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2021-11-25 17:17温子萱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政治思想

温子萱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仍对培育优良品德、坚定理想信念、规范行为标准等方面具有时代价值,不断为人们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我们需要把儒家文化与当下需求结合,运用现代思维将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1.儒家文化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方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当前,我们应认识到现代思想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个人利己主义、西方国家文化入侵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发挥现代人类的集体智慧,也要从人类历史上汲取积累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挖掘儒家文化中的教育价值并进行转化和创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不竭动力和内在源泉。其中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出的育人准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实事求是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体现出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优秀的儒家文化,有利于促进个体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2.儒家文化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根固源的基础性工程,是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性文化,在价值层面提供了思想源泉,对其他层面的价值理念同样发挥着导向指引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3]儒家文化包含的哲学思维、教育理论、人文精神、伦理道德观念等,对建设现代化国家、构建美好社会、培养公民基本道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儒家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

文化自信来源于绵延不断的文化,儒家文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拥有丰富的内容,展现出独特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一方面,儒家文化有其自身的理论深刻性,传统儒家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起到思想理论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有融会贯通性,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树立文化自信须借助儒家文化,弘扬儒家文化无疑有利于人们增强文化自信。

二、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儒家文化认同感薄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西方文化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这种盲目崇拜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儒家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由于大学生缺乏认知,对外来文化难以清晰地辨别,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诱导,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严重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这与儒家文化提倡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西方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冲击会让大学生产生历史虚无主义心理。当下大学生日益关注西方文化而忽略儒家文化,熟知各种国外节日传统,不了解中国儒家文化的蕴意,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缺失。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难对儒家文化产生认同,影响着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2.融合形式单一

目前,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教材上,单纯地将儒家文化中的内容生搬硬套,将其中的某些观点直接拿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儒家文化涵养导致的,教育者没有深入探究儒家文化的核心观点、基本内涵、深远意义,导致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产生偏差。另外,在大学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对儒家文化知之甚少,从侧面增加了教育难度。

三、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探究本质,提炼并深入挖掘儒家文化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优秀儒家文化元素,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思政课堂。为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结合不足的问题,需要深入挖掘优秀儒家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仁爱”思想,在《论语·述而》中,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体现了“仁”的实现来源于个人的自觉。又如,孔子关于诚信方面的论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了诚信是人的根本。再如,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由此可见,孔子认为礼对人对社会都有进步作用。这些仁爱观点、诚信道德、礼学是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有志之士,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育出“四有”青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也需要科学地对待儒家文化。因此,高校将优秀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遵循当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课程引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相契合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能够根据受教育者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二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觉悟,能够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

第一,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提高自身理论储备,挖掘优秀儒家文化与当下教育相符合的内容并将其融入课堂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提炼优秀儒家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使儒家文化与教育内容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和升华思想。充分传递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传承儒家文化的思想道德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教师在丰富自身儒家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贯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二,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达过程中注重内在结构和逻辑,兼顾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既要把握住宏观大局,即儒家文化道德核心精神,也要对文化体系加以分层。同时,在教育方法上也要注重逻辑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借儒学文化的力量丰富其教育内容,不仅能彰显原有内容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能赋予其时代特征。”[4]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将儒家文化进行现代表述。第三,创新授课模式。由于受教育者所处的成长背景、性格、学习能力不同,理解儒家文化的程度自然也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成效,要结合环境、教育客体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观看影像资料,选取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录像、纪录片等,在老师讲授课程的基础上,生动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开展专题讨论,不仅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对课堂内容进一步巩固和补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提升。阅读儒家文化相关书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可提供经典书籍清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开展阅读心得反馈。

3.知行合一,以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为载体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社会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高校应时刻保持对社会实践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实践活动与传统课堂明显的区别在于:能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儒家文化的精髓,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发掘形式多样的实践方式,使儒家文化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儒家文化的认知,赋予儒家文化现代意义,激发新的活力。首先,以传统节日为依托。高校应积极利用这些节日,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活动。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元素,通过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儒家文化。其次,借助当地儒家文化资源。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古迹,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走进社区、基层,参加民俗活动,感受儒家文化的传统魅力,增加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开展契合儒家文化的诗朗诵活动、书法国画展、手工剪纸等,体验传统手工制作。最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组织学生深入当地基层、乡村开展专题调研,汇总调研成果,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当然,实践活动要具有可行性,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科学规划,考虑周全,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将儒家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4.文化熏陶,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儒家文化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使学生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校园环境要从整体上统筹规划。第一,营造充满儒家文化元素的硬件环境。在教室、借阅室、自习室等场所张贴具有儒家内涵的诗句,供学生在闲暇之余查阅含义或典故出处。将儒家文化融入学校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第二,树立良好的学风。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学校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宗旨是一致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着学风建设,因此学校应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第三,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使之成为宣传和创新儒家文化的动力。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克服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信息资源及时共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集中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容纳的学生数量和课时安排都受到限制,网络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展开对儒家文化的讨论,听取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见解,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居重要地位,经过历史的积淀,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中蕴含的优秀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借鉴意义。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不仅能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思想与“剑”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