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应用探讨

2021-11-24 11:20肖天舟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应用

肖天舟

【摘要】近年来,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被一致视为解决环境污染、城市无序蔓延发展、土地资源浪费、交通严重机动化等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城市模式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起一个功能紧凑发展、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空间。基于此,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本文阐述紧凑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领域中紧凑城市理念的应用开展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紧凑城市理念;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6.027

1、紧凑城市理念概述

1.1 紧凑城市的定义

紧凑城市本质上是在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实施土地混合利用、城市空间密集开发、功能混用、步行公共交通优先等规划策略的一种集约型城市,其有着效益高、占地小、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能耗低等优势。

根据人居环境密度情况来看,既可以将紧凑承受视作为基于欧洲中世纪城镇原型的一种现代城市空间形态,将建筑高度控制在3-6层,有着高密度城区、宜人步行尺寸,但街道较为狭窄,城市规模较小,这类紧凑城市并不适用于我国。同时,也可将紧凑城市视作为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组合采取保护农业用地、设置功能混和用地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密度和节点部位集约开发城市等策略。

1.2 紧凑城市理论基础

紧凑城市理念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用于解决随着人口突增、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而推出的理论,理论的形成受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明显影响,“集中”主义、“分散”主义和折衷主义是紧凑城市的理论基础。其中,“集中”主义认为需要通过有限度的提高城市中心空间密度,高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并将城市划分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若干功能区域,合理安排各类城区的布局结构,方可增加额外的步行及开敞空间,向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体验。“分散”主义认为需要以扩大城市范围的方式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强调构筑“水平花园城市”,通过超级公路连接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建设起广亩城市,或是围绕城市中心在周边设置若干处“活动上具备相互关联功能的集中点”。而折衷主义缺乏明确倾向,注重于实际操作,倡导城市功能融合,通过完美结合城市空间与农村空间,实现集中、分散两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平衡关系,经典理论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

2、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应用

2.1 城市密度引导紧凑城市规划

紧凑城市虽然提出通过提高城市密度来解决城市拥挤等大城市病问题,但在城市密度控制层面上体现出张驰有度的规划特点,旨在追求最佳的居住密度,如果忽略实际情况,无限制的提高城市密度,不但无法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应用紧凑城市理念时,必须以城市密度为引导来制定紧凑城市规划方案,依次制定总体层面规划方案与中观规划方案。

首先,在总体层面规划环节,采取城市总体体量平衡引导法,根据已掌握相关信息来统计城市人口数量,依照综合人均用地现状来估算城市空间需求量,在其基础上确定城市适宜密度与建设用地规模,并对规划体系中的城市用地分配方案加以优化调整。同时,对规划方案中的市政道路交通系统形式进行改进调整,将市政交通服务对象切换为公共交通车辆,具体措施包括规划公共交通专用道路、复合性设计公共交通干线与站点位置、新增若干数量地面和地下公共交通枢纽。

其次,在中观规划环节,同时采取公共交通可达性规划、改善片区用地自然环境格局、片区设施紧凑性设计三项规划措施。其中,公共交通可达性规划是在各片区内设置多个交通站点及枢纽,加大对末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城市居民在步行一段时间内即可抵达交通站点,实现对城市人流及物流的快速疏散目标。改善片区用地自然环境格局措施为,遵循“大疏大密”原则,在各城市片区空间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城市绿地、口袋花园,用于提高片区空间环境舒适性,提供软环境,避免城市居民在過于紧凑的空间环境中产生抵触、焦虑等负面情绪。而片区设施紧凑性设计措施为,在城市各处片区的内部空间环境中,紧密布置公交枢纽站、商业综合体建筑、医院、学校、市政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以此来增加片区空间环境容量,赋予片区空间土地资源额外经济价值,以及向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物质设施保障,避免因紧凑城市的规划建设而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简单来讲,紧凑城市规划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高密度、高效率及高品质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2.2 打造公共交通型城市中心体系

根据高密度人居环境类型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与私人交通形式相比,公共交通形式有着运营效率高、可支撑更多人流与物流量的显著优势,这对缓解城市用地矛盾、交通拥堵矛盾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必须借鉴东京都市圈等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发展经验,依托紧凑城市理念,打造公共交通型城市中心体系。首先,以城市人居环境密度、交通出行需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打造多级公共交通城市中心,如将城市空间结构分解为城市级TOD中心、片区TOD中心、片区次级TOD中心和公交社区中心四类区域,公共交通建设强度与开发动力逐级降低,将各类TOD中心空间的交通可达性保持在步行15min内,将公交社区中心交通可达性保持在步行10min内。其次,在规划方案中着手解决城市中心体系与公共交通系统空间衔接问题,措施包括叠加设置城市公交枢纽及中心城区建筑、打造若干公交枢纽优势组合,同时,还应解决公交设施容量与城市密度的匹配问题,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明确公交设施容量需求,在其基础上增加冗余容量来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出行矛盾。最后,将打造公交走廊作为片区空间规划主导,通过公交走廊将各处相对独立的片区空间连接贯通形成整体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具体规划方法包括建立公交全覆盖式开放街区空间和高密度路网型城市片区空间。

