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激励策略的运用

2021-11-23 01:39韩宏美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班主任

韩宏美

(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引言

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其中应发挥出相应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健康发展。为了加强德育的效果,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适当采用激励策略,由于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需要科学的方式来加强引导,而激励方式能够激发其积极性,使学生了解什么行为是可取的、值得表扬的,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德育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1.德育教育中激励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了父母家长的溺爱,其成长也遇到问题,同时会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一些班主任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德育工作,仅仅以口头提醒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这难以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学生对班主任的提醒不以为然,也缺少对自身的要求。而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会引起较多的问题,包括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对其成长有着不良的影响,班主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德育,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影响。在德育教育中,仅仅进行理论教育不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班主任应利用激励的方式来加强德育效果,比如,班级同学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了胜利,可采用言语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等方式来进行激励,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运动比赛中更加努力。针对不同的情况,班主任应采用适合的激励方式,让学生在激励的同时获得信心,做出良好的表现,在班级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激励措施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为德育的进行带来更好的帮助。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激励,学生可按照要求管理自己,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加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使学生更加积极态度面对后续的学习和生活。

良好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快速升级的根本前提,是学生未来茁壮成长拥有美好未来的集中体现。为保证学生接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实行非常必要。合理相应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专注探索知识奥秘的热情,所以德育教育的实行势在必行。激励是较为基本的教育模式,还应当由教师合理相应地运用,保证达成预期的成效。逐步优化升级激励措施,助力德育活动有序实行,逐步发挥本身思想引领者和行为指导者的职能作用,合理相应地运用激励教育能够明显缓解教师工作负担,所以就可以说,激励措施的实行之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有着积极影响,小学班主任应予以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正确采取激励模式,从而实现符合预期的成效。

2.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从传统主导者角色过渡转变为引导者,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掘与领会德育教育理念的实质性内涵,依托于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小学班主任还应积极突破传统德育教育的局限性,在改革后的德育教育理念指导下,从生活实际着手逐步渗透德育教育,进一步推动德育教育与认知教育融合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报以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基于平等交流原则构建友好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面对无视课堂纪律、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群体,小学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的作用,与其进行面对面深入交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并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周边同学提供帮助,在尊重教师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时机表达自身看法,充分认识到自身破坏课堂教学秩序的错误行为,从整体上推动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2.1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激励方式。结合小学生特点来看,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班主任可借助这些事物来激发其兴趣,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激励,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也可发挥出激励的作用。比如,传统的班会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班主任可将其与短视频拍摄结合起来,采用拍摄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激励,当学生做出了值得鼓励的行为的时候,可采用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例如当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取得了进步或者呈现出了优秀的作品的时候,可在班会中使用手机等将其拍摄下来,并且将视频分享给其他的同学,让其对自己产生信心,能够获得有效的激励,并且给家人进行分享,使大家了解其情况,可激发出班级中其他同学的进取心,在班级中形成积极的氛围,鼓励大家向其学习,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及努力的品质。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积极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学习或者其他技能上加强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采用这种新的激励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使激励的效果增强,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为学生的品质发展带来帮助,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德育教育同样可以多举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德育的内涵。有效的实践也能激励学生德育的学习。在德育课程中,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能感受德育的内涵,为德育工作的进行铺平了道路。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陪伴老人,感受那里的氛围。组成志愿者服务小队,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德育概念比较难理解,孩子们不容易接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就懂得了哪些行为是符合德育标准的,哪些是不符合德育标准的。

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德育监督员,监管记录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此环节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从本身角度进行考虑,从而进一步端正本身言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消除不正确的习惯。借助这种监督员的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达到德育教育理想中的成效。借助多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会在其中掌握基本的品行常识,增进其人生阅历,此即两全其美的教育活动。

2.2 强化激励的针对性。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应用激励策略时,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策略。对于表现优异、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引导其向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努力前进,而对于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则需从生活实际着手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秉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在渗透德育教育时,还应积极与学生建立情感共鸣,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在每周一次的班会、升国旗或家长会等活动中,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友好交流关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应细化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这些表现靠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渴望得到认可,教师应对其施以十足的关注,引导其以阳光姿态确立未来发展路线,教师的殷切期盼之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给予学生十足的信任,促进其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总结好与坏、善与恶,结合不同事物相应面对的思想,给学生施以激励性的思想行为引领,保证学生都能够达成预期发展目标,需要结合每个学生客观条件施以层次性教导,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也很适用,借助正确的德育教育就能够助力学生具备端正言行。将树苗进行端正培植,将来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和栋梁之材。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进行激励,使激励效果更加显著。比如,可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班主任可制定评比规则,借助小红花来进行激励,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好人好事表现来进行评比,表现良好的学生可获得小红花,将其粘贴在学生的荣誉榜上,使学生能够产生自豪感,并且让其他同学向其学习。比如,某位学生在课间捡到了其他同学的财物并且将其上交给老师,班主任可奖励其小红花,也可增加一些物质奖励,例如文具等,使其在获得奖励的同时得到激励,让其他的学生也能够产生相应的意识,并且认识到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奖励中,使用的奖品不需贵重,能够使学生获得认可即可发挥出激励的效果。班主任也可采用荣誉激励的方式来进行激励,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鼓励,比如,某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年人过马路,可将其故事作为宣传案例,在班级中展示,使其他同学了解其行为,并且给学生给予表扬及奖励证书,使其获得鼓励。同时,教师应注意避免学生为了获得奖励而刻意做出一些行为的问题,在评比中将标准细化,可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比如打扫班级卫生或者辅导其他同学题目等,都可作为评比的标准。利用不同的激励形式可发挥出不同的效果,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地选择。

2.3 学生情况开展心理激励。当前小学生的身心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其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得到纠正,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在班级日常学习中,班主任应对学习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也应鼓励其他的同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不应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针对班级中不愿意交流,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班主任应多进行观察,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想法,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使其能够改变自己的问题。而对于班级中比较活泼淘气的学生,班主任可鼓励其活跃班级氛围,为班级发展做出贡献,正确引导其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这样可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引导。一些学生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例如抽烟、打架等,当产生了这种情况的时候,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观察学生的思想情况,并且了解其目的,当问题已经产生了的时候,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安抚,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学生,采用积极的方式对其进行激励,使其能够改正自己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情况的密切了解,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德育教育,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应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使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灵活有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避免由于某个学生产生问题而班主任没有及时关注引导进而产生更多的问题。班主任应做好心理工作,使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在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下学习成长。

结语

德育活动的良好实行还应由班主任逐步研讨和创新,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所以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激励策略。助力学生茁壮成长是教育中的核心。应结合学生情况,逐步将策略进行升级,以切合学生茁壮成长的需求。品德是人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准则。只有高尚的品德才会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品德低下是人生的败笔。因而,就应当由社会、家、校三方进行协调配合,促进德育活动的良好实行,助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