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化解路径
——对山东德州夏津县的调研分析

2021-11-25 07:56朱旦玥邵然金怡廷柴祎繁黄乐平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朱旦玥,邵然,金怡廷,柴祎繁,黄乐平

(天津商业大学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天津 300134)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此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赋能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力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应努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农业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其中产业链问题是推动乡村农业发展的关键。应积极利用数字经济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便捷性,在巩固集体综合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导农民和龙头企业按需生产,打通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促进产业循环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目标,化解农民和企业的困境,最终实现乡村稳步振兴,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笔者前期通过对接夏津县桑葚园合作社,了解到夏津县产业耦合度低,产业之间未能很好地相互促进,因此对夏津县主要产业进行了调研。

二、夏津县现状

夏津县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和夏津县从东周时期开始形成的种植历史都为该地种植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植棉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有“银夏津”之称。夏津县有黄河故道的森林公园,作为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在201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夏津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综合体,利用其特色——中国唯一一个“椹果之乡”发展桑产品,帮助种植户增长收入2万~3万元。2019年,夏津全县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195.92亿元,较上年增长4.4%。2019年,夏津县三大产业结构为12∶46∶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9.9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82.29亿元,增长7.2%。

(一)第一产业蓄势待发

夏津县被称为“中国椹果之乡”,2020年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椹果味甘似蜜,汁若醍醐,尤其是白椹果,为全县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夏津县农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但增速平缓。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农业增加值占比最大,为13.41亿元;牧业增加值占比次之,为9.2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0.04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全年棉花产量1.7万吨,增幅巨大,同比增长51.7%,体现了夏津棉花产业的巨大优势。

夏津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土地资源丰富,农作物播种面积153.66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36.6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6.12亿斤。经济作物主要有小麦、油料、棉花,林果业发展良好,梨、杏、桑椹等干鲜果品品质良好,所以夏津又被称为“小杂果之乡”。近年来,夏津县加快了发展农作物的步伐,借助院校学者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科技支撑,积极建设品牌农业。同时,政府为农民寻找长期有效的收入增长点,优化农业单一产业链,走入深加工,借助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利好,帮助加工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不断寻找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机遇。

(二)第二产业发展迟滞

夏津县第二产业发展总体较为单一滞后,占经济比重小。县主导产业为纺织业,发展较为稳定,但仍需政府积极拓展第二产业的其他方面,全方面带动夏津县快速发展。

夏津县拥有丰富的棉花资源,近年来夏津县政府积极投资发展复合纺织企业,多措并举推动纺织业快速进步,基本实现抢抓机遇,稳步前进,实现了从普通棉花加工到纺纱到织布的三次跨越目标。但国家调控政策的大浮动改变、各类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能源问题,导致纺织业存在许多潜在问题,无法带动夏津县经济整体前进。

夏津县对工业缺乏重视,近些年工业部门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工业成果仅为金叠利公司包装建设的年产2亿平方米的高强度包材、4亿只高清彩箱项目。匮乏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原料对夏津县发展工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第三产业态势良好

夏津县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适宜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虽然当地旅游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也带动了附近交通、餐饮、住宿业的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夏津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促进经济发展。2019年,夏津县旅游业加快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接待游客总人数293.28万人次,增长12.8%。政府积极完善旅游业产业链条,尝试将整体尚处于以观光为主的低水平发展阶段的旅游模式,构建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业。

在零售业方面,2020年上半年夏津县因疫情原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08亿元,同比下降8.2%,降幅较上季度收窄2.8%,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75万元,同比增长11.35%。同时,夏津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19年同比下降2.3%。其中,技改投资完成6.9亿元,增幅42.8%。

三、夏津县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自然环境较差

该县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加之水旱、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且水资源较匮乏。此外,很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活力降低,耕地质量下降。