其中,公交全覆盖式开放街区空间是以公交走廊为引导,采取调整公交站点服务半径、增加公交站点分布密度、设置多处现代化快速换乘公交枢纽等措施,使得公交系统完全覆盖城市空间。如此,通过打造公交走廊,可以连接贯通城市空间结构中分布的各处片区用地与街区,使得原本处于封闭式形态的街区空间转变为开放式空间,并起到提高街区内部空间紧凑性的作用。

而高密度路网型城市片区空间适用于片区整体密度较低、缺乏绿地开敞空间、公共交通承载力较佳的城市,采取设立旧城改造项目等措施,对原有片区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持各处片区空间和城市公交体系的紧密联系,依托公交走廊和高密度路网,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换乘服务,使其在短时间内抵达目的地。

2.3 “产业-居住”平衡空间规划

对紧凑城市理念的应用,如何在较小尺度城市用地空间上维持居民居住、就业需求的平衡,是城市规划期间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减轻街区对外交通负担、改善城市交通消化能力的关键。针对于此,需要依托紧凑城市理念,制定一套“产业-居住”平衡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同时打造一个或多个“产业-居住”平衡圈,数量视城市规模与人居密度而定。例如,以2至3个城市居住区规模为限制,或是将占地面积保持在200公顷左右来打造单个“产业-居住”平衡圈,依照居民就业需求与产业结构来选择用地位置,在圈内预留相关产业用地空间与居住空间,配置生活服務交通设施、商业购物中心等基础设施,并采取规划口袋公园等措施来消除产业用地、居住用地相互造成的影响,以此来实现就业平衡以及人群混合目标。

2.4 做好城市慢性交通规划

在紧凑型城市中,慢行交通一直被视为私人交通及公共交通的主要补充形式,由于紧凑型城市有着功能设施齐全、人居密度高、以片区或街区为空间单位的特征,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可以采取步行方式在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无需搭乘公交车辆或驾车前往,这对缓解城市交通出行矛盾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为充分发挥慢行交通优势,满足城市居民的慢性交通需求,必须在紧凑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慢行交通规划方案。一方面,做好慢行区域及慢行交通枢纽的总体性规划工作,包括在商业服务区、城市旅游景区、休闲中心等区域规划慢行区,在城市交通枢纽核心节点处设置慢行枢纽,贯通连接公共交通体系和立体步行交通体系。另一方面,为提供优质的慢行交通服务体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在方案中配置完善的慢行交通设施,如设立非机动车道路以及立体换乘点、规划慢行安全交通空间。

2.5 紧凑城市的规划实践

为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紧凑城市规划经验,及早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紧凑城市规划体系,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日本东京都市圈在紧凑城市规划层面上实施的健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依托交通枢纽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两项策略为例。首先,在健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方面,同时采取加大轨道交通密度、拓展轨道交通范围、实现交通工具零换乘目标三项措施,通过规划内外两条环线、二十余条放射性轨道来形成地上及地下轨道交通网络,并在环状线路以及放射状线路交接处设置32个一级交通换乘枢纽与大量的二、三级交通枢纽,保持都市圈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的轨道连接,做到了对市内外交通的无缝衔接,东京都市圈也被誉为“世界地铁之都”,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超过2000km,车站数量超过500个,依托城市高密度人口来支撑庞大公共交通体系的运营维护,并在近年来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盈利目标。其次,在依托交通枢纽开发地下空间方面,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化与节点化开发策略,将地下1-4层与5-7层空间分别用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与地下公共交通空间,并采取扩大中庭空间容量、设置下沉庭院等方法,在地下空间中引入阳光与空气,起到缓解地下空间压抑感的作用。同时,以地下通道、地铁车站、地下商业街等为通道,将地铁车站作为节点,对东京都市圈内的各处地下空间进行连接贯通,在地下打造起一个规模庞大的城市,用于缓解地上城市空间用地矛盾。

结语:

综上所述,为充分应对新时代背景下高密度人居环境城市发展挑战,解决交通拥堵与无序蔓延发展等实际存在的“大城市病”。因此,必须在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中引入紧凑城市理念,正确理解紧凑城市的定义与理论基础,落实上述紧凑城市的规划策略。唯有如此,方可兼顾我国实际国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紧凑型城市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廖建昌.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5(02).

[2]王超.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与体现[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

[3]宋敏.从“扇叶城市”到“紧凑城市”[D].东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应用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