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探究

2021-11-24 01:40马焕发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只猪群

马焕发

(山东省寿光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2700)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致病菌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毒主要感染猪,猫、狗等动物可带毒但不致病,该病毒能在低温下存活较长时间,因此每年冬季和早春等温度较低的时期发病率高。除了季节流行性,猪传染性胃肠炎还具有地方流行性和周期性流行特征,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物和猫狗、苍蝇等带毒传播,扩散感染范围。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感染10日龄以下的仔猪,由于仔猪体质弱,一旦发病容易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养猪业健康发展。

1 病原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光照敏感,病猪分泌物中的病毒在阳光下直射6h即可杀灭,病毒体外培养物经紫外照射30min即可死亡;该病毒对酸不敏感,强毒株在pH 2环境下仍具有较强毒性,而弱毒苗在pH 3环境下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该病毒能存活于胆汁中,且发酵工艺处理后的肉质产品仍可能带毒;该病毒不耐热,56℃30min或35℃96h均可失活,但耐低温,在液氮(-196℃)中存活3年仍具有较强毒力;该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可用氯仿、次氯酸盐、甲醛、乙醚、碘制剂、氢氧化钠、去氧胆酸钠、碳酸氢钠等化学制剂消毒。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动物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最易感动物为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猪均能感染,狗、猫、苍蝇、燕八哥等动物感染后不发病,可带毒排毒。

2.2 传播途径

①通过病猪、带毒猪获取分泌物直接接触感染;②接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用具、栏舍等间接接触感染;③接触携带病毒的狗、猫、苍蝇、燕八哥等动物。

2.3 流行季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明显发病季节,主要以每年冬季和早春等温度较低的时期为流行季节。

2.4 流行特点

猪只感染后一般在3~4d内可传播到同圈和邻近栏舍,10~12d为发病高峰期。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猪只年龄有关,5日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12日龄左右仔猪死亡率约为50%~65%,成年猪发病率很低,死亡率接近0。

3 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猪只感染后的发病时间、病程长短有很大差异,仔猪一般感染后可在1d内出现症状,成年猪为2~4d。仔猪发病初期体温略微升高,呕吐,腹泻,初期粪便夹杂着未消化的乳凝块,粪便颜色为灰白色或黄绿色,病情严重出现血痢,随后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废绝,脱水严重,体重下降,年龄越小仔猪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仔猪病程约为2~7d,大多以死亡告终,少数猪只康复后也会因发育不良成为僵猪[1]。成年猪感染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夹杂未消化食物呈喷射状,颜色为灰色,一般通过治疗后腹泻停止,死亡率极低。

4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胃膨胀,胃内容物含未消化乳凝块,胃黏膜有多处出血点,小肠充满气体,内容物以液状物为主,且夹杂大量泡沫,小肠管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伴有炎症,病猪心、肺、肾无明显病变,部分病猪肾脏肿胀,并在底部沉积乳白色的乳酸盐。

5 药物治疗

5.1 西药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以防脱水、防酸中毒、防呕吐和防继发感染。防脱水和防酸中毒:用1L温水溶解20g葡萄糖、3.5g氯化钠、2.5g碳酸氢钠、1.5g氯化钾,供病猪自由服用。若病猪吞咽困难,可选用静脉注射30mL的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mL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2]。防呕吐:肌内注射2~5mLVB1注射液,2次/d,连续使用3d。防继发感染:肌内或静脉注射2~4mg硫酸阿托品,同时口服2~6g碱式硝酸铋+2~5g活性碳,1次/d,连续使用2~3d,或在猪群每吨水中加入500g的10%复方阿莫西林,1次/d,连续使用3~4d。病情严重的猪只肌内注射30%林可霉素注射液0.033mL/kg·bw,1次/d,连续使用3~5d。

5.2 中药治疗

配方一:山楂30g、红糖90g、炒焦的高粱500g,研磨后加入适量温开水,混匀后给病猪灌服,猪只肌内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万IU/kg·bw,1次/d,连续使用3d。配方二:一点红、积雪草、马齿苋各60g,适量水煎后放置于室内,降至室温即可灌服,1次/d,连续使用3~5d。配方三:炙甘草50g、木香、白芍、金银花、黄连、大蒜各60g、黄柏、秦皮各120g、白头翁150g、马齿苋300g,适量水煎后放置于室内,降至室温即可灌服,2次/d,连续使用3d[3]。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

1)做好猪舍清洁工作。每天清扫猪舍地面粪污,及时更换舒适、干净的垫草,保持地面干燥,尤其是猪舍死角,为防止清扫不到位可用高压水枪冲刷。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减少猪舍内臭味和氨气,冬季通风换气之前需要先将猪舍内温度升高,以防猪只感冒。其次要做好粪污处理工作,可选用发酵床培养实现生态养殖。

2)做好猪舍消毒工作。可选用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此方法能带猪消毒,即用15~20%过氧乙酸按1:200~400比例用水稀释后加热消毒,这种酸性不仅能中和猪舍内的氨气,还可以对猪群进行全方位消杀。

3)做好发病处理工作。由于病猪、带菌猪及其分泌物均可携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一旦发病,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及时清扫粪污,戊二醛溶液按1:2,000~4,000比例用水稀释后对圈舍、过道、用具、设备进行喷洒消毒。

6.2 做好猪舍饲养管理工作

1)做好母猪分娩工作。母猪产前1周要转入产房,产前1周逐渐减少饲喂,分娩前1d饲喂量为1/2正常量;临产前停止饲喂,并用45~50℃温水擦拭全身,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后躯干;产后逐步增加饲喂,适量增加豆饼等富含蛋白质饲料,有助于催乳。

2)做好仔猪保暖工作。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仔猪出生后可放入保温箱内,以防仔猪感冒或被母猪踩压。

3)做好猪群运动管理工作。每天让猪群在阳光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增强猪群抗病力。

4)夏季做好灭蝇驱虫工作。由于苍蝇可携带病毒,因此猪舍夏季可用灭蚊灯或蚊香进行物理驱蚊,或在猪每吨饲料中加入100g环丙氨嗪也可有效灭蝇。

6.3 坚持科学引种和疫苗防疫

1)猪场要做好科学引种工作。猪场养殖应以自繁自养为主,若需引种,要对引种猪源进行疫情防疫调查,保障种源无任何疫病感染,引种后的猪只应先隔离,并由专人饲喂观察种猪情况,隔离30d后猪只健康方可合群。

2)猪场要做好疫苗防疫工作。母猪分娩前40~45d和14d左右分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接种剂量为2mL/头,新生仔猪通过吮吸初乳即可获得母源抗体。猪只体重小于25kg剂量为1mL,体重大于25kg剂量为2mL,主动免疫接种一般在1周后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或母猪分娩前30d后海穴注射传染性肠胃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接种剂量为1.5mL/头,而主动免疫接种的猪只体重小于25kg剂量为0.5mL,25~50kg剂量为1mL,超过50kg剂量为1.5mL。

7 结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生猪胃肠消化道感染的常见疫病之一,严重威胁猪只健康和养殖户经济效益。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目前尚无特效药,应坚持预防为主,在治疗时需要结合猪只病症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加强猪舍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科学引种工作,疫苗接种可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因此要规范猪群疫苗免疫,为猪群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只猪群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浅析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优质护理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