(二)人才缺失严重

由于经济待遇较差等因素,夏津县面临“农村空心化”的窘境。夏津县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力低,大多数高校毕业的农技人员都已转为从事以行政为主的工作,大大削弱了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农村缺乏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导致农民知识更新迟滞,很难适应当前农业种植创新多元化的需要。

(三)物流运输体系及互联网建设相对滞后

夏津县农村区域道路网密度不高,道路状况不佳,这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夏津县生鲜冷链物流建设更为落后,在线交易和实体配送的衔接匹配程度低。同时,信息网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广大农户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四)产业模式发展不合理

夏津县地区采取的发展模式以第一、三产业为主,重点提高农副产品及特色旅游的发展水平,未将第二产业融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质化严重且无模式创新,而以一、三产业为主的模式逐步固化,没有利用数字经济等新兴技术。

产业结构不合理。夏津县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同时,生产的盲目性较严重,产品严重趋同,使得农民增产不增收。

产业耦合度低。各企业在产业链上属于低水平竞争,在横向合作上,未共享当地资源;在纵向合作上,未做到共享先进技术和设备。产业组织存在散、乱、差、小的问题,缺少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产业,导致企业之间无法形成共同对外的合力,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四、夏津县各产业发展的局限性

(一)农业发展的局限性

1.上游生产环节

农业发展模式。夏津县农业发展模式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采用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农业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经营理念落后。

农产品种植模式。农产品仍以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为主,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耕地的50%左右,仅有20%左右的棉田采用套中轮作种植模式,每年约有180天的土地闲置时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限制了收入增长。

2.下游销售环节

农产品销售渠道。因夏津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平原,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高速公路。大部分农户采用直接销售的渠道,根据市场行情,自行组织销售,但难使农产品形成规模,销量不稳定,单个农户的议价能力具有极大限制,无法形成良好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工业发展的局限性

工业产业大多是家庭作坊起家,具有起点低、规模小的特点,产业链水平较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融资困难,因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于市场的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多处于中低档次,利润率低。同时,因为各环节分布松散,合作较少,缺乏掌握技术信息的有效渠道。

(三)文旅产业发展的局限性

一方面,夏津县文旅产业仅限于旅游农家乐等传统形式,未开发文创产品以及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文旅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低。另一方面,娱乐设施建设不完善,顶层设计缺乏对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尚未形成适应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因此,夏津县围绕数字文旅产业的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夏津县乡村振兴困境的化解路径

(一)数字化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分级标准

考虑到夏津县初级农业工作者众多,高层次技术人员占比极少的问题,夏津县应采取教育联合的方式,整合当地相关部门及资源,将农业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的知识融入培训课程,选拔优秀人才,释放经济活力。在劳动力结构改造的同时,夏津县也应大力推进数字化产业园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出台鼓励政策,吸引周边城市的数字科技研究人才下乡引导,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方式,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科技供给能力。

(二)解决“小弱散”问题

针对夏津县农业同质程度高,“企业+农户”的模式未推开的情况,夏津县应合理科学地规划种植区功能,发挥当地桑葚产业的带头作用,采用“公司售苗,农户种植,分期抵款”的种植模式,降低种植成本和风险。同时,运用农业与大数据结合等新型模式,实时进行生产追踪,实现从农作物种植到销售产品数字技术全覆盖,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农业生产发展新突破。

(三)发挥农业核心作用,促进产业融合

推进产业链相加,运用农业数字化管理推动桑产品加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支持桑产业孵化基地等配套体系建设,让农业向后延伸;推进供应链相通,通过互联网终端对接销售农产品的方式,运用大数据平台采集消费者需求,提前规划生产,将农业生产各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进而使农村产业形成前后相应、上下衔接的庞大产业集群。

(四)建立旅游合作社

发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作用,展示古桑树群历史演变;建立农业旅游特色高科技展示区,突出品牌特色;鼓励特色文创的沉浸式体验制作与销售,以及附加品的销售,线上鼓励高校举办文创产品、旅行线路制作比赛。借助互联网宣传模式,实现文旅网络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