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临武金江土话“才”的特殊用法

2021-11-23 11:45肖雅思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江情态例句

肖雅思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一、引 言

临武,隶属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最南部。临武方言区在学界被称作双方言区,即对外交流使用带有当地特色的西南官话,又称之为临武官话;对内交流使用当地方言,因其归属尚未明确,因而又称之为临武土话。临武土话内部差异较大,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片,分别是临武街头话、楚江话、麦市话、汾市话、金江话。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临武土话的金江话(下文统称为金江话),其主要分布于临武金江镇、水东镇以及接龙乡。

“才”在金江话中的读音有二:一为[ts’ai21]①作为名词;二为[ia53][1]14-15,作为副词。本文通过对“才”在金江话中句法表现和语义功能的描写,发现在金江话中“才”可以作为句中未然体标记以及句尾未然体标记。

文中方言语料主要来自田野调查。笔者作为金江话母语者,一部分方言例句来源于自拟。另一部分来源于发音人的日常生活语料。发音人有三位,年龄在40-70岁之间,均是土生土长的金江本地人,会说一些不标准的普通话②。普通话语料来自BBC语料库和参考文献中的例句。

二、“才”的句法位置和语义功能

(一)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才”无论是在普通话还是在金江话中都是比较常用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时间副词“才”有以下义项:①刚刚,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②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2]107。金江话中的时间副词“才”也有这两个义项,如例(1)、例(2)。

(1)他才回来一下,你就又喊他去做事啦③!

(2)纷纷怎么各个(这个)时候才到勒(回来)?

时间副词“才”在金江话中还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如例(3)-例(6)。

(3)吃勒(了)饭才洗澡。(相当于“再”)

(4)等下我才,我哒哒(马上)就好了。(相当于“先”)

(5)等我打个哈欠才。(相当于“先……再……”)

(6)先放到那里才,等下我来弄。(相当于“暂且”)

例(3)表示“先吃了饭再洗澡”。例(4)表示“先等一会儿我,我马上就完事了”。例(5)表示“先等我打一个哈欠再说其他的”。例(6)表示“暂且先放到那里,等下我再过来弄”。可见金江话的“才”作为时间副词时,在不同语境下,句法位置有所不同,语义也存在一定差异。“才”既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尾。其语义一是与事件发生的先后有关,一是与时间的长短有关。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以上4例分为两大类,一是时间先后类,表示一个动作接续下一个动作,例(3)-例(5)归为此类。二是时间长短类,例(6)为此类。

1.短时间量

金江话中“才”表示短时间量时,往往位于句尾,如例(7)-例(9)。

(7)各个台桌(桌子)不要放到个旦(这里),放到边上(旁边)才。(相当于“暂且”)

(8)你先到勒(回来)才。(相当于“一下”)

(9)把各(这)盆水端出去才。(相当于“一下”)

在方言中,副词位于句尾通常被称为状语后置现象,比如粤方言中“先”的后置“你吃饭先”等同于“你先吃饭”是时间副词“先”后置。但是这个“才”并不完全符合这种现象,因为“你先回来才”并不等同于“*④你才先回来”。

在金江话中,“才”表示短时间量时还常常与“先”共现,常常出现在“把”字句句末。往往出现在发话语中,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发出的一个请求,希望听话人作出这一行为动作。

普通话中“才”作为时间副词可以表示短时义。在金江话中表示时间长短的“才”,其主要意义是表示短时间量,但是它与普通话中表示短时义的“才”有所不同。

(10)小王来北京才四天。(普通话)

(11)把那个东西拿起来才。(金江话)

普通话例(10)中有具体的时间量的表达,“才”是对这个时间量的一个主观评价;而金江话例(11)没有具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此时“才”可以用“一下”或者是“暂且”来解释。比如例(11)表示把那个东西拿起来一下,等我把这里收拾好就可以放下来;或者暂且把那个东西拿起来,等我把这里收拾好就可以把它放下来。这样的表达后面往往接着下一个动作。

祝东平、刘富华提到“才”的“方始义”涉及两个“时间量”,其中一个时间量是指事件本身存续的时间段。事件存在的时间在时间段上是长是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主体不同感知上存在差异,即说话人认为这个事件存续的时间是短,但是听话人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见[3]179。然而在金江话中,“才”表示短时间量时往往是说话人在让听话人或者第三方完成这一动作,那么从说话人的角度出发,当事件存续时间短时听话人想要完成的意愿也就越强,那么说话人的目的也就更容易实现。因此我们认为金江话中“才”表示短时间量,意义较为实在,由“才”的方始义引申而来。

在金江话中存在着既可以表示短时间量也可以表示时间先后的“才”,如例(12)。

(12)你到勒(回来)才。

例(12)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语境一见例(13),语境二见例(14)。

(13)A:我到纷纷屋底(家里)耍搞(玩耍)啦!

