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1-11-25 06:35蒋慧娇
职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实施策略

蒋慧娇

摘 要: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美术素养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目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美术核心素养    实施策略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也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新的教学大纲提出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立足学科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从重构课程、提升学生美术能力等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探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科教学目标

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美术素养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的教学总目标是:具有形体造型技能,掌握一定绘画透视规律,有较强的构图能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有较强的想象力、创作力,有一定的空间能力和立体概念,能熟练掌握基本绘画技法;熟练掌握简笔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掌握手工造型的基本技法,并且能应用各种材料包括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及幼儿玩教具制作;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并能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和儿童画教学;掌握线描画的表现方法,能通过线描画学习进行绘本临摹和创作;掌握色彩基本常识及配色、上色方法,提高色彩感知力及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常见的美术工具,包括水粉、水彩、油画棒、彩铅等;能指导幼儿进行手工、绘画、色彩运用、儿童画等创作,能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与美术学科特质紧密相关的一些素养。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和学校育人理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审美判断、图像识读、美术表现、设计创意、实践应用等能力。

(一)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美术活动及日常活动、工作活动中所形成和呈现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结构,如图案设计、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择、造型的判断、场景的布置、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等。

(二)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是指对各种美术作品、图像、视觉符号等的识别、观看、解读,包括传统美术作品、现代美术作品、幼儿美术作品的造型元素、艺术语言、材料运用、艺术风格、文化背景等的解读能力。

(三)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是指个体运用各种材料、美术技法和艺术造型语言进行美术形象创作,用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审美艺术活动和行为。

(四)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是指学生能应用审美判断、图像识读、美术表现、设计创意等能力进行艺术实践,如玩教具制作与应用、幼儿故事挂图、幼儿故事角色扮演场景布置、户外活动小器具制作、音乐活动道具、音乐活动设计图谱、幼儿美术活动指导和教学、区域活动布置及美化等能力。

上述五大核心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美术素养,一类是应用美术素养。审美判断、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属于基本美术素养,设计创意、实践应用属于应用美术素养。两者相辅相成,基本美术素养是应用美术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应用美术素养实践过程中可提高基本美术素养。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绘画基础、色彩基础、简笔画、综合绘画、线描画、手工基础、幼儿玩教具制作、主题性绘画创作、幼儿环境美化和创设等。其中绘画基础、色彩基础、简笔画、线描画、手工基础属于基本美术素养。综合绘画、幼儿玩教具制作、主题性绘画创作、幼儿环境美化和创设属于应用美术素养,当然还包括幼儿活动实践的美术综合应用。

因此,笔者按照中职三年学制美术学科课程重新设置、优化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第一学期安排素描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素描基础、形体结构和明暗透视、几何形体、构图、结构素描、静物素描;第二学期安排色彩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色彩基础、十二色相、色彩的明度和纯度、色彩的色调和冷暖、色彩的应用等;第三学期安排简笔画,课程内容包括简笔画基础、静物简笔画、植物简笔画、动物简笔画、人物简笔画、简笔画应用和创作;第四学期安排手工、综合绘画课程,内容包括平面手工、半立体手工、立体手工的基本造型方法和技能以及版画、印画、染纸、水墨画、各种材料绘画、绘本学习和创作等;第五学期安排手工(玩教具制作)、線描画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玩教具基础知识、五大领域玩教具制作与应用,线描画基础、静物、动物、植物、人物线描画临摹和写生,彩铅和马克笔的应用、绘本的临摹和创作表现等;第六学期安排幼儿主题性绘画创作、环境美化课程,内容包括幼儿儿歌、诗歌、幼儿故事等主题性绘画创作,水彩应用,主题墙设计与创作、家园栏设计、装饰墙和区角美化。

(二)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美术能力主要包括美术表现能力、美术创作能力、美术应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教师在讲授美术技法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的美术实践,如对美术基础的造型,通过形体的比例和透视、形体的结构和特征等,让学生明白立体造型和平面表现的重要性,并结合不同的静物、几何形体等采用临摹、写生、默写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美术基础素养。

加强学生美术创作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临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宽泛的主题下采用多种美术形式,不限材料、画种、工具、内容。如版画表现形式可分为阴刻和阳刻,表现材料如木板、吹塑纸、海绵纸、橡皮雕刻等都可以采用版画形式进行创作,并且由此还可以衍生到拓印创作活动,包括树叶拓印、蔬菜拓印、手指印画等。教师要有课程拓展意识,能够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并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美术实践能力。

美术应用能力是学生美术素养的核心体现,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需要具备美术应用能力。如幼儿园的玩教具制作与应用,幼儿教师不仅要能够结合手工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玩教具制作,还要能够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进行应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增强美术应用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三)完善美术的考核评价模式

良好的考核评价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衡量形式。美术考核往往以作品的终极考核评价为主,但由于美术作业完成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偶然性因素较多,所以结合平时的作业考核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是做到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即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和创作能力,如素描绘画的临摹和写生这两种形式考核,临摹侧重检测学生美术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写生不仅能考核学生美术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核学生画面处理能力、造型能力、复杂关系的解决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相对较综合,更能体现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

二是评价角度的多样化,一张美术作品包含的因素非常多,如色彩的应用、形体造型、线条的应用、画面结构、形体透视、画面整体效果、主体形象表现等。很多时候评价侧重点在形体结构或某一点上,往往会忽视画面结构、创意设计等,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根据作品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此外,考核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美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美术欣赏是必要的。评价主体也需要进行改革,可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开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同时提升美术的判断能力。

(四)促进各学科融合

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各学科融合也是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中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美术技能和技法传授,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幼儿五大领域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幼儿教学活动不能只依赖于纯语言教学、纯技能教学、纯知识教学,而是要提供各种道具、空间、形象事物进行辅助教学,并且幼儿的课程往往不是单一的独立学科课程,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融合。

幼儿园课程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称为主题性系列活动,包括五大领域:语言领域、健康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科學领域。例如儿童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与主题故事相融合,先进行故事活动,也就是语言活动,然后再进行美术活动,最后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有不同学科的融合能力,尤其是进行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学科融合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美术素养,创新美术育人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围绕五个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既要做好基本技能技法教学,又要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美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臧燕平,周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1).

(作者单位: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中职学前教育实施策略
试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措施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的实施
“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试析中职学前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