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土玉器龙纹饰特征分析

2021-11-25 07:32王志钟,王晓雪,罗雪雁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
关键词:龙纹玉器纹饰

龙纹玉璜

春秋

长7.6、宽2.3 厘米

山西闻喜县上郭墓地55 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图47 这件玉器,是春秋早期的,出土于山西闻喜县上郭墓地。为龙纹玉璜。玉璜两端雕琢了回首龙纹。单阴线半坡工的椭圆形眼,有脊角,有出脊。宽阔的鼻,前伸向下弯卷的舌头。端庄大气,遗留着西周龙首纹的风格特点。用墨线把龙首纹勾勒出来,并添上灰绿色。可以对比观察五官部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线条简洁有韵律(图48)。中间部分为人首龙身像,单阴线圆形眼,圆钩形的鼻子,蛇形躯干,如果把整个璜体看作为双龙共用的躯干的话,这蛇形躯干如同从其上生发长出一般(图49),人龙合体的题材,在西周玉器中时有发现,应该与“黄帝御龙”有联系,这显然受到西周玉器影响,无论题材还是加工工艺。

图47

图48

图49

龙纹玉珮

春秋晚期

长12.1、宽4.8-6、厚0.25 厘米、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图50 山西太原金胜村出土这件玉佩,周身遍布了龙首纹单元组合,就不一一例举了,只提取中间部分的龙纹组合,用红色虚线框柱部分可以看出在这一方形单元中有三组龙首纹组成(图51),最上部蓝色部分是龙首组合,有眼、鼻、嘴、耳等元素构成,并有下卷的舌头。这龙首纹是非常成熟的,也表明是春秋中晚期的加工风格。最下方蓝色部分也是龙首造型,与最上方的龙首图案呈现镜像垂直的效果,细节就不一一缀述了,而夹在中间的龙首用浅褐色表示,呈现是左右镜像的效果,整体单元图案互相补充,又略有差异,浑然一体。严谨而不失华丽,彰显皇家风范(图52)。

图50

图51

图52

龙形玉珮

春秋晚期

长11.7、厚0.35 厘米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图53 这件龙形玉珮出土于山西,为春秋晚期的作品。龙的形态已经有很大变化。整体呈现“∽”形,这是正弦波的形状,蕴含许多信息的图形,亦是能量波,寓意龙是能量的载体。这一话题就不在此展开探讨了,回到图案造型本身,我们看到,原本龙纹构成的图案元素都凝缩成不同的节点,如同一个个逗点,并且变的凸起,呈现出立体的效果。终于,原来平面的龙纹图案开始向三维立体变化。这些逗点又有不同的形式,有些带着尾巴,有些两三个连在一起,有的带着柄,后朝在对它的表述定名上也各不相同,有“乳钉纹”“谷纹”“蝌蚪纹”“勾连云纹”等等,且不管图案在后朝演化过程中又被附着什么特殊的含义,最初,这些逗点就是在龙纹图案造型中的关键节点,下面我们把这件玉龙身上的节点描摹出来,稍微联想一下就可以找出暗藏的三条龙纹(图54)。

图53

图54

用浅蓝色标注出来。单独比较一下,龙首纹构成的基本要素都可以找到。卷起的鼻子,下卷的舌头,颌关节的节点,扬起的鬣部等。其中一条的眼睛用凸起逗点代替,另外的两条为无眼龙纹,这种现象在前面秦式玉器中也经常出现,归为龙孕育成长的现象。我们回到整体再看(图55),玉佩的右端为主龙首纹饰,单阴线圆眼,圆圆凸起的鼻子,回首张望。左端为主凤首纹饰,仰首挺胸,尖嘴如钩。下端有一副凤首纹饰,共用一个躯体。整体龙纹佩有一主龙纹,主阳,两只凤鸟纹,主阴,有阴阳相济之意。龙躯攀附着三条小龙,可以找到完整的龙首造型,其余部分还分布有许多的龙形节点,或许代表尚未发育成熟的龙的幼雏。寓意将孕育有更多的龙要生成,这正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真实写照。

图55

比较一下山西出土的三件龙纹玉器,把其中较为典型的龙首纹罗列出来,如图56,可以清晰的看出龙首纹饰演化的过程,早期较为具象的龙首纹慢慢到中期开始抽象化、符号化再到晚期开始突破平面的束缚,浮雕立体的龙形造型慢慢呈现出来了。

图56

猜你喜欢
龙纹玉器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传统龙纹图样的现代平面设计研究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瓷器上的龙纹
西汉玉器的鉴定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如何制作器物纹饰展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