B:你到勒(回来)才,帮我搞嘞(了)卫生才出去耍。

(14)A:你之前要和我说什么?

B:等你到勒(回来)才。

语境一中例句(13B)中表示的意思是“你先回来一下,帮我搞完卫生再出去玩”。语境二中例句(14B)表示的意思是“等你回来我再跟你说”。但是这样的歧义句,在完整的语境中是可以化解的。

2.时间顺序的先后

普通话中表示时间顺序先后的副词有“先”和“再”。金江话中的“才”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语境见例(15)-例(18)。

(15)睡觉醒来才写作业。(相当于“再”,意为:睡觉醒来再写作业。)

(16)洗嘞(了)澡才睡觉!(相当于“再”,意为:洗了澡再睡觉。)

(17)A:我和你说……

B:等我接个电话才哈!(相当于“先……再”,意为:先等我接完这个电话再听你跟我说。)

(18)A:我们直接到电影院去要得嘛?

B:卅(可是)我想到去(回去)一下才。(相当于“先”,意为:可是我想先回去一下。)

从例(15)-例(18)可以看出,当“才”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时可以位于句中或者句尾;前后往往为动词或动词短语,即“VP1才(VP2)”。“才”后面的VP有时会成为背景信息而被说话人省略,比如例句(17)和(18)中“才”后的VP便成了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所共同知道的信息即背景信息,因而说话人省略不说。

在金江话中表示时间顺序先后的“才”几乎都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再”互换。但是“再”在金江话中的使用范围远不如在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广。换句话说在金江话中“再”的一部分功能是由“才”来实现的。

张谊生将普通话中的“再”和“才”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语义和用法差异都很大,但是存在一些句子既可以用“才”也可以用“再”[4]48,如例(19)-例(21)。

(19)一会儿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账!(《红楼梦》四十三回)

(20)明儿我好了,一个个才揭了你们的皮!(《红楼梦》五十二回)

(21)张顺道:“安兄,你可借衣服与小弟穿;小弟穿了,才去趁船。”(《水浒传》六五回)

张谊生认为尽管用“再”文章意思会更为顺畅,但是在文章中不宜将“才”换成“再”,原因是“才”与“再”的语义重点不同,“才”突出前提条件,而“再”突出时间顺序的先后。这样理解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试着比较例(22)的两个句子。

(22)a.只有一会儿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账!

b.一会儿子先离了这里我再和你算账!

例句(22a)是将例句(19)变换为“只有……才”的条件句,例句(22b)是将例句(19)变换为“先……再……”表时间先后的句子。两句与原句意义更契合的便是表示时间顺序的例句(22b),准确的表达说话人的急迫心情。更何况(19)(20)和(21)这三个例句来自两个不同作者的作品,使用了同一个“才”,因而不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应该是当时存在这一用法的“才”。因此,我们认为(19)-(21)这三个例句中的“才”表示的是时间顺序的先后,与金江话中的“才”意义相同。

实际上,条件句往往可以用时间的先后来解释,不过语义焦点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才”可以作为必要条件的标记,这个意义是从“才”的方始义发展而来。祝东平、刘富华提到“才”的“方始”义涉及两个时间量,其一是事件从无到有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之前还是“无(事件)”,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这个时间量蕴含着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这个时间点之前的事情得先发生,然后这个时间之后的事情接着发生[3]139。因此,我们认为金江话中的表示时间先后的意义是由“方始义”虚化来的。“才”可以连接两个动作,表示一个动作完成后接着下一个动作。比如例(15),先完成睡觉这一行为即睡醒来,之后接着完成写作业这一行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才”在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时,也表达一种主观评价,即完成前一动作VP1的决心,只不过坚定程度比起必要条件句要弱一些。说话人在说出“VP1才VP2”时,并非不可回转,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意愿,因此常常会与能愿动词搭配。

(23)A:我想吃嘞(了)饭才出去!

B:等下到勒(回来)吃啰!

