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关键在于学思用统一

2021-11-24 16:32孙黎海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党史历史

□ 孙黎海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遵照总书记的教诲,结合个人初步的学习,我感觉学党史关键在于学、思、用统一。

毛泽东主席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开宗明义:“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在这里,“搞清楚”是核心要义,其源头是学,核心是思,目的是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是“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是“用”。唯有将“学思用”融会贯通,方能从学习中感悟历史,从历史中寻求规律,用规律来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开创未来。

关于学

一要坚定学习立场。在历史学习中,立场决定着看待问题的角度,影响着是非对错的判断。我们的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的立场。比如,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并践行的“打土豪,分田地”,站在不同群体的角度,肯定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如果不能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看问题,就绝对不能领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深刻道理。一定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要抓住学习重点。党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多,学党史不可能也不必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和主题主线,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搞清楚。比如,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学习时要重点关注的,是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绝非是详尽的历史过程,更没必要纠结于到底是谁打的“第一枪”。

三要精选学习内容。当前党史学习资料很多,既有指定书目,也有参考文献,还有各类相关读物和影像资料。我们应该精选历届领导人的讲话和著作,党的文件文献,以及权威部门编著的党史著作,切实避免可能出现的“失真”现象。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民生工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既要尽全力多办利民惠民的实事,又要立足实际,不能一味地提高标准,吊高胃口,甚至提一些“蹦起来够不着”的口号。

四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党史是一个阅读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崇高的体验;既是对个人政治选择的理智确认,也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清醒检视,绝不能仅仅作为组织要求、工作需要,怀着迫不得已的心态去机械应付、敷衍了事。党史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要想彻底将它读懂,必须将学习党史当作一件终身的事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注重平常积累,不拒涓涓细流,方可持续精进,绝不能只是集中一段时间搞突击学习,囫囵吞枣之后便束之高阁。

关于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就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必须静得下心来,深入思考,深刻领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要尊重客观事实。历史作为“前人的百科全书”,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通过学习党史,我们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理论思维与客观现实达到辩证统一,才能更好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任何不尊重客观历史真实,肆意剪裁拼凑历史的行为,在思维方式上都会陷入唯心主义历史观,无法真正把握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也就不能将人类社会引向更为光明的未来。

二要立足历史方位。历史是一个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任务、要求;正确定位历史坐标,是思考分析问题的根本依据。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是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科学论断,在这个基本判断前提下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评价其成败得失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方位。比如,邓小平同志1986 年8 月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如果结合“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来思考,其科学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有些人离开当时的历史方位,甚至有意无意漠视了“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则必然会混淆视听。

三要坚持辩证发展。辩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必须坚持的基本遵循。比如,邓小平同志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辩证地看“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是“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关系,是“先富”与“后富”的渐进关系,两者之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达成了有机统一,并不矛盾;但如果机械割裂两者关系,甚至将其简单对立起来,就很有可能导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质疑。发展地看“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之初侧重于鼓励“部分先富”,是由按劳分配规律的特点决定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的,能够极大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刺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到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 万美元,“部分先富”问题已经得到充分解决,与之伴生的贫富差距随着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发生转向,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判断事物的是非优劣,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比法”,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而对比必须注重客观、全面、系统,尤其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对比,其选取的“参照物”更需要全面系统。比如,人们经常会拿“中美”之间做对比,而且经常会单纯切断历史,只在横切面上拿一些数字、指标来对比,其结果自然是甘拜下风。倘若用系统对比法,分别选取1921 年、1949 年、1978 年、2020 年为基点,以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变量,再用两国不同的物价水平来校准,“四个自信”则不言而喻;如果再结合近年来中美摩擦与疫情防控、社会治安与民生改善等要素进行对比,“两个维护”则油然而生。

关于用

学党史、悟思想,落脚点是办实事、开新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要胸怀“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在多如牛毛的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忌受制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沉陷于被动应对疲于奔命,习惯于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二要摆正自身位置。摆正自己与人民的位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好人民的小学生、群众的服务员、百姓的领头羊。切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自以为是胡乱指挥、暗藏私心与民争利。摆正自己与班子的关系,始终牢记自己是其中“一员”,不是独自“一人”,坚持民主集中制,演好班子主配角,主角要为政以德、知人善任、好谋善断,配角要到位不越位、合作不单干、服从不盲从。

三要善于担当作为。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肩负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肩负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练就善于作为的“真本事”,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锻炼、专业素养培育,用沉甸甸、实打实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

四要坚守法纪底线。历史一再证明,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在党史学习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以警后人的教训,甚至有些战斗英雄、开国功勋、改革先锋因违法乱纪锒铛入狱的案例也不鲜见。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提升法纪素养、坚守道德涵养,时刻强化纪律约束,自觉坚守法纪底线,真正做到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不负组织和人民的重托。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党史历史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第一次学党史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