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孤独,睡得少吃得多

2021-11-23 08:52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果蝇菌群神经元

长期孤独,睡得少吃得多

从前,人类为适应自然而选择群居。如今,人们不用因生存而成群结队,但仍需要朋友和家人的陪伴。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长期孤独状态会引发和导致不健康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研究团队用同样是群居的黑腹果蝇作为研究社交隔离的样本。研究人员将果蝇分为3组:第一组在正常群体中生活;第二组为短期(1~3天)与群体隔离;第三组为长期(5~7天)与群体隔离。随后,研究团队对3组果蝇进行长时间观察发现,与群体生活或短期隔离果蝇相比,长期隔离的果蝇睡眠模式受到干扰,并且食量是前两者的两倍。为确保他们观察到的行为异常与孤独有关,研究人员观察了失眠果蝇,发现它们的进食并没有因为睡眠减少而增多。

为探究原因,实验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在孤独的果蝇大脑中,有214个基因表达出现了变化,这可能和异常行为有关。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群叫做P2神经元的细胞,假如抑制了这些神经元的活性,长期隔离的果蝇也不会出现吃得更多、睡得更少的行为。相反,如果人为激活短期隔离的果蝇中P2神经元,就会导致这些果蝇吃得更多,睡得更少。这就说明P2神经元很可能是因孤独导致异常行为的誘因。

从果蝇到人类,许多群居动物在长期孤独状态下都会出现吃得多睡得少。研究人员表示,受新冠疫情社交隔离的影响,越来越多美国人出现体重增加和睡眠不足。他们可通过电子设备和相隔千里的家人朋友闲话家常,以摆脱孤独。

吃药不见效,可能是肠道菌群在捣鬼

吃了药病没好,啥原因?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吃药不见效可能是肠道菌群在捣鬼。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员、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毒理学组研究室主任基兰·帕蒂尔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分析药物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人员在肠道菌群培养基中培养了25种常见肠道细菌,并研究每种细菌与15种靶向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发现,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多种细菌可与抗抑郁药、止痛药、心脏药物等多种不同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在总共发现的细菌与药物间的70种相互作用中,29种为首次发现。超过一半的新增肠道细菌与药物作用可归因为生物积累——在药物起效前将其“拦截储藏”。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和治糖尿病药罗格列酮就是典型的肠道细菌“收藏药”。肠道细菌储存药物时不会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细菌生长。这种积累不仅会削弱药物作用,而且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作用,既影响药效,又可能导致副作用。

帕蒂尔博士表示,迄今为止,生物转化被认为是细菌影响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最新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即便不对药物起作用,仅仅“劫持囤积”药物,也会降低药物疗效。新研究凸显了肠道菌群在药物递送、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果蝇菌群神经元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