由例(23)可见,“才”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主观性强于“方始义”,弱于“必要条件标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假设:“才”表示必要条件的意义可能源于其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这一意义。当然这需要我们另做深入探究。

总之,金江话中时间副词“才”有两种语义,一是表示时间先后,一是表示短时间量。两种语义均为“才”的“方始义”引申而来,其中表示短时间量的“才”意义比表示时间先后的“才”要更为实在。

(二)语气副词

“才”作为一个语气副词,有表达语气的功能。在普通话中语气副词“才”所表示的语气,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张谊生认为“才”作为语气副词时可以表示反驳对方、强调程度、加强否定、推断必然四种语气[5]14;邵敬敏认为“才”只可以表示“反驳和肯定”两种语气[6]3-7。在金江话中,“才”也可以表示肯定语气,只是句法位置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在金江话中“才”表示肯定语气位于句尾。

在金江话中“才”被置于句尾不仅可以是时间副词,还有一种词汇意义十分虚的用法。为了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用法,我们将位于句尾的不同用法的“才”进行简单对比。

(24)a.把事做好才。

b.喝滴迭(一点)水才。

c.账算清才。

(25)a.我下次到勒(回来)要把这个窗帘装好才。

b.到网上去买块衣服才。

c.和你妈妈打个电话才。

比较(24)和(25)两组例句,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去掉“才”。例(24)中“才”表示一个时间上的先后或者短时间量,去掉“才”后这一组句子就成了一个单纯的动词短语,无所谓时间上的长短,以及与后面动作的存在与否。比如例(24a)表示“先把这件事情做好,再做其他的事情”,去掉“才”之后就变成了“把这件事情做好”。例(25)中有没有“才”整句话表示的都是“才”前面的动作,说话人加上“才”之后表达了完成这一动作的坚定决心,对完成这一动作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语气的“才”常常与将来时标记共现,比如例句中的“要”“去”。石毓智、白解红指出将来时词汇很多是从意图义发展而来,并且有许多将来时标记在共时层面上同时存在着表示意图的语法功能[7]81。这其中就包括了“要”和“去”。如果说将来时标记中已经存在表示意图的功能,那“才”此时发挥的是怎样的功能呢?我们认为“才”确实是表示肯定语气,“才”的存在使得“要”和“去”所表达的意图程度加深,即说话人对这件事情的完成是表示肯定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这样的句子里去掉“才”不影响句子的大意。

金江土话中作为时间副词的“才”与作为语气副词的“才”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位于句中。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中,能在“才”后补充上相应的背景知识为时间副词;反之则为语气副词。不过,语气副词“才”与时间副词“才”有着一定的关系。时间副词“才”可以表示时间的先后,即先完成一个动作再完成下一个动作。换句话说,说话人要想完成下一个动作就必须先完成前面的动作,这里就存在着先一动作完成的必要性,当说话人想要完成下一动作的意愿加强,那么对先前动作完成的决心也就显现出来,说话人对自己完成这一动作也持肯定态度。这也就意味着例句(24a)可以理解为“我下次回来要先把这个窗帘安好!”因为“把窗帘安好”这一行为动作被“我”置于我完成其他动作之前,所以“我”必须先完成这一动作才能进行下一步。所以例句(24a)又可以理解为“我下次回来一定要把窗帘安好!”

三、未然体标记“才”

现代汉语中“体”是一种语法范畴,可以称为“体貌”或者“情貌”。李小凡认为体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词层面的动作情态;二是句子层面的事件情态。而事件情态总体上只有已然和未然两大类。其中事件未开始、未继续以及未完成都属于未然事件情态,也即未然体[8]143。整个事件的情态可以通过时间序列上的动作变化来表现,而这一动作变化对事件情态的影响在句子中往往通过体貌标记呈现出来。金江话中可以用“才”来标记未然事件。

(一)句中未然体标记

“才”位于句中时往往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可以表示为“Vp1才Vp2”。左思民认为现代汉语中利用半独立词来表示体意义,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语法手段[9]110。半独立词在表示体的意义时可以附着在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甚至可以是一个句子上。在金江话中“才”往往是依附在Vp1上,来表示未然体。

(26)上瓜(完)阔(课)才和你哇(说)。

(27)打嘞(了)球才到勒(回来)嚼饭(吃饭)。

例(26)表示先上完课再跟你说。例(27)表示先打了球再回来吃饭。可见这两句所表示的事件,都是处于未然情态。其中事件涉及的两个动作行为的变化不一定一致。Vp1可能是已经发生了尚未结束,也可能是尚未开始。如果说前一动作处于未结束状态,那么后一动作便必然是处于未开始状态。而Vp1中往往有完成时标记“嘞(了)”和“瓜(完)”,Vp2处于未开始态,因此该动作变化对事件情态的影响在句子层面便是由“才”来呈现。

