔽。利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充分考核政府的工作能力和行政作风,让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务工作加以警惕,同时可以对一些有问题的政府网站予以整改,改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消极办事态度,提升政府形象。

(三)公众感受

相比其他两个内部构成要件,作为政府形象构成的外部要件,公众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评价一个政府的好坏、办事能力、工作水平等的依据不在于一些数据的呈现,而真正表现在社会公众是否对政府满意,这才是判断的根本依据。前面提到,公众纷纷指出当前一些政府的“僵尸网站”“睡眠网站”存在“不实用、不准确”的现象,这就已经涉及公众的感受,这种负面评价将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公布一些问题网站,并将公众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能够让政府有关部门对公众的感受引起重视,也会让社会公众对政府充满信心,进而提升政府的形象。

三、优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必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建成一套实用的电子政务系统。但同时也要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系统,将各种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提升政府形象做出必要的努力。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务绩效评估的建议。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要以公众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

开展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完善政务平台建设,而完善政务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则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会公众,最终的落脚点在社会公众。因此,评估的主体要从以内部评估为主转向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政府内部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政务绩效评估。在政务绩效评估的设计上,无论绩效评估指标制定得有多复杂,其评估的标准主要在于“公众是否满意”这个要素,评估的最终结果也应该是公众说了算,而不是简单看电子政务在绩效评估中所得的分值。只有社会公众参与绩效评估,才会使评估结果更加真实、更加有效。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要以政府网站为主要对象

当前,电子政务平台类型多种多样,这些平台都具有使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的重要功能。但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办理各种业务是通过政府网站来进行的,政府网站才是主体,微博、微信等较多的是充当宣传政府政策、听取社会民众呼声的角色,其功能没有政府门户网站那样全面。因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过程中,还是应该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评估对象,具体了解政府网站的建设程度和水平,通过对政府网站的栏目开通、业务窗口、信息公开、官员信箱等与公众有直接联系的网站内容进行评估,发现不足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要以法律制度为主要保障

电子政务平台从建设到运行管理都是在法律制度下进行的,政务绩效评估也应该如此,作为政务工程建设的完善机制,政务绩效评估也需要有法律制度作为保障。首先,中央层面要从宏观的层面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立法工作,同时要针对政务绩效评估重点立法,提高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其次,地方政府要在中央的立法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法规体系,使政务绩效评估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最后,绩效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做好绩效评估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电子政务政务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政务云上看政情
特鲁多:被政务“耽误”的网红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