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盛:从“云岭刀王”到“跨界达人”

2021-11-25 06:29
职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车工昆明厕所

【编者按】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100年来,老一辈共产党员怀抱真理、披荆斩棘、敢教日月换新天;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理想、继往开来、践行光荣使命担当。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职业》杂志特推出“技能先锋”专题报道,分享一些大国工匠在技能领域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方面的感人故事,展示这些大国工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形象,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2019年1月,当耿家盛怀揣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荣誉证书,从北京返回云南昆明时,一下飞机的他就被一群人团团围住,其中有同事,有相关部门的同志,还有云南省各大媒体。一行人在现场拉起了横幅,欢迎耿家盛载誉归来。

单独面对闪光灯,同时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并有行人时不时“围观”,这让耿家盛很紧张。

“但我更多的是自豪感,我希望能用我的影响力,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技能人才,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弘扬工匠精神的风气。”耿家盛坦言。

耿家盛,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重工)车工高级技师。除此之外,耿家盛还有多重身份,党的十九大代表、云南省委委员、云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在这些身份中,耿家盛最知名的身份,就是一名技术过硬的工人。

匠心筑梦始于家风

耿家盛的父亲耿鼎,在昆明重工发展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曾是公司核心技术人才,还当选过全国劳模。

受父亲的影响,1980年,17岁的耿家盛考入技校读书。毕业后,耿家盛到昆明铣床厂当了一名油漆工。两年后,他调入昆明重机厂(现昆明重工),改行当了车工,从此便与磨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改行之初,耿家盛颇为不适应。俗话说,三分车工,七分刀工。优秀的车工,不仅车刀要磨得好,还得会针对特殊工件磨制专用车刀。

“每天都是磨刀,有时候甚至要磨五六个小时以上。”但耿家盛都坚持了下来。

跟着师傅学了几个月之后,耿家盛想独立干活。一天晚上,他一人来到车间,准备好图纸、刀子、工件,找到一台车床,偷偷干起活来。结果因为没有掌握技巧,把车床弄坏了。

车床是当时厂里重要的“吃饭”家伙,车床坏了,师傅们都非常着急,把耿家盛训斥了一顿。

“又自责又不安。”耿家盛说。不过事后,师傅们仍然把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耿家盛,对此,耿家盛心怀感激,更加勤奋地练习技术,遇到不懂的,就请教父亲。“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父亲到车间里亲自做一次给我们看,这样理论和实践就紧密结合起来了。”

2003年6月,耿家盛通过选拔,代表昆明市参加了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并斩获车工工种第二名。10月,耿家盛又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全国职工技术技能大赛,获得第14名。

当时,父亲作为云南团的技术指导,随团前往比赛现场,得知儿子名次时,一下子不高兴了:“成绩还应当再靠前。”

“我没听老师的话提前去熟悉设备,耽误了20分钟。若不损失这20分钟,我至少在前10名以内。”耿家盛也颇为愧疚。事实上,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父亲的严格标准给耿家盛树立了典范,指引他严于律己,不断地琢磨技术、精益求精。

耿家盛家里有五口人是技术工人——父亲是车工,母亲是钳工,哥哥是车工,弟弟是钳工。“闲暇之余,我们兄弟几个就比拼技术,父亲做裁判,指出我们的优缺点,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耿家盛回忆道。

跟随父亲的步伐,耿家盛也成为公司核心技术人才,被评为全国劳模。他的兄弟也不甘落后,弟弟耿家华在耿家盛之后,获评第二届昆明市名匠。

全能“刀王”造物有灵

耿家盛似乎天生就有造物的灵性。

车、镗、铣、刨、磨,耿家盛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他最牛的时候,利用切削工件的时间差,一个人可以同时开3台车床,加工不同的零件。这样,他的工作效率就比普通车工至少高出3到4倍。”同事评价道。

多年来,耿家盛磨过数以千计的车刀,每把车刀都靠手工在砂轮机上打磨,双手磨起血泡,结成厚茧。他还练就了一手磨刀绝技,能针对加工工件的材质和形状,磨出自己所需的专用车刀,使用寿命更长,车削出来的工件精度更高。

耿家盛磨制出一种高硬度、高韧性的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在加工轧机的关键部件——轧辊时,可连续切削11个小时不更换,为企业轧机产品年销售近亿元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132HC塔机生产任务中,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制作了4件双“V”形铁,将主弦杆摞起来,用镗床加工,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加工塑料挤出丝杆时,耿家盛制作了大型跟刀架,采用分段加工、逐步切入的方法,使底径的表面粗糙度达到1.6,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设计的高硬度合金堆焊机加工刀片,把拉丝机上的核心部件——薄壁卷筒的跳动误差从0.1毫米缩小到0.05毫米之内,优于技术设计要求,解决了行业中拉丝机卷筒跳动误差大引起的拉丝产品粗细不均的技术难题,使拉丝机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销往海内外。

大胆跨界助推转型

从工业机械到环保厕所,并把环保厕所带进中国——南亚博览会,耿家盛把跨界精神演绎到极致。

2016年,转型中的昆明重工与一家民企达成合作,共同研发一款环保厕所。在企业转型之初,耿家盛大胆跨界,带领团队成员从零基础学起。

“这次跨界跨得太大了。以前我们主要和钢铁打交道,现在我们做环保厕所,依托的主要是生物降解技术,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开始,耿家盛和他的团队感到焦头烂额。

遇到陌生术语就查资料,实在不懂就向人请教,耿家盛和他的团队熬了无数个通宵之后,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在只有原理图,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团队仅用3个月就完成新产品——环保厕所试制,获得云南省创新创意成果奖金奖。

耿家盛并不满足于此。在企业的支持下,他对厕所不断改良完善,如今,环保厕所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虽然还有很多性能上的问题亟待攻克,但耿家盛乐此不疲,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言传身教传承绝技

2012年,耿家盛工作室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奖励了10万元工作经费。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耿家盛传技带徒,将传承绝技的大师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自学CAD制图运用,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400余项零件生产工艺。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成员每月开展一次“传绝技”交流活动,将一身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使最顶尖的技术得以传承。

耿家盛受邀在省内各高校、各地州、国内同行中授课100余场,听众达两万余人次。他言传身教,亲手带徒,所带的徒弟荣获首届云岭技能大师、首届云岭工匠等荣誉称号,新产品研发团队获得“云南省青年文明号”称号,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为企业的开拓发展和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老实实学技术,踏踏实实往前走,做人就要做师傅那样的人。”徒弟马自辉这样说。

30多年来,耿家盛以他的执着与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以他的精致与精细,演绎出云岭“一把刀”的传奇。

(來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

猜你喜欢
车工昆明厕所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厕所囧事
昆明美
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
警惕厕所性猝死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中职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探析
关于车工实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