(二)句尾未然体标记

“才”不仅可以位于句中还可以位于句尾,可以表示为“Vp才”,且其置于句尾时有着不同的语义。分别表示短时间量、时间先后、肯定语气。

在金江话中尽管“才”位于句尾时表示不同的语义,位于句尾的“才”可以作为未然体标记。沈敏、范开泰认为普通话中的“才”是“准已然体标记”,并指出表示短时义“才”的规约意义是“已然义”[10]361,如例(28)。

(28)a.他才从家里出来。

b.他已经从家里出来了。

普通话中“才”的短时义来源于“才”的方始义。在金江话中时间副词“才”的两个义项与“才”的方始义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此时“才”是可以作为未然体标记的。

1.短时间量

在金江话中,表示短时间量的“才”是指动作持续时间短。往往出现在发话语中,但是这个动作是由听话人或者第三方发出。“才”位于句尾且表示的是短时间量,说话人说话时这一动作不可能瞬时完成,因此是该事件处于未然情态。而Vp这一动作行为在说话人提出之后,是没有开始的,Vp这一动作在说话人说出这句话之前听话人或者第三方一定是尚未完成的。例句(29a)隐含的逻辑意义是(29b)。

(29)a.你先到勒(回来)才。

b.你还没有回来,你先回来一下,待会儿再出去。

因此我们认为“才”表示短时间量时同时呈现出其所在句子的动作行为变化对该句子的影响。

2.时间顺序的先后

“才”表示时间先后时,可以表示为“Vp1才(Vp2)”。当“才”位于句尾时,Vp2是说话人与听话人所共同知道的内容,被省略不说。在说这句话时是说在时间上“才”之前的动作先于“才”之后的动作完成,并且前一动作必须是处于未完成状态,因此由该动作变化所引发的时间变化就是处于未然状态。前文提到当“才”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时且位于句中时,Vp1是处于未完成状态。此时,“才”位于句尾,但是“才”的语用功能没有发生变化,Vp仍然是处于未完成状态,并且该事件情态是由“才”所外在呈现。比如例(30a)中“出去”这一动作是“我”在说出这句话时还未完成的,其隐含的逻辑意义是(30b)。

(30)a.等我接个电话才哈!

b.电话我还没有接,等我接完这个电话,我再跟你说话。

3.肯定语气

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尾词“才”,表示的是肯定会完成这一动作的决心,可以表示为“Vp才”。“才”常常与将来时标记共现,因此“Vp才”这一事件情态为未然情态。此时事件中的动作行为变化在时间序列上是由未然体标记“才”呈现。比如例句(31a)“挂窗帘”这一动作是在“我”之后回来再去实现的,其隐含的逻辑意义是(31b)。

(31)a.我下次到勒(到勒)要把这个窗帘装好才。

b.这个窗帘没有装,我下次回来一定要把它装好。

结 语

副词“才”在普通话中用法较为复杂,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等等,句法位置较为灵活。本文通过金江话中“才”的句法位置和语义功能的描写,发现与普通话的副词“才”相比,有着以下几个特殊的“语法现象”。

1.句法位置特殊。共同语中“才”可以位于句首或者句中,但不能位于句尾。然而在金江话中“才”做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都可以位于句尾。

2.语用功能特殊。普通话中“才”可以作为已然体标记,而在金江话中“才”可以作为句中未然体标记和句尾未然体标记。“才”在金江话中可以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这与普通话中表示在特定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有些许相似,但是两者在逻辑上强调的重点十分不同。前者强调时间,后者强调结果。

此外,金江话中“才”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时,语义上有些关联。“才”作时间副词时其语义都是由共同语中“才”的方始义虚化而来,其语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关系表示。

图1 金江话“才”的语义演变

本文在探讨“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时候,只跟普通话进行了简单比较,未曾跟其他方言进行比较,在其他的方言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语法现象值得再深入研究。实际上,金江话在副词使用时不只有“才”有所不同,还有许多其他的词语,不限于副词,这也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注 释:

①文中涉及的所有金江土话读音的标注皆是参照李益《湖南省临武土话语音比较研究》14-15页金江土话音系中的声韵调。

②三位发音人分别是陈桂林,男,69岁,临武县金江镇上富村人,小学学历;袁长竹,女,67岁,临武县金江镇袁家村人;肖秋太,男,年龄47岁,临武县金江镇杉木桥村人,初中学历。

③为了阅读和行文的便利,文中所有金江土话的例句以不改变每个词语的句法位置为前提,进行与共同语词汇一对一的转写。对于一些特殊词汇,我们将普通话中与之意思一致的词下标在此词汇旁。

④“*”表示这句话在金江话中是不可说的。

猜你喜欢
金江情态例句
高金江的绿色生机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醉美是金江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雕琢残而不缺的人生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